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思維是人類大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
它是一種高級的認知活動,包括對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儲和輸出。
所以它是一個過程。
而所謂的信息其實就是記憶本身。
所以它是對記憶的接收、加工、存儲和輸出的一切行為的總和。
例如:
當我們看到一個蘋果時,思維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它的味道是甜的、它可以被製作成蘋果汁或蘋果派等。
這不僅僅是對蘋果這個物體的直觀感知,還涉及到對其屬性、用途等更深層次的理解。
但是這些感知以及理解,都是來自於過去的記憶。
沒有這些記憶的疊加,思維的運轉就是無稽之談。
沒有這些記憶的暗流在思維的土壤中流轉,思維的土壤就會乾涸。
這就是所謂的靈感枯竭。
對於這些,蘇昭雪是清楚的。
因為在前世,他們早就把這些給研究透徹了。
再比如,思維土壤上的那些孔洞。
它們是因為精神意誌的不斷向上滲透而產生的。
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精神意誌能彙聚成溪流乃至最終變成無邊無際的汪洋大海。
但是也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人們的思維變得不再完整。
因為它們就是思維的漏洞。
所以這裡麵存在一個悖論。
思維的漏洞越多,理論上來說,湧出的記憶暗流也就越多,那麼精神意誌就會越發的強大。
也就是說,思維越是不縝密的人,精神意誌越是強大。
但是事實卻是,思維越是縝密的人,也就是思維漏洞越少的人,精神意誌反而越發的強大。
這就很奇怪!
當然!
在蘇昭雪的前世,也有人解釋過。
按照那個人的理解來說,所謂的思維漏洞並不是單純的指思維不縝密,嚴格意義上來說,指的是那些有著天馬行空般想法的人。
因為思維漏洞越多的人思維就越容易發散,也就是越會想象。
這個解釋確實有著一定的道理。
畢竟往往有著天馬行空般想法的人,在生活的細節上都是白癡一般的存在。
當然!
這個解釋也並不是完全適用所有人的。
所以對於思維,在前世,蘇昭雪他們也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至於思維之下的記憶,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而現在,他們要去的正是那記憶的暗流!
嘩啦啦
於是伴隨著一陣流水聲,那紫氣長刀便是帶著蘇昭雪他們衝進了某條記憶暗流之中。
隻是這記憶暗流的流速遠比他們預料中的要快不少。
所以在進入記憶暗流的瞬間,哪怕是那把紫氣長刀都是一個沒穩住,直接被衝走了。
對此。
位於紫氣長刀中的蘇昭雪跟那依托於繁衍本能而存在的張天賜的部分本我也是忍不住緊張了起來。
為此。
那依托於繁衍本能而存在的張天賜的部分本我當即喝道:
“穩住!”
對此。
那紫氣長刀則是有些不屑的抖了抖刀身。
那意思仿佛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