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而就在連翹和報業的人談笑風生,交往進一步加深,到處都是邀請,她隻能用閉關寫回避的時候。一封新的信件寄到了她的手上,讓她再也閉關不下去了。這封信倒是沒有說太多的事情,通篇就一件事情。
玉梨班即將抵達蘇州了
玉梨班是連翹在京城組織的戲班,她將這個原本的戲班改造成了一個話劇團之後玉梨班的走紅之路就相當順暢。直到連翹離開京城的時候,他們都是京城眾多戲班之中最紅火的,每天的戲票都是供不應求,才放出來就銷售一空。
當初連翹離開京城的時候自然也對玉梨班有一番安排,玉梨班當時要在京城繼續呆一段時間。然後就南下,中間經過各大城市進行表演。這些表演並不是為了能在當地站穩腳跟,而是為了獲得全國範圍的名氣,為了傳播話劇
連翹雖然絲毫沒有藏私的意思,很快就將自己知道的關於話劇的知識告知了大眾,寫成了文章發表在報紙上。由此也讓一些見玉梨班紅火,緊趕著就像辦話劇團的人找到了指導意見。
但即便是這樣,話劇的底子還是太薄了一些,根本無法和那些土生土長的戲曲相比。
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戲曲成長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都是在地方醞釀,不知道民間自有生長多少年才漸漸有了雛形。然後再經過人工雕琢,幾代人的功夫,最終得到一門比較成熟的戲曲。
這是時間和數代人無意識地發揮作用,這才水到渠成的。所以無論是民間接受度,還是戲曲團體的穩定程度,基本上都不用擔心。
話劇就不一樣了,她沒有這樣的基礎稍稍有個不注意,就可能麵臨傳播不下去的危險。這種情況下,人為的,甚至有些揠苗助長地催發話劇的影響力顯然是個辦法。
全國範圍內的巡演,立刻讓普羅大眾知道了還有這樣一種表演形式。
說實在的,話劇相比起其他戲曲有著更加親民的特點,更加生活化、貼近日常生活。這樣一來即使還有一些守舊的人認為戲曲更雅、更美,話劇不過是下裡巴人的玩意兒,話劇也能獲得市井階層的支持。
而這一切背後的連翹很清楚,文藝形式這種東西從來就是一個從雅到俗的過程。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流行的一步步變化就說明了這一點。甚至戲曲自家內部的演變也是在描述這個昆曲多雅啊到後來的京劇就親民多了。
話劇相對來說更親民的屬性使得同台競技的話,話劇擁有比戲曲更強的生命力。而由連翹親自操刀寫下劇本,一開始就劃出了話劇的高度,使得話劇從誕生起就沒有被打落為底層娛樂,而是雅俗共賞,聲勢浩大。
其實連翹自從回到蘇州家鄉之後就一直有收到玉梨班負責人的信件,大多是報告一下最近的工作。其他的,隨信而來的都是一些報紙。這些報紙都來自玉梨班巡演的城市,上麵報導了玉梨班演出的空前盛況。
簡而言之,其實就是給連翹報喜,隱晦地暗示玉梨班完成了使命。
對此,連翹當然知道玉梨班負責任是揀了好聽的說,送來的也是飽含讚譽的報紙,至於那些反對派自然是變成蝴蝶飛走啦但即便是這樣也不妨礙她因為這個滿意,能有這樣的報導,至少說明了玉梨班已經有了一定影響力,話劇也確實打開了門路。
各個地方的人看到話劇之後自然有受到影響要辦話劇的,即使一開始會很粗陋,但確實是一個大發展的開始。再加上京城那邊已經逐漸發育的幼苗連翹就不用擔心自己費心鼓搗出來的話劇團最後也就火了一個玉梨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她想要做出更大的事業,造成更大的影響。如果隻是為了捧紅一個玉梨班,當初她大可以捧一個傳統戲班,何必要大費周章地弄話劇
等到日後玉梨班到了蘇州無論是打算長留蘇州,還是打算四處巡演,都會進一步催發話劇這一門表演藝術連翹再沒什麼可憂慮的了。
玉梨班這一路南下,遇到規模比較大的城市就會停留個天進行表演。這樣走走停停的,總算是在這個冬天裡到達了金陵。這封信發信的地點就是金陵,想到金陵離蘇州已經不遠,就算路上還會有停留,這個時候也應該很快抵達蘇州。
連翹並沒有多想,首先就寫信給了自己熟悉的戲園子老板,請人這個冬天裡租借一個戲園子給自己。
這本身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實際上這種租賃活動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連翹就算不去找戲園子老板,直接去牙行找經紀人也能迅速解決。隻不過如果直接找這種戲園子背後的老板,相對而言要簡單一些。
連翹不需要費心防著經紀人,而且到手的肯定是市麵上很難找到的優質資源。
當然,前提是要和戲園子背後的老板有交情。不然的話,不要說幫忙辦事了,就是求人都不知道往哪裡走
連翹的計劃是,現在天氣已經很冷了,乾脆讓玉梨班在蘇州過冬,順便讓蘇州的父老鄉親們好好看看話劇。等到來年開春,天氣好轉,再送玉梨班南下,去到福州、廣州巡演。
之後,玉梨班要是喜歡巡演生涯,連翹就支持他們巡演,即使這會導致連翹賺不到錢相較於在一個地方紮根,巡演其實又辛苦,錢賺的又少。如果玉梨班打算在一個地方安定下來,連翹推薦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