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快擴張的生產規模和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拉美市場,很快引起了以棉紡織業為主的工業產品價格急劇下跌的惡性循環。
而下跌的價格又引起了信用鏈條的崩潰。由於此前的棉紡織業在采購原料和分銷時大量使用票據和紙鈔,針對倫敦各大銀行的擠兌風潮迅速形成。
很快,伴隨著塞繆爾原棉貿易公司倒閉的消息,大量的工廠主們紛紛宣告破產。
洶湧的人群迅速占領了金融城。幾乎每個能提出金磅的銀行窗口前,都堆滿了小山一樣的票據。
麵對幾乎無休止的提款壓力,各大私人銀行的黃金儲備都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
而曾經對塞希利婭出言不遜的波爾銀行,也迎來了自己的末日審判。
幾天之後,一些私人銀行就公開刊登了金庫告罄的消息。
走投無路的波爾銀行麵臨崩潰。
整個英國已經找不到其他還有餘力支撐他們走出泥潭的金庫。
病急亂投醫的銀行董事們瘋狂聚集在薩塞克斯宮門口,隻為和特蘭頓女伯爵見上一麵。
不過很可惜。由於先前的冒犯之詞,他們的借款申請並未被特蘭頓女伯爵通過。
在冷溪近衛團的守護下,連他們絕望的咒罵聲都並未傳入塞希利婭的耳中。
不久後的一天,塞希利婭先是在報紙上見證了波爾銀行破產的新聞。接著她又在不遠處的版麵上看到了5家倫敦大型銀行和30家地方銀行破產的消息。很快她又見證了高德施密特公司的倒閉。
至此,英格蘭的股票和債券市場,已經蒸發了1400萬磅的市值。
以庫茨銀行為首的私人銀行家們,已經停止發行任何鈔票,轉而全部使用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和鈔票了。
在所有的付款壓力都被集中到英格蘭銀行的情況下,該行的黃金儲備迅速從1100萬銳減到了130萬。
而對此時聯合王國的政府來說,比金融城的海嘯更棘手的事正待他們解決。
倫敦中心的廣場很快被失業的工人和恐慌的民眾占領,而憤怒的人群已經包圍了唐寧街。
在倫敦城鉛灰色的穹頂之下,激蕩的民意和要求變革的聲音,開始傳遞到了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
一場不啻於大革命的浪潮正在醞釀。幾乎每天都有一位內閣大臣的府邸,被激進的民眾圍攻。
在一片動蕩不安的情緒下,滑鐵盧十五周年的閱兵儀式被草草結束。
一部分的貴族已經乘坐馬車逃到了鄉下,試圖待在自己的鄉下豪宅裡,來躲避全國各處的騷亂。
另一部分的貴族轉而置身於穀物法構築的貿易壁壘中,尋求危機中的財產庇護。
也有如薩塞克斯宮的主人們一樣,留在倫敦觀望局勢的貴族。
為了保證首都的安穩,威靈頓公爵甚至需要臨時抽調三個團的兵力駐紮在倫敦。
而為了安撫民眾,更為了穩定市場。以首相利物浦勳爵為首的內閣大臣們,不得不施加壓力給英格蘭銀行。讓他們消耗自己僅有的黃金儲備去承兌財政部彙票,來幫助政府救市。
有英格蘭銀行信用做擔保的財政部彙票,很快被用於給有幾率在災難中存活下來的企業輸送資金。
儘管在政府一係列的措施下,一些原本在破產邊緣的企業被重新盤活,失業的浪潮得以遏製,大眾的不滿情緒也終於有所消減。
但這個國家的金融體製,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英格蘭銀行再無黃金可兌了。
背負著國家機器的巨大壓力,這些自詡高貴的昂撒精英們,隻能在他們所輕視的猶太銀行家麵前低下了自己的頭顱。
在英格蘭銀行即將麵臨破產清算的前一天下午,以首相利物浦勳爵為首的內閣連同銀行董事會一起,找上了羅斯柴爾德銀行的內森男爵。
而即使要突然在辦公室接待一群不請自來的客人,內森男爵也並沒有感到意外。
在他不滿50歲的人生中,曾見識過德意誌諸侯的流亡,見識過拿破侖帝國的轟然倒塌,更見識過債券市場的多次崩潰。
而內森男爵和這個孕育了他的紅盾家族,正是依靠紮根於這些紛爭和動亂中汲取養分,來將自己變成一棵參天大樹的。
現在,輪到羅斯柴爾德家族用黃金鑄成的攻城錘,來攻破歐洲貴族社會中,最為堅固的那一座堡壘了。
在內閣和英格蘭銀行都同意通過新的銀行法案,廢除英格蘭銀行作為英格蘭境內唯一一家股份製銀行特權的前提下,內森男爵答應為英格蘭銀行調取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巴黎和法蘭克福的黃金。
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擺在了這群大人物麵前。
即使用最快的速度走完所有手續,從巴黎押送黃金的船也得在三天後到達。
而這三天內,英格蘭銀行要怎麼撐下去
在之前大規模擠兌風潮的衝擊下,羅斯柴爾德在倫敦銀行的金庫裡,隻剩下了80萬磅黃金。
以英格蘭銀行目前每天的貼現額來算,80萬磅黃金,頂多能支撐兩天。
而倫敦其他私人銀行紛紛自保的情況下,他們的金庫,自然也是指望不上的。
這40萬磅的缺口要如何補上呢
坐擁龐大財富的輝格黨的貴族寡頭們,自然是不會為了敵對黨獻出家族私人的黃金。
而對以土地貴族為主的托利黨成員們來說,時間成了最大的問題。
即使願意為了政黨籌措黃金,依賴土地為生的他們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間湊齊40萬金磅麵臨崩潰的金融體製中已經抽不出任何多餘的黃金了。
現在,誰才是既不牽涉黨派利益,又能拯救金融城的救世主
在一番權衡過後,危急關頭已經顧不上銀行保密條款的內森男爵,還是給他們了一個最佳人選。
於是作為首相的利物浦勳爵帶著這群高傲的銀行董事們,去敲開了薩塞克斯宮的大門。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