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界第一因!
這是一座堪稱壯闊的山脈,其橫陳大地,南北拉開,千山起伏,諸峰競秀,不知有多少重瘴氣籠罩。
其隔斷二州,橫陳諸府。
此山脈,名喚長留,峰高險秀,是龍淵道七大名山之一,相傳曾有古仙在此修行,雖不知真假,但也吸引了不少尋仙訪道者。
曆朝曆代都有著道家真修,諸多劍俠的故事流傳中,也有著它的身影。
如此名山,自然不乏道觀以及想要開宗立派的武者。
事實上,近在數十年前,此山之中還有這數個宗門,數十道觀在此立足。
隻是隨著那一場席卷江湖武林的浩劫降臨,也都成了過眼雲煙,到得後來,雖無人在此開宗立派,但因其山高林密,卻反而成了逃竄流犯的藏身之處。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常人敬而遠之之地。
隻是此山比鄰二州,交壤諸府,其間山道繁密,總有相互往來之處,想要通行此處的商隊,自然從來不缺。
倒也養出了一股流竄諸府的流寇大賊。
“綿延二州,橫跨諸府,山多林密,瘴氣叢生,真真是一處上好的立身之所。除卻當年大明九王率那百戰之軍馬踏江湖,誰又能攻的破此間?”
立身一處荒涼的山頭,於長鏡頗多感歎。
但凡江湖中叫得出名頭的宗門都紮根名山之中,是因為大山之中好修行嗎?
不,是山中地勢複雜,若遇變故,進退隨心。
誰人不知這世上最好的修行之地,就在公門,就在那率土億萬,坐擁十萬萬軍民的大明王廷?
可誰又能不敬而遠之?
說到底,他們隻是武夫,而不是道士,根本沒有清心寡欲的必要。
若不是形勢所迫,誰想鑽進這除了毒蟲、瘴氣彆無其他好處的山溝溝裡?
“比起咱們白龍軒,卻是好好上太多了。”
隨他而來的幾人,望著那山,心中比較,卻也不得不承認,長留山能稱之為名山,不是沒有原因的。
此時天光剛亮,長留山之上雲霧繚繞,無儘的其風險秀儘被遮蓋,更好似洞天福地,仙家洞天。
若不親身體驗一下那毒蟲瘴氣,任誰都得讚一聲好風景。
“於師兄,長留山脈之中險峰無數,咱們要去哪一處?”
一個稍顯年輕的刀客猜測著
“那徐文紀剿匪長留,必會頒下大批懸賞,我等尋一處好所在,恰當之時殺出,確實要比大隊人馬要強太多了。”
其餘人也都表示讚同。
徐文紀與聶文洞代表著大明正統,尤其是前者,曾經可都節製過大軍,其一聲令下,無論哪個宗門,都得賣個麵子。
生怕被貶斥為邪魔外道。
更重要的是,朝廷的懸賞,真的是香餑餑。
伐山破廟之後,這天下武功秘籍最多的,早已不是爛柯寺的藏經閣,而是大內皇家藏書館了。
而且,朝廷還有著最為繁多的丹藥。
這兩者,對於任何武林中人來說,都是莫大的誘惑。
“你們猜錯了。”
誰知,於長鏡卻是冷笑一聲
“誰告訴你們,我此來是要相助那徐文紀的?”
“什,什麼……”
“於師兄,你難道要相助長留山?這,這豈非是取死之道……”
“區區長留山,怎麼可能抗衡朝廷,師兄千萬三思啊!”
……
聽得這話,其餘人全都色變了。
白龍軒,曆來都與綠林道上有著聯係,可那隻是利益糾葛,說白了,不過是為了門下的商隊通行各處險地。
再加上看上綠林道上劫掠而來,無法銷贓的各類寶貴之物。
卻不是真和綠林道有什麼交情。
尋常時候也就罷了,這時候結交匪徒,豈非是找死?!
“嗬嗬~”
眾人的表情,於長鏡洞若觀火,卻也明白,這是如今青州大多無腦之輩的想法。
他隻是冷笑。
冷笑到其餘人全都不敢開聲,方才道
“你們莫非忘了,雲州武林到底是為何凋零的?”
“雲州武林凋零?”
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雲州‘地龍山莊’不也好好的,聲名很大,七年前,於師兄不還跟隨師叔伯們前去做客?”
“表象而已!雲州武林,早已日薄西山了,無需任何外力作用,再有些年,就要徹底凋零了!”
於長鏡麵色陰沉。
“這怎麼可能?”
幾人頓時嘩然。
龍淵道地處邊疆,比鄰流積山這三家必爭之地,四百年來武風皆盛,雲州雖無因青州兵名動天下的青州。
可其武風尤其盛。
不說行伍江湖,即便是民間的口角之爭,都多半會動刀兵。
因此,雲州武林,在往年,可都還壓著青州武林的,三十年一次的龍淵道三州論武,雲州可還拔過頭籌。
“你們隻知道徐文紀從區區小城捕頭爬到了中樞,位列一品,卻不知他憑借什麼入的朝堂。”
於長鏡眸光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