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月之下。
真武山巔。
在張懷恩的帶領下,所有真武山的武者都在自伐精神意誌。
當然!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隻有精神意誌抱丹的武者才能做到這一切。
所以這個時候,身為真武山掌門的張懷恩自然是責無旁貸的當起了這個“劊子手”。
隻見他在自伐完精神意誌之後,便是身影翩飛,在人群中不斷的來回穿梭。
每經過一個人的身邊,他的手指都會在那個人的眉心輕輕一點。
霎那間!
那人眉宇間都快要溢出的精神意誌便是在瞬間潰散。
好在此時真武山上的人並不是特彆的多。
所以以張懷恩的實力還是能夠照顧得過來得。
但是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難免會有些擔憂那些不在山上的真武山弟子。
當然!
張天賜除外。
他相信,以張天賜的實力跟定力,絕對是不可能被暴漲的精神意誌給蠱惑的。
至於其他人,也隻能是自求多福了。
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
當然!
精神意誌暴漲這種事情,自然不僅僅隻是在真武山上發生。
隻要是紫月能夠照耀到的地方,都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著這種變化。
就比如位於聯邦東部泉城的儒家祖地之內。
紫月的異象自然是瞞不過這些心有浩然之氣的儒家門生的。
而且是,浩然之氣越旺之人,那種感覺就越發的明顯。
或許是因為儒家的《浩然正氣歌》是眾多武學中最看重也是最有助於精神意誌增長的功法的原因,儒家門生們在紫月的照耀下,精神意誌增長的速度簡直是堪比坐火箭。
隻不過再怎麼樣,儒家門生,尤其是儒家武脈的人都是知道武道界關於肉身與精神意誌的平衡的重要性的。
所以他們在感覺到自身精神意誌在不受控製的增長的時候,都是十分的惶恐不安。
因此他們也是如同真武山傳人一樣,湧向了如今唯一待在儒家祖庭內的有著儒家聖賢稱謂的冉信所在的院落。
隻不過他們都知道,冉信在修煉的時候是不喜歡被彆人打擾的。
尤其是近些年!
所以他們哪怕是萬分的著急,都不敢硬闖。
隻能是小心翼翼的在院落門口等待著。
等待著那位跟隨在冉信身邊的老人前去通報。
此刻。
位於冉信所在的練功房外,那位跟隨了冉信大半輩子的老人正安靜的等待著。
他的年紀要比冉信大不少。
須發皆白。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冉信是他看著長大的。
當然!
不隻是冉信。
確切的說是冉家三兄弟。
都是他看著長大的。
他是冉家的管家。
在冉家三兄弟還沒有成為儒家三聖賢之前,他們冉家本就是富庶之家。
當年冉家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便是加入了儒商這個大家庭。
隻是讓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家的三個孩子竟然會被當時的儒家聖賢給看重,並收為弟子。
從此以後,他們冉家在儒商之中的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
而這位老人便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跟著冉家三兄弟來到了儒家祖庭。
雖然這位老人不是儒家門生,但是因為冉家三兄弟的緣故,再加上儒家本就不是那種敝帚自珍的門派,所以他也獲得了修習《浩然正氣歌》的資格。
隻不過他的天賦並不好。
反而他的讀書天賦卻是好的出奇。
所以雖然他的武道修為不是很高,但是他卻養出了一口浩然正氣。
也正因為如此,他被冉家賜予了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