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幾章,又冒出許多有意見的聲音。
說這書沒主線,滿眼科普,時代環境。說寫歪了。
還有人說,不明白一件事沒寫完,為什麼轉到其他方麵去了。
我本懶得理會,因為我始終認為認字可以教,閱讀是教不了的。
既然自己已經竭儘所能,問心無愧,無需在意。
但考慮到《重返1977》和《國潮1980》從寫書開始。
每每寫到一定程度,就不斷有這種意見冒出來。
有些人甚至是惡意帶節奏的,實在煩不勝煩。
而且也有一些讀者是出於善意的考量,怕這本書崩了,大約是真心不明白,我已經單獨做了回複),便覺得還是說明一下相關情況比較好。
在我看來,網絡小說隻是一種傳播途徑的小說,而不是八股文那樣的定式文章。
在我看來,借助這種傳播途徑,任何寫作形式的小說都是網絡小說。
不是說,隻有一種以劇情快速推進為主,主角龍傲天的模式,才叫網絡小說。
對嗎?像許多人非要分什麼網絡小說,和傳統小說。我是徹底無語的……
其實有一種小說叫風土小說。
就像《四世同堂》和《神鞭》。
以老舍為代表的“京派”,主要特征是關注人生,和政治保持距離,以“和諧”、“節製”、“恰當”為基本原則的審美意識。
這種小說較多偏向詩化、散文化、帶一點現實主義又帶有浪漫主義氣質。
京味小說基本寫作要求當然是北京人寫北京事兒。
還有一種小說是世情小說。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金瓶梅》和《紅樓夢》。
這是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一種,又稱為人情小說,世情書等。
它是以“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為主要特點的一類小說。
我的這本書的本質就是借助了重生金手指的風土小說和世情小說。
為什麼我要寫這樣的小說?
是因為我喜歡重生文又看不下去。
現在網上充斥的重生文,尤其是些北京的,全是錯漏百出,既沒人懂得過去北京是什麼樣的,也沒人在乎年代的客觀條件。
所以那些書沒法像真的了,當然很幼稚。
寫的全是關公戰秦瓊的事兒,全是杜撰的北京,想象的年代。
主角做的事兒完全不是時代背景下能發生。
那也是曆史虛無主義。
我寫書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哪怕水平有限,五毛特效,我也在儘量複原年代特征,寫出真實的北京風土和過往。
我是把大家認為的都市文在當曆史小說寫。
所以這本書的劇情就是以時間線為脈絡,在時代背景下推進的。
什麼時候,就乾什麼事兒。時候不到,當然不能寫後麵的。
主角為什麼給彆人打工?為什麼不開公司?為什麼不買房?
甚至收藏的順序,答案全在時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