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好轉了之後,自然不能再走回之前的老路上去。
所以長安與萬年兩縣,組織各方式成立了監督隊,在坊市之中到處巡邏,監督隨意丟棄垃圾,乃至於將溺物直接扔河裡的事情。
抓住了也不罰款也不打人更加不會關進牢裡麵去,而是敲鑼打鼓的在坊市之中進行宣傳。
“各位街坊鄰居們都聽著,老x家的xxx,把昨晚上的xx扔到河裡去了。他這是讓大家夥吃他們家的xx啊~~~”
對於洗菜做飯飲水洗衣服都從水渠之中打水的百姓們來說,以往或許會覺得無所謂,可經過這段時間的宣傳之後,大都明白了這些都是疫病的來源,以及汙染環境帶來的惡劣生活條件
。
對於被抓住的這些亂扔垃圾的人,那都是各種鄙夷各種口誅筆伐。
或許現代世界裡,不要臉的人那是真不在乎這些。
可在大唐這裡,這種在左鄰右舍麵前丟儘了臉麵的事情,那是真心受不了。
唐人愛麵子,被抓住一回能羞愧的多家裡一個月都不敢出門。
就算是出門,遇到熟人都是掩麵而走。
豎立起來全新的衛生與生活環境的觀念之後,事情自然就會往好的方向轉變。
至於說城內的生活垃圾,這個時代可沒有塑料這種不可降解物。
在王霄的安排下,長安和萬年兩縣,增加了夜香隊的規模。
不但運送溺物,還順路將各家的垃圾一起運出城外去處理。
說是處理垃圾,實際上就是找個偏遠的地方燒掉或者埋掉。
好在這個時代的生活垃圾產量,遠遠無法和現代世界相提並論。
所以哪怕長安城有百萬人口,其處理能力還是勉強可以做到的。
而有了長安城的帶頭作用之後,朝廷很快就將這種方式推廣出去,首先就是讓東都照搬過去做。
雖然推廣到全國範圍內的所有大小城池有困難,而且會大幅度提高朝廷的開支。
畢竟增加了工作量自然是要增加脫產的人手,而這些脫產的人手與他們的家人,都是要依靠俸祿來生活。
俸祿這種東西,當然是要朝廷來掏錢糧了。
可誰讓大唐現在非常有錢呢,錢糧物資都是極為充足,也不差這點小錢。
因為正處於溫度較高的間冰期時代,所以大唐的糧食產量那叫一個節節攀升。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外加絕大部分農民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田地,還有新式鐵質農具的大量普及,土化肥的運用以及育種防病方麵的進展,使得糧食產量大幅度的增加。
而整個大唐,唯有王霄才知道,這種事情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間冰期畢竟隻是間冰期,在漫長的第四次大冰河時代裡,這隻是轉眼即逝的一瞬間。
最多百年之後,氣溫就會逐漸開始降低,開啟了下一個小冰河期的循環。
王霄的確是可以對此不聞不問,畢竟那個時候他早就走人了。
可他在這個世界裡生活了這麼久,當然不可能沒有絲毫的感情,他又不是機器人。
就算是機器人也會有瓦力這樣的存在好吧。
所以為大唐尋找出路,擺脫這種陷入冰河期氣候變化循環的命運,就成了王霄的重要工作。
其實他一直都是在這麼做。
內部潛力挖掘不提,外麵的擴展才是最為重要的。
東邊是海,北邊是貧瘠的草原這都不用多說,說了也沒用。屬於那種投入大回報少的,對於緩解冰河期來臨的災禍作用不大。
南邊其實也是很好的選擇,隻可惜這個時代南邊全都是密林。
那是真正的熱帶雨林,參考一下狂蟒之災裡的雨林景象就知道,想要開發這邊得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不是說做不到,而是說在有更好的選擇前提之下,沒必要這麼做。
所以南邊除了控製住海峽,以及那幾座盛產香料的島嶼之外,那些遍布土人和密林的地方,壓根就沒怎麼動彈。
真正讓大唐緩解續命的地方,是在西邊。
有時候真的是得感慨曆史,總喜歡跟人開玩笑。
曆史上封常清攻占了大勃律國,也就是現在的克什米爾中部地區之後,已經是直接馬踏印度大平原了。
這裡是經過數千年開墾的熟地,直接拿來就能耕種的大片耕地。
氣候濕潤河流眾多土地肥沃,對於農耕民族來說簡直就是真正的至寶。
而封常清站在克什米爾的山上,就能直接俯視這一望無際的遼闊耕地。
可就在第二年封常清回長安城述職的時候,安祿山這個比石敬瑭還可恨的王八蛋反叛了。
從那之後,再無人距離那片沃土如此之近。
所以王霄終點攻略的方向,一直都是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