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就他所知,沒有哪個話本子能有這麼華麗的陣容,可以出動這幾位大佬幫著改動,順便還做了堅實的後盾。
但是他做到了。
名字是趙平安起的,考慮到這世的話本子統一叫某某記,某某傳,名字也是一個賽一個的文雅。
趙平安秉承了上輩子的古裝電視劇的取名風格,直接用了女主的名字,風華。
年前那陣兒,經過書齋的提前推廣,風華傳在各大郡縣開始出售,因為用的還是趙平安之前的筆名,所以一經推廣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售出,這情形給各書齋的掌事人嚇了一跳。
趙平安幾年未發表過話本,如今過了這麼久,他們沒想到還會有如此的影響力。
不得不說,當年的詭事怪談即便過了許多年依舊是深入人心。
當然,這也得力與趙平安當初用的那個筆名當初被罵的太狠,導致如今依舊有當年的影響力。
總之,風華傳一經發售,各大書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洗劫”。
掌事們本以為這個數量已經算是頂峰,沒想到,這隻不過是前菜,而這個結果也在趙平安預料之內。
拿京都來說,某些書齋的存貨已經售罄,但有些還沒有,所以就算是麻煩些,起碼還能買得到。
可距離發售不過短短兩日,風華傳的名頭已響遍了整個京都,他們想再去買時,書齋連本存貨都沒了,隻能借閱。
可這書也不是隨便就能借的著,彆說字數擺在那,就是論旁的,有些人喜歡二刷三刷的,誰也不想把自己喜歡的書隨便借人。
加印要等時間,借閱更難,眾人等待期間隻能聽旁人議論。
有人說這寫故事的人太過大膽,連皇帝皇後都敢編排,但他們嘴上雖然這麼說,還是津津有味的看著故事。
書在這個年代是奢侈品,窮人買不起,更不識字,對於有些富人來說,這不過是他們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但對於更多人來講,這也是他們了解後宮的一個機會。
皇權至上,他們對這書自然是感興趣的。
“還彆說,這風華傳寫的還怪好看的。”
“不過一想到後宮裡頭那些個勾心鬥角,也是嚇人的很,說起來,當皇帝也不容易。”
“嚇人是嚇人,但裡頭有些內容還真不是無稽之談,宮裡有沒有這些汙糟事我不清楚,但你還彆說,這裡頭那個用藥蓋子下毒的方法我聽說用過,也是個勳爵人家,我娘從前在大戶人家當差,跟我說過一回”
“這話可不能亂說。”
“誰亂說了,就忠義候家上一輩的事兒”
從一開始的看故事,緊接著聯想到現實,逐漸的,忠義候家上一代主母從前對小妾用藥蓋子下毒謀害忠義候子嗣的事兒也被扒了出來。
說起來,忠義候家上一任主母如今年過六十,其子忠義候在十年前也承襲了爵位。
她人至晚年,早就過了鬥來鬥去的年紀,像她這個年紀,本該好好享享清福,但誰能想到,她這麼一大把年紀還要因為一本話本子受百姓的臆測。
此時,忠義候家上一任主母在家氣的咬碎了一口金牙。
這事兒禁不住查,畢竟是真事兒,且上一任忠義候也是個渾人,色欲熏心,隻知道往家裡娶小妾,旁的都不管,所以才會由著忠義候夫人在後宅做大。
當初她設計那小妾時並未多上心,畢竟被她害死也也不止一個,所以她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把柄被人抓著。
此事無法牽扯到官府,忠義候家的老夫人隻能讓兒子偷偷調查,查查到底是誰寫的這書,怎麼也得讓給那人個教訓。
理由她都想好了,誹謗皇家,誰讓那小子沒事乾非要寫這麼個故事,受點罪也是應該的
忠義侯出麵,趙平安的身份自然是藏不住,不過還沒等忠義候府對他下手,跟蹤他的人就被薛祁逮了個正著,還順便打了一頓、威脅了一通。
不過這事兒也不能怪薛祁,忠義候府的下人都跟蹤到了趙府門前,她若再不出馬,隻怕被這麼跟蹤下去,她這身份早晚要暴露。
忠義候家的老太太何曾受過這等氣
好歹他們家也是堂堂侯府,就算薛家在京都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但被個將軍威脅,這種事還是頭一遭。
忠義候家老太太被薛祁拱起了火,年輕時候的那股厲害勁兒再也掩蓋不住,便想方設法要設計趙平安,誓要將他拉下馬來,但她也知道,這事兒不能鬨到禦前,便隻敢私下裡折騰。
輿論、威逼,總之是什麼招兒損就來什麼。
短短兩日間,趙平安便臭名遠揚,連帶著那本風華傳也被貶的一無是處。
要說這事兒原先也不該鬨這麼大,不過忠義候家那位老太太出身本就高,說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也不為過,加之她又嫁的好,前頭的忠義侯也不管事,後宅都是她當家做主,整一輩子都沒受過什麼氣。
因為趙平安這本書,再加上被薛祁一拱火,幾番下來,兩家這仇就這麼結下了。
風華傳遭受莫須有的貶斥,連帶著趙平安也討不著好,這等局麵,在忠義候家老夫人看來,趙平安的求饒本該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她萬萬沒想到,就因為攻擊的太狠,反倒是激起了民眾們的反作用。
作為風華傳的忠實讀者,他們哪受的了這等氣,當下便開始自發的進行反擊,不外乎是對風華傳吹捧到了極致,說話間,還不由得拿大魏的文學著作與之媲美。
這一鬨,事兒就大發了。
官員有副業朝廷本就管不著,隻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貪汙受賄其實也沒什麼,趙平安寫那話本子他們也聽說了,畢竟涉及到皇家,自然會有人回稟告給陛下。
如今陛下都沒表示自己的態度,他們就更不會主動給自己找事兒,至於忠義候府與趙府撕破了臉皮,他們其實管不著,甚至喜聞樂見、幸災樂禍的隻等著看好戲。
誰不知道忠義侯家的老太太是個狠人他們隻是不想惹事,所以平日裡不說罷了,可大家夥兒也都沒忘記趙平安當年朝堂辯論時的魄力。
那位陛下可是眼前的紅人,彆看年紀輕,卻也是個硬茬子
這兩人如今碰上,又把事情鬨這麼大,說實話,其實他們還挺意外的,但這不妨礙他們心裡仍是暗搓搓的等著看好戲。
這個前提是不牽涉到他們。
朝廷的官員,尤其是翰林院的官兒,一聽說百姓們拿趙平安的話本子跟大魏先賢的文學著作比較,哪還能坐的住索性一堆人直接下了場。
這麼一鬨,多方勢力摻雜,事情越發鬨的大了,忠義候夫人見這場麵,再是收不了場,隻能更加努力的去扳倒趙平安。
可風華傳的忠實粉絲也不是蓋的,見官員們上來就是對風華傳一通貶斥,心裡那個氣啊
“你們看過嗎沒看過還敢在這裡大放厥詞不覺得羞愧嗎”
他們中,有不少都是貴族家子弟,不怕得罪人,加之又是占理,自然無懼他們的官員身份。
有官員答“看過又如何,沒看過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