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們都開始咬緊牙關拍攝百萬元以下的電影,目的就是“黑”華影公司的這一百萬借款。
隻不過這樣一來,電影質量越來越差,人家好演員寧願拍電視劇也不拍電影。
92年京影製片廠拍攝大撒把,就是霍建起擔任美術師的那部電影,製片廠開會好幾次,才決定把葛優的片酬從1500元上調到5000元。
現在看來似乎像是天方夜譚的不可思議,但當時情況的確如此。
這樣的製度,無論幕後還是演員,都沒有那種積極性,反正拍的好是這麼多錢,拍不好還是這麼多錢,真正頭疼的隻是電影廠的頭頭們。
而能拍好的電影,基本全靠他們自覺和敬業。
在田地分到戶的十來年後,眼見肥了華影集團餓死了各大電影製片廠,上麵才改變這種方式,改為各家電影廠自產自銷,自負盈虧。
好處是賣的多賺得多,但壞處也很明顯以前都沒賣過,又是國營單位,誰懂這個呀。
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唯一的思路就是,廣告。
就連主創人員進影院宣傳,也是這兩年從香江學到的。
而現在,寧遠卻提出走出去宣傳,是霍建起、康健民他們沒有想到的。
國營單位的人都好麵子,原來讓他們去外麵跑發行,他們都覺得不好意思,而現在,就跟小攤小販似的,站在街上吆喝,他們當然想不到,也根本沒往這方麵想過。
不過,康健民和霍建起也不是不懂變通的人,這兩年的境遇,已經讓他們嘗到了艱難。
在一起商量後,又跟川省太平洋院線方麵溝通了一下,他們當時就大喜不已。
錢都已經花出去了,這個方法肯定能多吸引觀眾買票觀看,他們當然樂於成見。
畢竟,領銜的是寧遠,現在寧遠的名氣,可不下於爾康和五阿哥。
達成了協議,院線方首先向市裡報備。
畢竟寧遠的人氣不容小覷,又是免費的見麵會,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人肯定不少。
院線方果然也有能耐,下午就批複了,隨後就開始緊鑼密鼓的搭建舞台,同時派人去印發宣傳單。
標題就叫影星寧遠在xx影院廣場見麵會,上麵印著寧遠簫劍和公孫策兩個經典形象的照片,大致介紹了一下電影,時間定在明天上午十點。
很快,蓉城人就騷動了。
免費的見麵會,又能看到這種家喻戶曉的明星,誰不想去
到夜晚,舞台就在電影院外麵搭建起來,燈光打開,瞬間亮堂堂的霓虹閃爍。
經過一晚的發酵,第二天上午,還沒到時間就來了不少人,前麵十來米的區域都圍滿了。
而臨近時間,周圍的交通就開始出現擁堵。
當然,現場也來了不少執勤人員維持秩序,以及疏導交通。
時間一到,就有主持人在台下朗聲道“有請華夏著名影星,簫劍和公孫策的扮演者,寧遠先生上台”
寧遠當時就用手捂臉,哭笑不得,儘管這個稱呼提前跟他說過,但還是感到莫名羞恥。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