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天氣冷了,你再去街上買件羽絨服。”
“花那個錢乾嘛,我是能凍死還是咋”
“你要不買我就在京城買了給你寄回去啊”
“你個小考熊,才出去多久,就越來越翻翹,你這麼能,咋不給我買個飛機寄回來呢”
“”
寧遠被噎了一下,哭笑不得“你說你現在,好歹也是名人的爹了,說話也注意點吧”
哪知道寧大強又來一句“還名人的爹我要是皇帝的爹,你是不是還得給我準備一件龍袍啊”
“你這都哪兒跟哪兒啊”寧遠一臉無語,也沒跟他在這個話題上繼續,而是道
“你就說你買不買吧”
“不買”
“不買我就現在就去買了,然後寄回去。”
“”
聽著電話裡的忙音,寧遠笑了笑,沒有再撥過去,他知道寧老頭肯定會買的。
按他的說法,京城上個茅缸還要收費,怎麼不去搶呢
所以,他一定會買的。
今天是12月7號,節氣大雪。
天氣越來越冷了,儘管京城到現在還沒下一場雪,但京城有暖氣,老家隻能靠加衣服、烤火。
上初中的時候,學到淮河秦嶺劃分南北分界線,地理老師就在台上插著腰,一臉蛋疼的道
“你們說,啊就隔了條淮河,人家駐牛店就能穿條秋褲烤暖氣,咱們隻能硬扛,關鍵咱這兒冬天也不比他們那兒暖和啊,甚至南邊還有座大彆山,北風到這兒都特麼不走了,更冷”
寧遠他們一邊凍得臉蛋通紅,一邊點頭稱是。
這時候舍得買炭的家庭還是少數,有條件的可以在下雪前囤一些柴火燒,沒條件的,隻能弄個小煤爐,烤煤球。
再差的,就隻能往身上裹衣服了。
但烤煤球這種取暖方式,在老家每年都能聽到中毒的傳聞。
好在家裡有寧大強每年冬天上山拾掇一大堆柴,院子裡堆得跟小山似的。
有一次,寧遠去同學家,他家就是烤煤球,寧遠起身的時候臉往前傾,不小心吸了口那燒上來的氣兒,當時就感覺喉嚨到肺腔火辣辣的,隨之而來就是一陣劇烈的咳嗽。
這一咳,就是一個多月,從臘月到正月,過了一個糟心的年。
雖然家裡有柴,但寧大強一個人在家根本不會燒,隻有等到晚上,孩子放學回家了才會燒一盆,或者放寒假了,白天才會燒。
所以寧遠才讓他買羽絨服,真讓他燒,依然舍不得。
寧大強以前苦日子過慣了,再說以前拉扯四個孩子,就算有接濟和照顧,但不省吃儉用根本不行。
這個觀念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扭轉過來的,就像寧遠前世,哪怕他賣雞蛋灌餅一天能掙幾百塊了,很長一段時間依然非常儉省,就是怕這些蜂擁而來的顧客隻是暫時的。
以後再出來個燒雞帥哥、麻辣燙帥哥,自己這邊估計就沒什麼人了。
直到後來入行,隨著收入越來越高,寧遠的消費觀念才慢慢扭轉。
電話還沒塞兜裡去,就再次響了,看到上麵顯示霍建起的名字,寧遠笑了笑,然後接通了。
“霍導,是不是有什麼好消息要告訴我”
手機裡傳來霍建起那爽朗的笑聲“你是能掐會算嗎”
說完,他就道“確實有個好消息,咱們的電影昨天剛審查通過,今天我就報名今年的金雉獎評選了。”
霍建起之所以打這個電話,就是因為當初寧遠的一個建議,先參選,再上映。
寧遠的想法是,不指望賣多少錢,至少不能再像前世那樣,除了央視電影頻道外,一記個拷貝沒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