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在春晚上大放光彩的小品,實際上就是表演的專業課之一,雖然古代就有這個詞,但在表演上運用也就這幾十年的時間。
最開始,小品都是表演專業和話劇院內部的表演訓練,83年的第一屆春晚上,嚴順開表演的阿q的獨白,是小品第一次出現在大眾麵前。
而到了84年的春晚,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吃麵條,讓小品正式成了一種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
在這之後,小品全麵開花,也捧紅了一大批笑星。
寧遠到現在還記得,97年潘長江到他們縣演出,聽同學說她爸買票一張都要好幾百。
後來縣裡很多人都在傳,這一趟就讓潘長江掙了四十萬。
當時寧遠的嘴張得老大,也給才十七歲的他心靈帶來極大的震撼
這遠比二十年後,寧遠聽到一億的片酬衝擊力更大。
要知道那時候寧大強賣一天的豆腐,能掙到四十塊錢就非常高興了。
一萬倍的差距
那是第一次,寧遠知道原來明星那麼掙錢。
那時候,沒見過世麵的寧遠也不會質疑真假,畢竟潘長江很出名,前一年的歌舞小品過河,讓他紅透了,紅得發紫。
96、97年的時候,淩山縣還沒有那麼多電視,能交得起閉路費的也是少數,大多數有電視的家庭,都是在房頂上豎一根天線,可以看到央視和省、市地方台。
所以在淩山縣這種地區,潘長江比劉德華的名氣更大。
每個人都會因為少時的一些震驚,而改變對這個社會的認知,也對他未來的人生產生影響。
明星的收入高,對明星的追捧,乃至一窩蜂的報考表演、音樂,或者舞蹈專業,也是從九十年代熱起來的。
但華戲每年招收三十人,就算加上高職高專,也隻有四十多人,比文化類高考更殘酷。
絕大多數考生,備考的內容都是怎麼應對考試,至於觀摩表演,小品,或者無實物表演,在大學以前更像八股文,都是有步驟的套路。
或許拿不到高分,但絕對不會有太大的失誤。
如果考試時抽到自己擅長的,或者某一點打動評委,就會成為那個幸運的人。
而現在,第一節課的他們,大部分人還在延續那個套路。
畫虎畫皮難畫骨,表演也是這樣,這個年齡的學生,能把流於表麵的細節演到位,就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當寧遠和王宇、班讚上台,把他們精心改編的那一幕搬上課堂,就讓大部分學生吃了個驚。
寧遠的老農,一舉一動都是戲,如果忽略那張即使化了妝依然是個帥老頭的臉,恐怕真以為這就是那個老漢。
而王宇,戴上假發,雙手叉腰的潑辣勁兒,也讓他演繹的極為貼切,讓不少人心裡都生出上去揍他一頓的想法。
班讚演的大腹便便西裝男,台詞雖然不多,但站在旁邊的他,眼神、表情的拿捏,也顯示出他觀察的仔細,正因為心中有數,才能刻畫真實。
表演結束,坐在台下的薑海潮,和特意過來觀看的秦莉,都不約而同的鼓掌。
在他們之後,恍若初醒的學生們,才趕緊跟著鼓掌。
“不錯不錯,你們三個都演得非常好,非常真實,沒有用心觀摩是達不到這點的,很棒。”薑海潮語氣中滿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