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還不知道這一世到底有沒有棉花,回去必是要翻書找找。
他們回去的時候已經過了吃飯的點兒,這個點兒薑家人早已吃過飯在睡午覺了,趙平安便提議今日不妨下館子,去外頭的餐館吃。
結果去了之後才發現,這裡的餐館菜色是真的少,還沒啥好吃的,倆人喝了碗羊肉湯,點了幾個小菜便罷了。
回去的那一個下午,趙平安去書齋翻了描寫農作物的各種書,什麼百穀圖、農物集
可惜,都沒見到棉花的身影,他想著或許是他們縣裡的人都不太能欣賞棉花的外表。
等到快翻遍了整個書齋,最後終於在一本講花的書中找到這麼一段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
再看圖,無誤了,這株名叫“白疊子”的花就是棉花。
雖然棉花名字裡帶“花”,但趙平安是真的沒想到這棉花竟然是被當花來觀賞的
身在寶山不識寶,能把棉花當花來欣賞也是絕了。
隨後幾天,趙平安找遍了縣裡的種子店、花店,雖然沒找到棉花的身影,但另有驚喜。
你能夠想象到嗎,他在這裡竟然找到了一株西紅柿。
也是作為觀賞性植物
能把西紅柿當觀賞植物,簡直不要太喪心病狂、暴殄天物啊
時代不同,他忍。
沒幾日就做好了扡插,李桐便出發去了臨縣,隻三日的功夫,便推著坐在板車上的老姐姐回了李家莊。
他這老姐姐姓張,是個寡婦,夫家早沒了人,又沒有孩子,一聽許了一月五百文的銀錢招她過來,高興的收拾了家當便隨李桐來了。
不僅如此,她還帶來了不少蠶種,挑了不少的抽芽桑枝剪了來,根上用土潤濕了包好防止乾枯了。
後來李桐又去了趟山上,捉了不少野蠶家來,跟家蠶分著養,因著這個,還特意加了蓋子防止野蠶逃逸。
之後,每隔個大半個月他便會來一趟薑家彙報進展,有時候還會帶來幾條不同時期的桑蠶給他們瞧瞧。
趙平悅對這種軟綿綿沒骨頭的生物是有些怕的,所以更多的是跟趙平安彙報,這主意本就是他提的,自然要負責。
知道趙平安每月都是逢十才會放假,他就專門挑了初十,二十,三十這樣的時間再過來,這個時間不早不晚,剛好能撞見小主人。
李桐覺得,隻有多見麵才能給他們留下更深的印象,他不光得好好做事,還得讓主人瞧見才是。
趙平安自然知道他的想法,他更深知培養一名得力助手的重要性,隻要李桐這人好好做事,人夠忠心,他願意給他往上爬的機會。
除了李家莊李桐他們養的那些以外,趙平安自己也養了十幾隻蠶,是放在一個木質的扁盒子裡養著的,有時候他也會放書袋裡帶著去書院。
沒曾想,這一帶便出了事。
這日,薑魚林和趙平安上學時因馬車硌到石頭造成顛簸,兩人帶的東西從車座上落下,因此便拿錯了書袋。
薑魚林先是進了班級,把書袋放到了桌上,一樣一樣的往外掏課本,第一本書掏出來他就意識到了不對,等掏到盒子的時候人一頓手一鬆,盒子忽然掉到了地上,摔了個口
這是一場震驚整個甲班的大慘案。
十幾隻手指長的蠶寶寶從盒子裡蠕動著爬出,一拱一拱的,尤其是裡頭的野蠶,在學生們的叫喊聲中爬的更歡實了。
“啊這是什麼”
“快走開啊”
“娘啊這什麼玩意兒”
“魚林兄,你快把這蠶拿走”
薑魚林“”不是不拿,而是他也怕啊
鶴溪縣上是沒人養蠶的,這種東西也隻是在書上看過,眼瞧著手指長的十幾條蟲子爭先恐後的跑出來確實是嚇到了他們。
馬上上課了,夫子也要過來。學子們也不敢隨意外出,隻是抱團躲著點兒。
這場變故很快便惹來了夫子,瞧著眼前這蠶寶滿地爬和人擠人相擁著的場景,怒了。
這群人,到底還有沒有點讀書人的風範。
“這蠶是誰帶來的”
薑魚林起身承認“是學生之物。”
夫子一瞧是薑魚林,麵色也和緩了不少,又問“你養這些東西做什麼”
書院自然也是有要求的,不許帶寵物進來,這蠶寶自然也在其內,薑魚林沒敢說是拿錯了書袋,不然受罰的就是趙平安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