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謝知送走秦紘,想著自己這些天或許還能將織布機推出來,這裡壯勞力多,她又繼父讓軍人幫忙耕種,平日家中農活應該不會很重,婦人們應該很樂意紡紗織布、養牲口增加收益吧謝知在這時代待得越久,越了解這個時代底層百姓的想法,他們並不在乎勞動有多苦,他們隻希望自己經過艱苦勞作後能填飽肚子。
謝知輕舒一口氣,是啊,填飽肚子。多麼簡單的願望,然而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願望,這個時代都沒法滿足,因為地裡出產的糧食實在太有限。謝知現在農事研究的重點已經不是引進新作物,畢竟她所知道的大部分糧食作物都在南北美洲,她現在儘量的重點如何將先進的精細耕作理念引入現時代了。
在人手有限的條件,最大規模的種植好每一畝土地,才是提高生活品質的最好法子。想到自己以後死遁,就再也無法由上至下的進行農業改革,謝知這幾天就儘量把自己知道的農業常識都記錄下來,以後這些書無論是落在拓跋曜還是秦家、謝家手裡,他們都可以把這些法子推廣開。
謝蘭因看著女兒一絲不苟的寫農書,心中不是沒有懷疑,阿菀並沒有乾過農活,這輩子最辛苦的一次農活就是在地裡摘了半天的棉花,那一次她還在床上休息好多天才緩過來,農活的經驗並不是想就能想出來的她到底是怎麼知道這些知識的謝蘭因無數次想問女兒,可每次看到女兒寫農書時認真的神色,她到嘴的問話又咽了下去,問了又有何意義反正阿菀是她女兒就夠了。
謝知也不是遲鈍的人,她能感覺到家人的體貼,也正是這份體貼,讓謝知覺得自己很幸運,即使古代跟現代完全不能比,她能遇到這麼好的家人她也滿足了。
魏國除了太武皇帝信道滅佛外,曆代皇帝基本都崇佛,拓跋曜並無明顯的宗教信仰,但他也不打壓佛道兩家,他自己也對兩家的經文知之甚深。謝知本以為懷荒這裡也跟長安一樣,佛廟道觀遍地,但是沒想到這裡佛廟道觀隻有寥寥幾家,而且大部分在城外,土地廟是唯一在城中的道觀。當地邑人更相信的是占卜和巫術,還有就是靠鑄金人測凶吉。
謝蘭因說“你大人出征前也讓人鑄金人,成功後才帶著士兵們南下。”
謝知一直以為魏國隻有在立皇後時才鑄金人,沒想大人出征前都要鑄金人,她訝然道“如果不成功,大人就不出兵了”
謝蘭因搖頭“當然不可能,但他肯定會更謹慎。”
謝知好奇的問“阿娘,你見過幾次鑄金人都成功了嗎”
謝蘭因說“我見過三次,就你大人這一次成功,彆的兩次都失敗。”
“鑄金人失敗率這麼高”謝知微微吃驚,“難怪魏國用這法子來選皇後。”他們就是不想立後吧謝知說著便笑了,“阿娘你說後宮要是兩人同時鑄金人成功,他們會立兩個皇後嗎”後宮宮妃鑄金人往往是群體活動,會不會有人同時鑄金人成功
謝蘭因道“當然不會,皇後怎麼可能有兩個我想就算有兩人成功,對外也隻可能說隻有一個人成功。”
謝知一想也是,宮裡到底立誰為皇後,最後看的還不是皇帝和太皇太後的意誌嗎
謝蘭因指著女兒的紅手串打趣說“你是不入宮,要是入宮的話,你鑄金人肯定會成功,連祭紅都被你一次燒成功,你鑄金人怎麼可能不成功”
謝知手上的豔若朱霞的手串其實是瓷珠,是極為難得的祭紅色。謝知嫌玉鐲子帶著不方便,她現在年紀又駕馭不了玉器,故她從來不戴玉鐲子。珍珠手鏈也不戴,現在珍珠采集是要人命填的,謝知除了讓人做幾顆假珠子外,並無珍珠手鏈。
瓷珠手串還是小叔送給自己的,他給自己和小嬸燒了一窯瓷首飾,從頭簪、耳鐺到手串都用,不過謝洵沒有燒奢侈的祭紅,而是普通的白釉,釉下描繪了一些彩繪。拓跋曜見謝知把一串不值錢的瓷珠當寶貝,日日夜夜戴在手上,就命匠人給謝知燒製祭紅珠。
本來釉瓷就極難燒製,素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祭紅更是難上加難,往往幾十窯、上百窯都不成,每次燒製祭紅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拓跋家曆代皇帝都沒提過讓官窯燒製祭紅。拓跋曜自己行事節儉,也沒有任何燒錢的癖好,給自己打造的寢陵都是曆代皇帝中最簡單的,唯獨對謝知偏愛,她要什麼給什麼,見她如此喜愛瓷首飾,就下令將作監燒祭紅給她賞玩。
將作監都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準備,以為自己怎麼都要燒個年才出成品,卻沒想到這次祭紅燒製的格外順利,一窯祭紅瓷器、一窯祭紅的瓷珠首飾,順順當當的燒出來,原料一點都沒有浪費。當將作監歡天喜地的把祭紅瓷奉上時,連拓跋曜就忍不住誇謝知有福氣。甚至拓跋曜當時就想,阿菀燒祭紅都如此有福氣,將來鑄金人肯定會成功。
謝知一開始並不知道拓跋曜要燒祭紅,她要知道,肯定會阻止拓跋曜的,見官窯居然這麼順利把祭紅瓷燒製出來,她心裡也鬆了一大口氣,雖然祭紅燒製貴了些,可隻要沒失敗,謝知都能接受。畢竟奢侈品,跟一次次燒製不成功的奢侈品還是有很大區彆的。
自拓跋曜給她燒了祭紅珠後,她最慣用的首飾就是這串珠串,幾乎片刻不離身。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拓跋曜賞謝知祭紅瓷的事後宮嬪妃也知道的,不少宮妃仗著自己受寵想讓拓跋曜也給自己燒製一窯,可惜都被拓跋曜毫不留情的拒絕,並且痛斥她們一頓。
後來太皇太後壽誕,拓跋曜想給大母燒一窯祭紅瓷作為生辰賀禮,沒想將作監連燒五次都沒成功,氣得拓跋曜大怒,差點殺了將作監主事,還是太皇太後免了主事的罪責,也不讓拓跋曜在浪費財力物力燒製祭紅瓷。謝知聽說這件事後,立刻將自己所有祭紅瓷奉給太皇太後,自己隻留一串手串。她的善解人意得來拓跋曜的誇獎,卻讓太皇太後震怒。
崔太皇太後何等高傲,豈會要謝知用過的東西再說謝知燒兩窯,兩窯都成功,她燒了五窯都失敗,她送祭紅瓷過來,不是打自己臉嗎崔太皇太後毫不猶豫的讓人退回去,要不是她涵養夠好,她真想讓人把祭紅瓷都砸了。也是崔太皇太後這次毫不留情的打臉,讓宮內外都看清太皇太後對謝知溢於言表的厭惡。拓跋曜心疼謝知受委屈,又不好當眾跟太皇太後翻臉,隻能暗中又送一匣子紅寶石過來,讓謝知串手串戴。
謝知說“那是碰巧,祭紅本來就難燒製。”她也沒想到拓跋曜給自己燒製祭紅會這麼順利。
謝蘭因不屑一笑“她崔氏本來就是宮奴出生,也是運氣夠好,才爬到了今天位置,本就名不正言不順,還想得祭紅,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本來謝蘭因也不會這麼刻薄,但她狠毒了拓跋曜祖孫,心裡替女兒委屈,才如此評價崔氏。謝蘭因是被蕭賾從正門迎入皇宮的皇後,對崔太皇太後這種扶正的小妾有天然的鄙視。
謝知明白母親是因為自己而對太皇太後有偏見,她也沒多說什麼,遠近親疏她還是知道的,隻要母親開心,讓自己跟她一起罵太皇太後都行。但崔太皇太後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固然有幸運的一麵,但最大的還是靠她自己的實力,她當太後時才二十出頭,要沒實力,一個才剛大學畢業年紀的女孩子怎麼在朝堂中立足又怎麼能壓製成年的兒子,從他手上再次奪取權利
謝蘭因說“不過現在都過去了,以後拓跋家的事跟我們無關。”
謝知頷首道“對,都過去了。”
因懷荒這裡道觀信眾不多,謝蘭因、謝知達到道觀時,觀主將觀門都關上,隻招待母女兩人。謝知饒有興致的跟觀主討論了半天道教典籍,讓觀主對她驚為天人,要不是她還記得謝知的身份,差點就要慫恿謝知來觀中做女冠講道。
謝蘭因見兩人聊得熱火朝天,心中暗暗搖頭,她看拓跋曜每一處都不順眼,唯獨支持他禁阿菀看道經,要沒他及時阻止女兒鑽研道經,謝蘭因真怕女兒現在真出家女冠了。
等秦紘趕來接謝知時,就見謝知站在正廳進香,因來道觀進香,謝知穿了一身素雅的道袍,她背對自己而立,纖柔娉婷,周身似煙霞籠罩,仿若謫仙。秦紘不由自主的上前了幾步,他似有一種阿菀即將離開的錯覺,在濃鬱的真降香中秦紘聞到了一股若有似無的暗香,香味同阿菀昨日給他的絲帕上香味一模一樣,秦紘下意識的伸手
“五哥。”謝知進完香,感覺身後有人,回頭見秦紘沉默的站在自己身後,不由嚇了一跳,“你怎麼來了”
秦紘手理所當然的搭在她手臂上,扶她起來“我來接你跟母親回家。”
謝知問“你公務忙完了”
“忙完了。”秦紘環顧四周,“母親呢”
“她走的有些累了,在後院休息。”謝知說。
秦紘溫聲道“那你也要不要先休息一會”
“不用了,我不累,阿娘也該出來了。”謝知搖頭說,抬手輕捋鬢發,露出她那串祭紅珠。
秦紘也從丘穆陵氏的信件中得知這串手串的來源,他目光微暗,但還是一聲不吭的送兩人回家。
謝知同觀主談了大半天道經,得到了觀主的好感,就有更多的理由去道觀了,她還時常自己去道觀同觀主聊天,謝家眾人都知道謝知信道,對她時常去道觀也不奇怪。謝知借著同觀主聊天的機會,暗中跟甲一伯伯接頭,知道他已經抓了不少柔然流寇,心中大定,不管將來有多難走,起碼現在每一步都走得很成功。
因謝知自覺馬上要離開,加大了推廣紡紗織布機的力度。此地雖然種棉花的人不多,但種苧麻的人很多,還有養羊,謝知的紡紗機可以紡織棉麻和羊毛,織布機雖不能紡織羊毛布,但謝知會織毛線。
雖然她隻會織最普通的帽子和圍巾,但是靈巧的勞動婦女還是在她的指導下想出了羊毛襪和羊毛衫的織法,很快軍屯裡的婦人閒暇時就愛帶著棒針毛線,給全家織毛衣。這種久違的場景讓謝知甚是懷念。當年她上學時,就有很多媽媽在學校門口,一邊等孩子下課,一邊織毛衣的。
謝知連續給的占城稻筆記,和她推廣的紡紗織布機,讓郭良對她刮目相看,心中惋惜謝娘子身份太敏感,不然由這麼一位主母,秦家可以再興旺三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