接下來的三天,周嚴和楊春光都忙的團團轉。
白天開著車在板橋鎮看地,把一些適合的地塊記下來,能找到聯係人的,先接觸一下。
在有可能拿下的地塊中在選出大小在三十畝左右,不太引人注目的劃為重點。
在第三天,當他們和一個防火板材廠的老板看地時,一輛桑塔納停在不遠處,一直到他們離開。
周嚴判斷可能是鎮政府的人聽到了有人來買地的消息,所以和楊春光商量後,暫時停止活動,楊春光笑著說“我們搞的像地下d一樣,還要防止”特務“跟蹤。”、
。。。。。。
歇下來,周嚴便開始寫關於臨海集團未來發展計劃的建議書。這也是經過這段時間思考後,決定做的一件事。
要想真正搭上李青山這條船,借助臨海集團這個平台,讓自己進入體製內,真正重要的,還是要顯示自己的才能,其他的都隻能算是輔助手段,
讓彆人覺得你有用,好用,甚至不可或缺,永遠是職場中最穩定的成功途徑。
每個集體中,處於上層的管理機構,都是鬥爭最複雜,最暴露人性的地方,其複雜程度一般與這個集體的規模成正比。
因為其中的利益足夠大,而管理機構又隻會是一小撮人,在很小的範圍內爭奪很大的利益,就彆指望什麼道德水準和自我修養了。
能起作用的,隻有法律和來自更高層級管理機構的威懾。
所以普通人經常在看到一些處高位的人落馬後被曝光出來的所作所為時,會覺得不可思議,會奇怪這樣的人為何會如此愚蠢,如此肆無忌憚。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以為他們的日常是心係天下,但實際上,他們隻會心係幾個人。幾個可以影響到自身欲望,利益的人。
跨越階層很難,因為身處下層的人,需要努力,需要知識,需要情商,還需要不錯的運氣,而高階層的人,往往隻需要保持一點清醒就可以。
周嚴有信心自己的這份建議能得到李青山的認可。倒不單純的因為這些建議是曾經的曆史驗證過,而是確信即將接任總裁的李青山,現在急需一個能讓領導認可的“投名狀”。
首先就是建議臨海集團主動入股桂城地鐵集團。桂城的第一條地鐵線今年就要開工建設,這個從預立項到正式立項,到開工建設足足經曆了十年的項目,可謂是一波三折,命運多舛。
直到現在,雖然地鐵集團成立已經一年多,但除了中央撥付的百分之七十資金,其餘需要地方自行負擔的還沒有解決。
包括臨海集團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省屬市屬國企,都不願意把巨額資金投入到這個很難盈利的公共設施項目上。
以此刻人們的眼光,是無法預見到日後,一條地鐵線會對附近土地和房價產生怎樣巨大的影響的。
地鐵運營當然很難盈利,即使盈利,也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但入股地鐵集團,政府預先撥劃的地鐵沿線土地,就足夠在不久的將來,讓臨海集團吃到飽。
事實上,國內絕大部分城市的地鐵建設,在早期都是政府熱情很高,企業避之不及的狀況。所以一般都是拖到最後,由地方政府用財政來托底。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06年左右,得益於房價的飛漲,各地地鐵集團才變成香餑餑。
主動入股地鐵集團,相當於為江省和桂城市解了燃眉之急,無論對李青山個人還是整個臨海集團,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表現機會。
第二個建議是由臨海集團主動提出兼並重組幾家長期虧損的省屬企業。包括建工集團,紡織集團,裝飾工程集團。
這些單位因為種種原因,長期虧損早就資不抵債,但偏偏職工多,負擔重,因為長期無法解決職工的工資,安置,已經發生過幾次群體事件,一直是讓省領導頭痛的問題。
但這些企業又有著同一個現在還不被人重視的共同點都有大量的土地資本。而且其中不乏黃金地段的閒置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