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他回家的時候,那些知青坐在蘇家的炕頭上,飯也顧不上吃,輪流把蘇青林的幾本書抄寫了下來。
王鳳春看了實在是心疼,“真是不容易,這讀書也是苦差事,不是誰都能堅持下來的。”
蘇安生特彆支持這些知青去考大學,乾脆給他們放假讓他們好好複習。隊裡有的人就開始提意見,現在正是秋收秋中的農忙時候,他們覺得這樣不公平。
蘇安平隻能苦口婆心的給大家做工作,體諒這些孩子的不容易。
這些知青到生產隊來的時候才十七八歲,在蘇安生眼裡可不就是孩子嗎原本都是在城裡嬌養長大的,這幾年在他們鄉下沒少吃苦頭,現在有了機會可以回城,可不得讓他們拚儘全力嗎。
知青私下裡對蘇安生也是感激的,要知道彆的生產隊可沒有這麼好的待遇。知青都跟著忙秋收秋中,下了工累得渾身一點力氣都沒有,哪還有時間去學習。
恢複高考後的這一次考試從消息公布到考試開始隻有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山前大隊的知青一刻都不敢懈怠,全身心都撲在學習上。
等到成績公布的時候,山前大隊有六名知青考上了大學。其中就有小學校的老師,劉麗麗等人。
這些知青收到通知書就忙著去學校報道,臨走之前專門來蘇家感謝蘇安生這麼多年的照顧。
蘇青梨這幾年沒少賣給他們彆墅裡的物資,和他們都很熟悉。大家聚在一起,說起這幾年的經曆,一時間又舍不得離開了。
劉麗麗考上了省示範大學,她還是很喜歡當老師。
“梨寶,你成績那麼好,過幾年參加高考一定會考出好成績的,我就提前祝你金榜題名吧”
“謝謝劉老師,我也祝你在大學學業有成,我們一起加油”
劉麗麗的臉上有了笑容,能考上大學,離開農村她太高興了。
薛家麗也順利考上了醫科大學,薛家人一改之前的態度,一家子恨不得昭告天下。一掃之前因為薛二胖被勞改帶來的陰霾,一家子人重新在生產隊裡趾高氣揚起來。
薛家麗雖然嫁人了,也是他們家的閨女,這榮耀是薛家的。
他們對著唐建軍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原先還覺得薛家麗嫁給他也算是門當戶對,現在再看唐建軍就是一個木匠,哪方麵都配不上他家閨女了。
張翠蘭出外說媒的時候,談起自己的女婿就帶著幾分嫌棄,就連唐大姨也聽到風聲。
唐大姨是唯恐天下起不亂的,立刻就上躥下跳的鼓動唐建軍不要讓薛家麗去上大學。她跑到山前大隊想拉著唐秋英一起去勸唐建軍。
“老二,你不是最疼建軍了嗎,你去跟他說。他要是花錢工自己媳婦上了大學,結果媳婦跟彆人跑了怎麼辦薛家麗的娘已經說過了,薛家麗上了大學就是嫁給市裡的乾部也綽綽有餘。”
唐秋英不理會她,“你在那裡瞎說什麼,人家建軍兩口子好著呢。家麗是去上學,畢業了還會分配回來的。再說了,兩人還有孩子呢,家麗怎麼會嫌棄建軍。”
“嘁,”唐大姨撇撇嘴,“有孩子又怎麼樣,我們生產隊就有知青考上了大學,結果說什麼都要和隊裡的媳婦離婚,那也是有孩子的。家麗現在是沒提和建軍離婚的事,說明她更奸詐,她是哄著建軍給她錢供她上大學的,你等著,等她大學畢業的時候肯定還會提,到時候不就人財兩空了。”
蘇青梨在一旁聽不下去了,”大姨,你怎麼就不盼著小舅一家好呢小舅媽去上大學,國家不僅不要學費,還每月發生活補貼,小舅怎麼會人財兩空呢”
唐秋英也不想聽她說下去,“大姐,你還是好好操心你自己的事情吧,家麗不是那樣忘恩負義的人,她和建軍的事情也不用你管。”
唐大姨見她不跟自己統一戰線,也不敢單槍匹馬找過去,受到唐秋英的提醒,她趕緊去找王鳳春去給大丫說媒去了。
儘管薛家這個態度,但是生產隊裡不少人都相信薛家麗的人品。他們曾經找薛家麗看過病,對她的醫術很信任,聽說她考上大學了自然替她高興,不會亂七八糟的瞎想一些沒影的事。
那些知青到底是外人,薛家麗可是他們生產隊土生土長的閨女,是他們山前大隊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姑娘。
蘇安生心裡卻是有些遺憾的,蘇安平的工作調動已經辦理好了,他和肖愛華已經去了京市,這在隊裡人看來也是一件喜事,但是蘇安生始終覺得自己的弟弟沒有上大學可惜了。
不過很快蘇安生就不遺憾了,因為過完年,蘇青林也要參加了高考了。
這可是恢複高考製度後,清河縣中學第一屆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學校相當的重視。
蘇青林住校,一個月隻放一天假,回家帶著換洗衣服、糧食就要返校,每次都是來去匆匆。蘇青梨甚至都來不及和哥哥好好交流。
不止是蘇青林,這一次葉白楊、秦明遠都要參加高考。
葉白楊的信還是差不多一個月一封,有時也會寄一些包裹過來,大都是一些在京市買的特產、布料或者書籍。
蘇青梨也會給他回寄一些她媽親手做的麵條、鹹鴨蛋之類。
臨近高考的時候,蘇青梨在市百貨大樓挑選了三支鋼筆分彆送給他們三個人。
給葉白楊的那支是通過郵局郵遞過去的,即使蘇青梨提前了一個月郵寄,葉白楊收到的時候,高考也隻有幾天就要開始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