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跳脫,豈能容你?
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得罪了太多人的齊國,接下來直接麵對著五國聯軍。
秦國玩了一手漂亮的合眾連橫,借刀殺人。聯軍在濟水之西大破齊軍,斬殺齊將韓聶,打垮了齊國的主力兵馬。
之後秦國與三晉退兵,而數十年前差點被齊宣王滅國的燕國,卻是不依不饒的由樂毅繼續攻打齊國。
齊國被攻占七十餘城,齊湣王也被乘火打劫的楚國給虐殺。
最後如果不是出了一個田單,齊國就真的成了曆史。
基本上是被六國輪番打了一遍,幾乎就此亡國的齊國。從此之後對所有人都是恨之入骨,再也不參加任何聯軍。一直活活熬死了各國,一直到直麵大秦。
李斯的總結是“齊國,曾經與大秦並列的東帝,早已經不值一提。”
王霄笑容愈盛“繼續說。”
李斯的情緒也被點燃了,興奮的來到燕國旗幟下“樂毅之後,燕國再無能臣良將。昭王之後,再無雄君明主。國土貧瘠,人丁稀少。召公八百年基業,快要守不住了。”
聽著李斯的這番話,王霄的心思就飄到了一個自己看過的網絡論壇上。
那上麵上有個帖子說,在戰國時代被各國吊打的燕國,發狠向北向東拓土數千裡,打的各處蠻族狼奔鼠竄。
後世吊打中原的遼東武力,在這個時代被燕國打的鑽山溝,寧願凍死餓死也不敢出來。
每當想起這些,王霄就想告知靖康時候的宋人,崇禎時候的明人。你們祖上也曾經闊過,怕個雞毛啊。
召公是姬發的弟弟,曾經參加過牧野之戰,就是打垮了紂王帝辛的那一戰。
之後被封在了薊地,就是燕國的始祖。
可以說,周朝有多久的曆史,燕國就有多久的曆史。
隻是,曆史感厚重在這個時候沒啥用處。
幾百個小國都被兼並之後,剩下的這些大國,基本上哪個實力都要比燕國更強。否則的話,燕國也不至於要去開拓苦寒的塞外。
繁華的中原,他難道不香嗎?
“李斯啊。”王霄招呼著李斯“你這話不太對。”
李斯恭敬行禮“請大王示下。”
“燕國雖然人才凋零,可鄉野之間還有大才。君主昏庸無能,可太子丹卻是一代人傑。不可小視。”
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好好使用的話,能夠發揮的功效遠超想象。
當然了,這個時代裡除了王霄之外沒人會知道究竟該怎麼去做。
李斯是真不覺得燕國還有什麼大才。太子丹的話,他倒是知道秦王在邯鄲城為人質的時候,太子丹也在邯鄲城做人質。聽說兩人關係還不錯。
“是,大王說的對。太子丹的確是個人物。”
王霄又發現了李斯一個優點,那就是識時務。沒有在這種時候梗著脖子硬頂,非得讓自己的意見占據主導地位。
這才是真正的會做人,會處事。
這種人但凡有些本事,想不出人頭地都難。
王霄指著趙國的旗幟,直接在一旁的台子上坐下“說說最後一個吧。”
李斯行禮,起身,轉身看向旗幟“趙國,趙人武勇,名將輩出。天下諸國,唯有趙國有希望與大秦爭奪霸業。隻是,長平一戰之後,趙國被大秦打斷了脊梁骨,再無爭雄之力。”
他這話說的很對,因為趙國也是後起之秀。
三家分晉的時候,魏國韓國都曾經跳過,而當時的趙國卻是個弟弟。
一直等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武立國,這才開始急速發展起來。
實際上整個戰國時期,可以分成前中後三個不同的時期。
戰國前期,魏國稱雄。
魏武卒稱霸天下,吳起橫掃八方。
戰國中期,那是秦齊並列。
秦國商鞅變法,國力大增。齊國把身邊都給打了一遍。
而戰國後期,那就是秦趙爭霸。
秦國實力強,趙國武力高。
王霄點頭,表示對李斯的讚許“你說的不錯,長平之戰後,天下間再無誰能阻擋大秦奪取天下。”
長平之戰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在於,唯一一個能夠阻擋大秦,能夠將戰國亂世繼續延續下去的強國,徹底失去了戰鬥力。
一個隻有百萬人口的國家,一戰失去了四十五萬之多的青壯男人。
趙國沒在戰後直接亡國,那是因為其他各國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拚死前來救援。
打仗當時之後不肯賣的糧食,也開始不要錢似的援助過來。
各國的心願就是讓兩邊打個兩敗俱傷。實際上的結果也差不多。
秦國損失數十萬,多年積累也是消耗殆儘。生生給各國續命十幾二十年。
起身甩著長長的衣袖,王霄看著李斯“你是有真本事的。以後就做本王的中郎,食祿六百石。為近臣,掌機密事。”
李斯留著眼淚行大禮“謝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