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前來的。
對日本人婚姻風俗不甚了解的他,今天真的是頭一回參加日本人的婚禮。
卻沒想到,他才剛到了婚禮的舉行地點。
一下車,就被飯店的結構和布局給震驚了,而且一進入飯店內部,就感到大有收獲。
不為彆的,就因為在東京,新大穀飯店居然有著一個十英畝麵積的日式花園,很受客人們的喜愛。
要知道,這可是東京,如今即將成為地球上房價最高的城市。
在它的市中心擁有一個十英畝的花園,那意義絕不是“土豪”二字可以形容的。
雖然鬆本慶子對他半開玩笑地跟他說,“新大穀飯店弄這麼個花園,可能沒花多少錢,因為它的存在已經四百年了……”
四百年前的地價,肯定沒有今天這麼恐怖。
不過要是再想想的話,在東京市中心擁有一個有四百年曆史的花園,這或許比它的麵積更讓人感到驚奇。
這還不算什麼,要知道,新大穀飯店不但是東京頗有名氣,具有悠久曆史的老牌飯店,和大倉飯店,帝國飯店,並稱為東京高檔飯店的“禦三家”。
尤其對於一個生長在共和國的華夏人來說,能待在這裡,還有著特殊的意義。
寧衛民在走過飯店大堂時,因為好奇隨意拿過一份飯店的宣傳冊翻閱,沒想到居然有了一個令人吃驚的大發現――這裡竟然曾經是華夏大使館所在地。
大使館不是旅行團,怎麼會住在飯店裡呢?
宣傳資料上顯示的邏輯很簡單,一切來源於兩國外交關係的破冰。
建交,便意味著兩國有了正式的外交關係,設置大使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兩個國家的建交屬於外交事件,總是以突破的方式實現的。
在窗戶紙捅破之前外交事務方麵隻能看,不能動。
所以,沒有哪個國家還沒建交就給對方修大使館的。
而建交後,修大使館,哪怕是買個大使館總得花些時間,這時候外交官們不能睡馬路吧?
這樣一來,找個租住的地方,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新大穀飯店的老板和華夏有很深的淵源,所以這裡當時被稱為東京對共和國最友好的飯店。
在建交前,共和國的來往人員便經常下榻於此。
建交後,它自然地成了華夏大使館的臨時駐地。
或者說,這裡就是共和國第一個駐日大使館的舊址。
如今的新大穀飯店雖然經過升級改造,早已經不複當年的樣子。
但徜徉在這裡,依稀可以找到當年那些中日外交經典場麵發生的地點。
比如說位於酒店一層的會議廳,就是當年華夏代表團召開記者招待會的地方。
而飯店的十一層,十二層,是建交前的1972年,共和國芭蕾舞團出訪時所住的樓層。
至於當年臨時性的共和國大使館,用的就是十五樓啊。
包了整個一層,隻有兩個出入口,很好處理安全問題。
直到後來大使館在南麻布有了專屬的房產,才搬出去。
但正因為發生過這段曆史,所以這個飯店一直保持了一個習慣――為十五層的每個房間放華夏人愛喝的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