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再不懂事,也不能跟錢過意不去,犯不上跟他自己個兒為難啊。
而如此一來,信奉無為而治的他可就成了來探班的模範,演員親友的楷模了。
更彆說他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裡,幫著劇組想轍解決實際困難的。
比方說頭一天晚上聽說發電機還沒到,見野村芳太郎和鬆本慶子都著急,寧衛民就建議能不能用房車的發電機試試,畢竟三輛車呢,一起燒燃油也不小的電量呢。
結果沒想到,還真就解決問題了。
兩台12000瓦的“小太陽”,愣是讓這幾台房車的發電機給帶起來。
漸漸的,野村芳太郎還主動邀請寧衛民在片場觀摩,甚至安排他坐在自己的身邊了。
彆看都是一樣的結果,但落在鬆本慶子和劇組其他人的眼裡,都懂得這是導演對寧衛民的認可,禮遇程度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還不算,和導演比起來,其實還有一個人對寧衛民的感激和仰慕之情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就是滬海製片廠委派來保證劇組生活和後勤的乾部。
這個乾部啊,不大像滬海本地人,是個隻會照章辦事,缺乏靈活變通的老實頭。
嚴肅有餘,活潑不足,偏偏對金錢過於計較,對外國人還有點怕。
所以在寧衛民來探班之前,哪怕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他辦出來的事兒,也沒法讓人滿意,淨為自己掙罵了。
無論中日雙方都把他當成不會辦人事兒的蠢材。
日本人恨他腦子不好使。
同胞們罵他良心大大的壞了。
而寧衛民的那一車西瓜和一車玉米,可真是救了這個後勤乾部的急。
這漂亮的一手讓他豁然開朗的同時,也不免肅然起敬。
於是專門跟人打聽了這事兒到底誰辦的,然後誠心誠意去跟寧衛民請教。
而在寧衛民好為人師的點撥下,乾部終於懂得所有的供給上,當以有備無患和飲水充足為先。
劇組整體的餐食當以方便為主,而便宜和好吃也不是化解不了的矛盾,對於劇組人員區彆三六九等,給予一定特殊照顧也未必就會招人罵。
就這樣,外景地的夥食和物質供應工作,幾乎一夕之間有了質的飛越。
第二天,這後勤乾部就申請了一輛麵包車,準備了二十個搪瓷桶的開水,分兩次給送到了外景地去。
然後輪流往複,這天這車就不乾彆的了,專門管拉桶和送水。
同時也算班車,能借著送水拉桶的活,再為劇組臨時接送個人或者買點東西什麼的。
另外,飲食上也改了,沒有大鍋飯菜了,直接上餃子和包子這樣帶餡兒的東西。
不但好做,好運輸、好分好拿,也好吃喝。
而且等級區彆和中日不同的喜好,既能體現出來,也不惹眼。
像群演們一水兒全素的大菜包子,每人五個,味道不佳,但能管飽了。
同時直接解決了餐具不足的問題,不用桌椅也無需洗手,於野外就餐兜了就走,席地而食。
劇組的工作人員和普通演員就要講究些了。
包子不光有素餡兒的,還有肉餡兒的。
此外,由於每人都有自帶的飯盒,還能喝一碗稀飯,外加兩個雞蛋,鹹菜管夠。
這些不是滬海廠提供的,而是從不遠處的村落裡采買的。
難得的是個“新鮮”二字。
至於中日雙方的導演,名演員,以及日本工作人員、還有各組的頭頭腦腦們都是同一水準。
這些人吃的不是包子了,而是餃子。
隻不過區彆在於,中方吃餃子是管飽的。
而且有煮和煎兩種做法可選,現場就有人支架起鐵鐺子像煎生煎包一樣給煎。
日本人就不一樣了。
按照他們的飲食習慣。統一每人十二個煎餃,再搭配一碗白飯。
而無論中日,在這個層次,都有醬湯、醃蘿卜、熏魚作為佐餐小菜。
另有奉賢黃桃一個作為餐後水果。
彆說,就這樣非常簡單的一個安排,居然是人人滿意,竟然難得的讓後勤乾部榮獲了好評、
底下的看上麵的不眼紅,上麵的也能怡然自樂。
關鍵比起大鍋熬菜熬蘿卜炒肥肉片來不但省事了,花費少了,而且無論哪兒的人也沒人抱怨不合口味的。
所以可想而知啊,寧衛民對於這個乾部來說,當然是牛人一個,隻有讓他服氣的份兒了。
和導演野村芳太郎以及後勤乾部不同,中方的導演和那些國內比較出名的演員們,對於寧衛民的感覺,更多的是親切感。
因為這家夥明顯來曆不凡,地位超然,可卻沒有半點架子,甚至還很幽默。
關鍵是他的日語水平非常高啊,比滬海廠派遣過來的兩個翻譯可強多了。
原本呢,中方的導演和演員和這些日本人因為語言不通,互相之前嚴重缺乏溝通和了解。
彆說工作中不容易配合,難以了解彼此的意圖,這樣是非常容易產生齟齬和誤會的。
但從寧衛民來了之後就大大不同了,演戲的時候有他幫忙,中方導演也終於能讓日本演員明白自己的意圖了。
而中日演員無戲拍時,不知怎麼就以成了以寧衛民為中心的中日茶話會。
這家夥人緣極佳,無論本國同胞還是日本人都很喜歡他,而眾人都圍著他聊,漸漸就成了中日語言對譯和互相學習的補習班了。
當然,既然男多女少,那自然沒人裝蒜,聊的正經事少,而閒篇極多。
尤其以兩國文化中最低俗的罵人方言為熱門聊天話題。
最有意思的是,無論中日人士,模仿對方總如鸚鵡學舌。
說的都很起勁,但就是不倫不類,古怪至極,每每弄得湊在一起的人開懷大笑,不能自已。
大家就是這樣的謙虛好學,敏而進取。
自然了,感情也在學習中不斷加深。
彆看就這麼寥寥幾天,但寧衛民離開劇組時,中日工作人員的僵化局麵已經不複存在,即便是語言仍舊不同,但日常生活中走個對頭也能打招呼了。
更有甚者,居然寧衛民還滿足了大家對於民族情結的需要。
不知怎麼的,他就把日本演員都忽悠了。
居然私下裡組織起人手來,拍攝了一張堪稱逆天改命的“吳淞口大勝”的照片。
那張照片在現場就讓攝像師洗出來了,大家誰看誰都得樂。
敢情作為俘虜的役所廣司和阿部寬帶著幾個“鬼子兵”雖然站在中間的c位,但卻一副俘虜模樣。
作為兩個日籍軍官,彆說槍械軍刀了,就連軍帽都沒了,頭發淩亂,身後有硝煙,還被繩子五花大綁著。
他們身旁和身後,則被穿著國軍軍服的寧衛民和幾個威風凜凜,金剛怒目的華夏演員用槍指著。
隻可惜,畢竟隻是鬨著玩兒的事兒,日本演員情緒不夠嚴肅和飽滿。
他們全都笑嘻嘻的,絲毫沒有兵敗被俘要被槍斃的沮喪,倒是有幾分看淡生死的從容。
是為整張照片最大的敗筆,否則的話就真能當宣傳海報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