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宋理宗趙昀統治的時代裡,江西臨江縣的商賈謝三郎,他的身影活躍在這座長江岸邊小鎮的一棟神秘小樓之中,與嬌妻鄭氏共築愛巢。某個秋意正濃的日子,涼風輕拂,鄭氏夫人倚靠著二樓精雕細琢的木質欄杆,一邊品嘗著甘甜的梨子,一邊悠然欣賞著江麵上穿梭如織的船舶,儘享寧靜時光。
正當鄭氏手中梨子吃完,她隨意地將果核拋向下方的江麵,意圖讓其隨波逐流。然而,命運卻在此時玩弄了一出意外之劇——一艘烏篷船恰好從樓下的江道經過,那枚脫手而出的梨核,仿佛受無形之力牽引,精準無比地落到了一位正在船頭凝神觀景的少年書生頭頂的方巾之上。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令書生不禁一顫,愕然間抬手觸摸頭上的異物,揭開頭巾赫然現出一枚梨核。他順著視線向上望去,隻見江畔那幢小樓之上,一位風華絕代的妙齡女子正對著自己含笑致歉。沒錯,這位女子正是謝三郎之妻鄭氏,她無意間的舉動引發了這一幕插曲,而那一笑則是她對無辜書生表達最真誠的歉意。這場意外的高空墜核事件,如同一段未解的謎語,悄然拉開了臨江縣江邊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序幕。
原本準備要發泄不滿的書生,在目睹了樓上女子那燦爛的笑容後,心中的怒火瞬間化作一縷清風,消失無蹤。正值青春年少、情感豐富的他,誤以為那女子的笑容是對自己的深情暗示,心中蕩起漣漪,便也報以一笑,隨後便轉身瀟灑地離開了碼頭。
書生對那位鄭氏夫人的倩影卻始終難以忘懷,當日暮西山之際,他按捺不住內心悸動,再度悄無聲息地踏上那熟悉的烏篷船,逆流而上,目的地便是鄭氏所在的宅邸。
為了不驚動他人,書生小心翼翼地靠近鄭宅,隻見大門半敞,內裡卻一片漆黑寂靜。儘管心存疑慮,但他已然騎虎難下,遂鼓足勇氣,摸索著踏上了通往二樓的階梯。不料,才剛登上二樓,他就察覺到腳下的絲履已被夜露打濕,加之擔憂鄭氏家人隨時可能歸來,他心頭一緊,決定不再逗留,匆忙撤退至黑暗中的江邊,重新登船離去。
回到船艙後,書生在昏暗中摸索著褪下了濕透的絲鞋,將其擱置在爐火邊緣烘乾,計劃次日再次前去與鄭氏相見。疲憊不堪的他並未等待鞋子完全烘乾,便倒在臥榻上沉沉睡去。同一夜,商賈謝三郎在外應酬完畢回到家中,卻遭遇了一場恐怖的變故——他的妻子鄭氏倒在血泊之中,整個家宅彌漫著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氣息。麵對這突如其來的人間慘劇,謝三郎急於報案,無奈夜色已深,隻能強忍悲痛,決定待到天明再采取行動。
次日晨曦微照,謝三郎迅速召集鄰裡親朋,悲憤交加地揭露了妻子被害的事實。眾人在謝家勘查現場時,赫然發現一條由鮮血鑄就的足跡,這條線索從謝家一路延伸至江邊停泊的一艘船隻。
眾人跟隨血跡登船搜查,最終在船艙內發現了那雙仍在爐火邊烘烤的血染絲履,而它們的主人正是昨晚曾到訪鄭氏家的書生。證據確鑿之下,書生被憤怒的民眾當場捆綁,被帶到臨江縣衙門接受審訊。
謝三郎神情哀痛地對縣令陳述“此書生因貪戀美色,狠心殺害了我的妻子,懇請大人主持正義,為我亡妻洗冤雪恨,嚴懲真凶!”縣令聽罷,下令詳細調查此案,一場圍繞著鄭氏離奇死亡的懸案由此正式拉開帷幕。
書生滿臉惶恐,竭力為自己辯駁“大人,我昨晚確實赴約去了鄭氏家,可當我抵達之時,屋內空無一人,我並未見到她,隨後便徑自離去,絕非行凶之人啊!”縣令聞言,臉色陰沉,厲聲道“你夤夜私闖民宅,已然犯了重罪!更何況,你的絲履上血跡斑斑,分明是鐵證如山!你說人不是你殺的,那好,你倒是告訴本官,到底是誰下的毒手?念你讀過聖賢書,本官尚存一絲仁慈,不願動用酷刑,但你若冥頑不化,休怪本官無情!”
書生麵對縣令的逼問,一時語塞,隻覺百口莫辯,身處絕境。迫於無奈,他隻得屈打成招,違心承認自己因欲行不軌未能得逞,進而殺害了鄭氏。縣令冷笑一聲,命書生簽下認罪書,並進一步追問“既然你承認是凶手,那究竟使用何物行凶?另外,謝三郎提及他妻子鄭氏丟失的一雙繡鞋,可是你所竊取藏匿?”
書生內心苦楚,實則無辜,麵對這一係列無法回應的問題,隻能沉默以對。關鍵時刻,一名喚作李奇的獄卒突然上前稟告“大人,卑職剛剛在謝三郎家後院樓閣下尋獲一雙失蹤的繡鞋及一把利刃,推測此乃殺害鄭氏的凶器以及失竊之物。”縣令聞聽此言,頓時眼前一亮,認定此案已水落石出,立即向上級陳青大人呈報結案文書,並立即將書生收監,預備擇日定奪其生死,執行死刑。
身為清廉公正的好官,陳青在得知此案後,總覺得書生身上透著一股冤氣,斷定此案有蹊蹺。於是決定親自主持重審此案,驅車趕往臨江縣,深入一線查明真相。途中,陳青意外遇見了謝三郎家的鄰居,一位頗具洞察力的老嫗張氏。深知陳青名聲的張氏主動走上前來,略顯焦急地詢問道“陳大人,我想問問您,關於謝三郎家鄭氏被害的案子,如今進展如何了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陳青沉穩答道“目前嫌疑最大的書生已被關押在死牢,按照程序,不久之後便會對他進行最終裁決。”聞此言,張氏神情激動,拍腿高呼“真是天大的冤枉呐!殺害鄭氏的真凶並不是那個書生,而是縣衙裡的獄卒李奇!”此言一出,陳青目光驟然犀利,急切追問詳情。
張氏深吸一口氣,娓娓道來“大人您可能不清楚,李奇那小子早就覬覦鄭氏出眾的美貌,屢次糾纏不成。我記得就在案發那天晚上,我看見李奇爛醉如泥,硬是要去謝三郎家騷擾鄭氏。鄭氏自然是嚴詞拒絕,兩人爭執間,李奇蠻橫地將鄭氏拽進了房內,緊跟著屋裡傳出了鄭氏淒厲的尖叫。後來,隻見李奇麵色蒼白,驚慌失措地從謝家逃竄而出。而次日清晨,噩耗傳來,鄭氏遇害身亡,那個無辜的書生就成了替罪羊!”
陳青眉峰緊鎖,質問道“張婆婆,既然你掌握著這麼重要的線索,為何遲遲未向官府揭發實情?”張氏麵露苦澀,歎了口氣說“陳大人,誰能料到縣令老爺竟會草率斷案,害得無辜受冤?我以為說了也沒人會信呢。”陳青聽罷,臉上掠過一絲難堪,揮揮手示意張氏暫且退下,心中已暗暗下定決心。
旋即,他果斷下令,命人火速拘捕獄卒李奇歸案。李奇平日深知陳青剛正不阿的脾性,麵對突如其來的逮捕,心知無法抵賴,隻得如實供述了自己殺害鄭氏的全過程,每一個細節都坦白得淋漓儘致。
陳青迅速組織公堂審理,待李奇認罪畫押後,立即將無辜的書生當庭宣告無罪,並予以釋放。緊接著,他依律判處李奇死刑,以償鄭氏血債,終使正義得以昭彰。
與此同時,因錯判此案,臨江縣縣令遭到革職處分,百姓無不拍手稱快。而陳青曆經此番曲折,對官場中的諸多無奈愈發感到厭倦,不久便選擇了辭官歸隱,回歸田園生活,留下一段清官斷案的佳話流傳民間。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