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雖說吳美娘與連翹去京城這件事來的突然,讓吳家人有些措手不及,但仔細考慮之後確實沒有不讓兩人去的道理道理和人情都被連守信這個親家大哥給占了,不去都顯得不對了。
所以在吳美娘與連翹去與不去的事情上麵大家基本上是沒有分歧的,有分歧的地方在於怎麼去。
宋氏的意思是想吳美娘晚些去,一旦去了就要呆到過年,這個時候去還不如深秋了再去。然而這也有不好的地方明明都已經認親了,怎麼還這樣拖延要是就是拖延的幾個月裡連翹祖母過世了,豈不是尷尬
既然不能晚去,那就隻能想個安全的辦法了。宋氏一開始想讓哪一個兒子送吳美娘與連翹去,出門在外有個男人一起,肯定是安全很多的。
老二家的不肯出力,老三家的東家生意走不開,也隻有老大家的最合適。吳美娘原本也覺得這很好,但是覷著大嫂小宋氏那不太樂意的樣子,也懶得為這個事情得罪人,道“還是算了,這一去稍稍牽絆就得明年夏天才能回來了,這麼長久的功夫太勞煩大哥了。”
宋氏卻不愛聽這個,道“什麼勞煩不勞煩的,你們兄妹之間”
吳美娘打斷了宋氏的話“其實安全的事情真沒有什麼好擔憂的,這一回去京城,家裡搭著蘇州大戶的船去京城,沒有更穩妥的了。”
聽吳美娘說到蘇州的大戶,一時之間吳家人都驚住了。問道“莫非連翹她爹在蘇州還有老相識,竟能得這個便宜”
吳美娘解釋道“這是連翹在蘇州做事時朋友的門道,她朋友認得蘇州一等一的門戶沈家的人。人家去京城辦事、做生意,自家組了一個船隊,而且走的是運河,再安全也沒有了,我們母女借上幾間艙房十分容易。”
其實吳家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蘇州沈家是個什麼門戶,這就好比後世沒有幾個人知道本省首富是誰一樣。不過也有清楚的,譬如連翹三舅吳瑾,他本身就很有眼界,又在大商行那裡做著賬房更重要的是他所在的商行其實就是靠給沈家生意做一些相關的供應,這才起來的。
對於蘇州沈家,他可以說是如雷貫耳了。
當即解釋了一番,吳家人立刻知道了沈家是如何牛的。不過他們可不敢想連翹和沈家的公子認得,隻當連翹的那個朋友和沈家哪個有權力的旁支子弟或者管事認得呢而就是這樣,那也很了不得了
其實他們不知道,連翹直接和沈家六少爺打了招呼
一開始的時候連翹就考慮過要如何去京城了,這時候可不是後世,飛機、高鐵什麼隨便選,方便又安全。這時候從江南到京城,這是一段漫長艱苦的旅程,不是驛站加急的跑法,路上走上兩個月簡直太尋常了就連運河行船也很慢
而且除了漫長和艱辛之外,對於連翹和吳美娘來說最讓她們覺得擔心的其實是安全問題。
這可是古代,有些地方些許有些強人又有什麼稀奇的她們母女兩個行路,若是像一般人那樣搭乘普通的客船,說不定就要遇到壞人了。
這不是說治安就壞到那個地步了,隻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且吳美娘和連翹兩個弱女子,確實比較容易遇到這種事。
連翹考量這些事的時候首先就想到之前和沈鈺的信件,沈鈺就提到過再過一段時間就要跑一趟京城。言語之間可惜過連翹,因為連翹與他說過,想看看大運河沿河的許多運河城市。這些城市往往依托大運河繁榮,而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很值得一看。
當時她心裡也可惜來著,但沒多想,主要是想了沒用。而此時,這段記憶又翻了出來。
她立刻與吳美娘說了這件事,也沒有怎麼隱瞞,直接說沈家的六少爺是自己的鐵杆讀者,想要搭他家的便船去京城隻消說一聲。
吳美娘原本並不了解寫這個行當,隻是因為連翹如今做這一行所以才著意去打聽了一番。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一行這樣火熱,那些大作者名利雙收,贏得豐厚身家的同時也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力。
錢途這一點她已經在女兒連翹身上看到了,至於社會影響力,她還沒有聽說呢。之前替張貴子張羅了一下生意雖然也說明了她是有本事的,但到底隻是小事耳。
而這次說到豪門貴胄的公子是她的鐵杆讀者,借人家的地方去京城輕輕鬆鬆,吳美娘這才覺得女兒符合傳聞中大作者的樣子了有自己的影響力,門路很廣。
吳美娘可是聽說過的,說是那些大作者有自己的讀者,讀者中間也是臥虎藏龍,靠這個也能織出一個極其讓人豔羨的人脈網了。
聽連翹說可以借到這樣的便利,吳美娘答應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