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下本兒_國潮1980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都市言情 > 國潮1980 >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下本兒

第六百七十六章 下本兒(1 / 2)

國潮1980!

普遍來講,這個年代的國人,非但瞧不起廁所這玩意,連帶著也瞧不起從事相關行業和工作的人。

什麼掏糞工,掃廁所的,開糞車的,一概如是。

其實說起來,不外乎是因為我們當時的廁所的條件實在是差勁,隻能用“臭名遠揚”來形容。

究竟能差勁到一種什麼地步呢?

能差到都不配被叫做廁所,隻能以“茅房”稱之。

這話一點也沒有誇張的成分。

這年代的公廁,建築標準多是“一個坑、兩塊磚、三尺土牆圍四邊”。

不但沒有門,而且矮得如同豬圈,廁所頂部為防雨隻加覆兩層石膏瓦楞板,通風就是靠廁所上部,磚頭錯落磊搭留出的通氣孔。

而京城百姓這時形容上公廁的感受,那是“一聞,二跳,三叫,四哭,五笑”。

大致的意思是,在胡同裡找廁所根本不用看標誌,“聞”著味兒就能找著。

進入廁所則汙水橫溢,屎尿橫流在地上,一不小心摔一跤,一天渾身臭騷味。

所以隻能“跳”著前進。

另外在夏日,廁所坑中的場麵將會讓人驚心大“叫”。

還有廁所裡彌漫著的尿液氨氣能嗆得人眼淚直流如同“哭”狀。

再加上便坑之間毫無遮擋,入廁的人們隻能大眼瞪小眼,相對苦“笑”了。

公廁的問題甚至影響到了共和國的對外形象,因為即便是公共場所,旅遊景點的公廁也比胡同的公廁強不了多少。

在很長的時間裡,共和國境內的廁所,都是境外遊客到內地抱怨最多的問題。

有一些海外遊客甚至因為被旅遊景點的公廁給嚇著了,寧可中止遊覽,也得返回賓館入廁。

真有緊急情況,不得不被迫“入鄉隨俗”,那簡直能形成心理陰影。

許多外國人會因為內地的廁所沒有隔板,隻能用手抱頭麵向牆壁,來個“鴕鳥政策”。

為此,有些外國出版的旅遊小冊子,就會鄭重提醒前往共和國的遊客——“旅遊出發前務必要在賓館提前入廁,旅遊途中不要喝過多飲料,以免使用公共廁所,那裡是華夏最肮臟的地方。”

所以完全可以說,公廁問題的確是這個年代,我們對外難以示人的一塊臭瘡疤。

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共和國的貧困和落後,也折射出了我們國家的人民素質與文明發展水平的不足。

可要知道,還彆看廁所這麼臟臭,想上還不好找呢,因為數量也不足。

據資料記載,八十年代中期之前,全京城隻有五千五百座公廁。

即便是京城最繁華的地段,公廁不過二十多座。

居民區往往一片胡同才有一兩個公廁,日常捏著鼻子排隊上廁所那是常態。

像西單南側的公廁前,排隊的人少時幾十人,多則二三百,天天如是。

不知情況的人還以為這是在搶購什麼緊俏物資呢。

由此,也就有一個屬於年代性的特殊現象。

去飯館喝酒吃飯的老爺們,都愛去自己掌握地形的。

知道廁所去哪兒上,才便於走腎不是。

同樣的,也有了那個人儘皆知的順口溜兒——“老塔兒進城,身穿條絨,頭戴草帽,腰係麻繩,喝瓶汽水兒,不會退瓶兒,找不著廁所,是旮旯也行……”

說實話,這表麵上說的是鄉下人進城後的入廁尷尬。

可實際情況上,由於男人的臉皮厚,還多少有點權宜的法子可想。

真正找不著廁所,最不堪其苦的人,其實是女性,與城鄉之彆的關係還不大。

現實裡確實有國內的女同誌因為出差,在大城市繁華地段找不到廁所,小便失禁尿了褲子的。

也有外國娘們因為內急,強忍過度,結果在歸途中暈厥昏迷的。

所以說寧衛民建廁所這事兒,其實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住在廣廈間,用著抽水馬桶,不用為入廁問題發愁群體。

當然會鄙夷,會嫌棄,會心生憎惡感。

可對於每天都得上胡同裡茅房的附近居民,或是走到此處急需解決內急問題的路人來說,那就是功德無量,勝造七級浮屠的事兒了。

彆處不說,就說寧衛民家門口的扇兒胡同的要升級改造的廁所。

自打邊大媽貼出街道告示的那天起,這就成了扇兒胡同各院各戶,家家熱議的話題。



最新小说: 時遇墨行淵 雲帆雲妃兒 快穿之男主攻略 從武俠開始的諸天 起航1992 柏總,郝小姐給你名份了嗎? 快穿之男主每天都想攻略我 軍嫂有錢有顏,軍官老公放肆寵 不良人:悟性逆天,震驚不良帥 漫遊影視諸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