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挺好。我們公母倆都挺好。衛民,咱也用不著客套。你這次回來,可得多住些日子。回頭專門找一天,得到我那兒去,咱爺倆兒好好喝喝。”犵
“那是一定的。我回頭找一天什麼都不乾了,就陪著您喝酒。”
“好,那咱可說好了。讓我也看看你小子這酒量練得怎麼樣了。”
最後當然就輪到米家人了。
“米師傅,米嬸兒,哎喲,還有卉兒,我不在的時日,家裡一定少不了您們照應,真是謝謝啊。”
米嬸兒和米師傅也是一個比一個客氣。
“哎喲,這是哪裡話,咱們就借壁兒住著,相互關照不是應該的嗎?”
“衛民,這趟回來累壞了吧?外麵冷,彆客氣了,趕緊回屋吧。我還告訴你,彆看這老康端著架子就是不出來,可心思早就跑外頭來了。你要讓他等急了,回去他可吹胡子瞪眼……”犵
好不容易才一一寒暄完,寧衛民當然也想趕緊家去,和康術德團聚。
可問題是他眼下還真不能這麼辦。
因為不下車還好,這一下車,再一放鞭炮。
這2號院的門口,就不知不覺陷入了街坊鄰裡們的包圍之中,逐漸的,就宛如這裡來了明星的場麵了。
此時現場的人啊,除了2號院裡的最先走出來的鄰居們,其他院兒裡的街坊們在胡同孩子們的咋呼下,也有不少出來看熱鬨的。
那麼於情於理,寧衛民不能不跟大家寒暄客氣幾句。
就這樣,指名道姓的熟人問個好,發根煙,半熟臉的也得笑一笑,點個頭。犵
最後還免不了一抱拳,再度感謝大家夥的熱情相迎,給街坊鄰裡們拜個年。
而事實上,完全不同於剛才的球子發表的風涼話。
來自這些街坊們的回饋,也淨是親熱打招呼,和善意玩笑的聲音。
一個抱孩子的大搜說,“哎喲,大兄弟,你怎麼從日本回來也穿軍大衣啊?哎,電視裡演的,人家那兒不是應該穿西服和大衣嗎?”
另一個大嫂說,“穿軍大衣怎麼了,那也帥啊。日本人個頭兒都矮,你不知道?一萬個人裡,也找不著這麼一副好身量的呢。”
拉三輪的黑子看了羅廣亮和小陶拿的行李,一手把一根剛接過來的七星塞耳朵上,另一手挑著大拇指嚷嚷。
“衛民,你小子這回行啦。一趟就弄回來四個大箱子,發達了!都是日本電器吧……”犵
給羅廣亮介紹過對象的一個胖胖的大嬸,好像頗有幾分預言家的先見之明。
“我說,弄什麼日本電器啊!這麼帥氣的小夥子,還是趕緊給咱扇兒胡同領回來個日本媳婦才是正格的……”
這番話立刻就引起了一片哄笑。
怎麼人人態度都這麼好啊?
嗨,其實這很好理解。
一方麵是如今國家的經濟發展勢頭正盛,加上去年京城企事業單位普漲工資。
大年下的,大家兜裡寬裕了些,物資供應也進一步豐富。犵
原本心情就不錯,就願意逗悶子。
另一方麵,寧衛民也真的很出色。
他外貌英俊,穿著體麵,不但屬於那種看著就讓人有好感的人。
而且他靠撿破爛起家,乾過旅館前台,最後成為外企精英的資曆。
也在附近傳揚開,有許多人知曉,是頗為勵誌。
可以說在整條煤市街,甚至大柵欄地區,他現在比“大碗茶”的創始人尹盛喜名氣都大,更有人氣。
誰要跟他做街坊,做鄰居,自然會感到特有麵子。犵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有一條,正所謂好漢護三村,反過來吃人的最短,拿人的手短。
要知道,寧衛民給煤市街街道籌備的生產社,無論是服裝縫補還是工藝品製造,都有大量的手工夥計可以外包。
所以煤市街,尤其是扇兒胡同這些鄰居們正因為住在這裡,算是沾了的大光了。
靠著這些散活兒,他們過得就比其他的京城老百姓殷實許多。
有的家庭甚至能多掙出一兩個人的工資來。
在這個年代,那可就是本質的差距啊。
那麼飲水思源,誰這時候不樂意捧捧場,說點好聽的呀?犵
也自然就體現出寧衛民的“好人緣兒”來了。
總之,好一陣寒暄親熱和客氣的問候,寧衛民才終於走進了闊彆已久的家門。
這種故地重遊,衣錦還鄉的感覺遠比他想象中更好。
因為沒有那麼市儈,沒有那麼實際,還充滿著質樸人情和相互理解。
特彆是2號院的鄰居們對他真夠實在的。
“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放他們這兒,半點不假。
這大概就是八十年代獨具魅力的特色了。犵
至於那些街坊鄰居們,看到寧衛民歸家了,也無不心生羨慕。
等2號院的人都擁著寧衛民進了院。
好些人散去之後,私下裡還忍不住讚歎寧衛民真是有能耐,人品不賴呢。
彆看是個沒爹媽的孩子,彆看就是個初中畢業生。
可乾了多少出乎人意料,常人做不到的事兒啊!
捐文物,送工作,進外企,開辦壇宮飯莊!
聽說模特大賽都是這小子的主意!犵
如今,居然跑到日本去了!
回來後也不擺架子,不拿糖,對大家還那麼和善。
什麼都是拔尖,永遠走在彆人的前頭!
聽說還精通兩門外語呢!
於是無一例外,大家都把原因歸結到2號院風水好上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