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結束了。
但這一年並非走得悄無聲息,反而清晰的留在了當代許多人的記憶裡。
因為這一年,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發生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大事。
比方說,這一年的世界局勢仍然交織在冷戰陰雲下。
政治風雲的變幻莫測,就帶來了許多頗具戲劇性的大瓜可吃。
在朝鮮半島的板門店,朝韓雙方舉行了朝鮮戰爭三十年後第一次經濟會談。
明明這對同族同種的兄弟國家,已經朝著緩和關係的方向而去。
熟料不久之後,板門店就爆發了槍戰,令朝韓局勢再次驟然緊張起來。
兩國之前所有的努力,一夕之間為之前功儘棄。
在美國,裡根成功連任美國總統,繼續推行他的“星球大戰”計劃,同蘇聯的爭鬥則越演越烈。
蘇聯也不甘示弱,早在當年5月份,蘇聯就對外宣布,將不派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並且聲明,抵製本屆奧運會的舉動,正是為了報複四年前,為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和一些西歐國家抵製了在莫斯科舉行的第22屆奧運會。
毫無疑問,以寧衛民的角度來看,絕對更傾向於站隊蘇聯的一方。
儘管此時的蘇聯和共和國處於交惡狀態,反而美國和共和國比較親善。
可問題是寧衛民對於這個強盜團夥的虛偽性再清楚不過。
這個時候,把阿富汗稱為“兄弟”的“正義代表”們,實質上才是最大的惡龍。
十五年後,這些西方國家對阿富汗的摧殘和破壞,遠遠超過此時被他們貼上“邪惡”標簽的蘇聯。
與此同時,全球商業世界和科技前景,也在這一年進入一個重新洗牌的關鍵年份。
在美國,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被分拆為七家獨立運營的公司。這一舉打破美國電信業的長期壟斷,為互聯網技術的突破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這一年,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十九歲的邁克爾·戴爾決定開辦自己的戴爾電腦公司。
他的商業策略,是把電腦直接銷售給客戶,將省下來的中間利潤返回給消費者。
在舊金山,一對名叫桑迪和倫納德的夫妻用五美元注冊思科係統公司。
他們正在研究的路由器,可以讓多台電腦互相通訊、共享信息。
這個革命性的產品讓日後的互聯網浪潮成為可能。
戴爾和思科的出現,其實代表了新技術公司的兩種成長道路。
一個是靠獨一無二的商業渠道模式。
另一種是靠高度壟斷的核心技術優勢。
這一年,堅持深化改革,著力穩定發展經濟的共和國,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再度刷新了國內經濟數據的天花板。
這年秋天,共和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4000億斤大關,農業生產總值達到714億元,比1978年增長2.3倍。
這一年,全國人均純收入為355.3元,比上年增長14.7%,全年社會總產值為12835億元,已經是1979年的兩倍了。
而在共和國的商業領域,這一年已經不再是生產襯衫的步鑫生和炒瓜子兒的年傻子,獨領風騷了。
除了第一家民營企業——光彩實業,誕生於大連這件裡程碑事件。
還有很多日後名噪一時的公司,也都誕生在1984年。
比如海爾,比如容聲,比如聯想,比如健力寶,比如德力西,比如tc,還有萬科。
甚至這些公司多數都是極有科技含量,或是采用現代管理方式的企業。
因此,後來不少經濟學家都把這一年稱為“共和國現代公司的元年”。
至於這一年最大壓軸戲碼,是共和國成功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取得了足以揚眉吐氣,讓世界為之轟動的成果。
12月19日,共和國與英國拉鋸式的談判徹底結束。
兩國正式簽署《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港城問題的聯合聲明》。共同對世界宣布,共和國將於1997年7月1日對港城恢複行使主權。
這不但讓共和國的首都繼當年大閱兵後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也標誌著我國將近一百五十年的恥辱即將畫上句號!
意味著我們民族在複興之路上跨出了極為驚豔的一步!
那不用說,客觀世界的運行是具有慣性的。
所以排在1984年之後,接踵而來的1985年,自然而然延續了這種良好的勢頭。
開年頭一個月,國家頒布了幾項重大政策,都是深的民心的大好事。
自然讓全國上下的老百姓歡呼雀躍,充滿了喜慶之氣。
1月1日,國家發布《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
這個“一號文件”文件,其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麵。
一是就此逐步放開農業產品價格。
二是要調整農村產業結構。
今後要求各地農村要在以糧為本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發展多種經營。
就此,標誌著我國農村從此進入全麵發展商品生產的新階段。
此後,國營企業工資改革繼續深入。
僅僅時隔數天,國家又相繼發出《關於調整商業工資標準的通知》以及《關於國營企業工資改革問題的通知》。
其中指出,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提高職工收入。
企業不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不吃企業的“大鍋飯”。
從1985年開始,在國營大中型企業中,也開始實行職工工資同企業經濟效益按比例浮動的辦法。
獎金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且國家對企業的工資,實行分級管理的體製。
這也就是說,國營企業的工人們和服務口的職工們,又迎來了一次上調工資和增加獎金的契機。
這全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錢啊!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全國的範圍,都是喜迎國家發的政策大紅包!
尤其是城市的人口,1983年的年底才剛剛大範圍普遍性的漲過工資。
誰都沒想到,大家居然有這個福氣。
僅隔一年,就再次迎來收入上升。
完全可以說,這個時候,就是端著鐵飯碗的工人和服務口職工,生活最優越的時候。
尤其是京城的職工,平均年收入已經接近一千二百元了,簡直富得流油。
這比1978年,京城人均工資六百七十三元翻了一番。
比起1983年,京城人均工資九百三十一元,也增長了二百塊。
除了特區之外,目前這種收入水平絕對領先全國,甚至都超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了。
滬海?還什麼魔都啊!那就是弟弟啊。
而且經過整整一年的城市改造,京城還新建了四百九十萬平方米的住房,首都的麵貌已經煥然一新。
這種城建速度和規模,一樣是除了特區之外,全國其他的城市難以相提並論的。
所以,這通用是改革開放以來,京城最能體現首都優勢,發展最快的時候。
但即便如此,在這個年頭,在這個首都,如果有誰能夠做寧衛民的下屬,也依然值得為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