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盛世,在中原腹地的河南衛州,一段非同尋常的人命案件悄然上演。這起案件雖在案情本身上並無過多曲折離奇之處,卻因其獨特而高明的作案手段,引人入勝,讓人拍案驚奇——原來,嫌疑人竟將古代兵法中“借刀殺人”的計謀巧妙運用至現實生活,猶如一部活生生的曆史謀略劇。
時光回溯,今日之鶴壁、新鄉一帶,在千年前的大唐時代正是赫赫有名的衛州。此地承襲了春秋古衛國的遺韻,故而得名衛州,城外七八裡處,有一個靜謐而古老的小鎮,喚作板橋鎮。鎮上有一家客棧,掌櫃姓張名荻,一場由借刀殺人的詭計編織而成的迷局,就在這看似平靜無波的板橋客棧悄然拉開帷幕。
在板橋鎮的繁華一角,屹立著一座聲名遠播的客棧——板橋客棧。掌櫃老安張荻,本是個淳樸至誠的莊稼漢,大半輩子辛勤勞作卻始終未能擺脫貧困的命運。直到四十歲那年,在板橋開了這家客棧,他憑借勤勉不息、待客如親的態度和實惠的價格,硬是將客棧經營得有聲有色,逐漸成為方圓百裡聞名遐邇的一處歇腳地。
板橋客棧內設客房約摸十七間上下,除了住宿,還供應酒食佳肴,生意日漸紅火,以至於張荻不得不雇請了十幾個夥計幫忙打理。然而命運弄人,正當客棧蒸蒸日上之際,張荻的妻子卻因長年操勞病逝,一個原本並無富貴命的女子就此香消玉殞,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的悲情故事。
張荻痛失愛妻後膝下無兒無女,此時已年過半百,本無意再娶續弦,但村裡的劉媒婆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理反複勸說,強調偌大家業無人繼承實屬憾事。經不住劉媒婆的軟磨硬泡,張荻終於點頭答應再婚。於是,在劉媒婆的撮合之下,他迎娶了來自衛州城外蔣莊的一位年輕女子蔣毓蘭,時年二十五歲,比張荻小了近一半,成就了一段老夫少妻的姻緣奇談。
在板橋客棧,張荻與蔣毓蘭這對年齡相差懸殊的夫妻本應能構建一個安寧富足的家庭,然而現實並非如此美滿。年輕的蔣毓蘭麵對年老又略顯木訥的丈夫張荻,日複一日的生活逐漸讓她心生厭倦,總覺得生活乏味無趣。
就在這時,鎮上出了名的浪蕩子王有慶,覬覦著蔣毓蘭的美貌,而蔣毓蘭也對這位年輕男子暗生情愫。不久之後,二人便開始了秘密幽會,在月光皎潔、夜色朦朧之時,他們互訴衷腸,難舍難分。這一切,卻都瞞過了純樸憨厚的張荻。
按理說,王蔣二人的私情雖不光明正大,但既然未被張荻察覺,倒也可暫時維持現狀。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對熱戀中的鴛鴦並不滿足於偷偷摸摸的愛情,他們渴望能夠堂而皇之地在一起,並且同時霸占那座屬於張荻的客棧。
對於常人來說,這種違背倫理道德的做法無疑是無法接受的,但對於沉醉於愛河的王蔣二人而言,一切障礙似乎都不值一提。於是,他們密謀策劃,開始了步步為營的行動計劃。
某個尋常的日子,蔣毓蘭得知了父親突然患病的消息,她借此機會離開客棧,返回娘家照料老父,實則為王有慶創造了一個除掉張荻的絕佳時機。同時,蔣毓蘭精心編織不在場證據,讓人誤以為她對此事毫不知情。
巧合的是,就在蔣毓蘭離家次日,三名即將前往遠方服役的士兵途經河南衛州板橋鎮,其中領頭的一位名叫楊真的壯漢,在夜幕降臨之際選擇了下榻在老張經營的板橋客棧。
當夜,因妻子蔣毓蘭回了娘家,老張打理完店裡的事務後,閒來無事便與這三位住店的士兵一同飲酒作樂。酒酣耳熱之際,士兵們為了第二天能準時啟程,紛紛提前歇息去了。老張亦感疲倦,遂回到自己的臥房安然入睡,全然不知一場圍繞他展開的生死陰謀已悄然拉開序幕。
這一切都被潛伏在暗處伺機而動的王有慶洞察無遺,他本就計劃在這一夜動手除掉老張,以絕後患。然而當發現客棧裡投宿了三名士兵,特彆是其中一名叫楊真的壯漢,王有慶心頭一喜,一個借刀殺人的狡猾計謀瞬間在他心中成形。
深夜時分,萬籟俱寂,王有慶如同幽靈般悄然溜進客棧,徑直來到那三位沉睡士兵的房間,輕手輕腳地從熟睡中的楊真腰間抽出佩刀。接著,他小心翼翼地靠近老張的臥室,果斷出手,一刀結束了老張的生命。殺人之後,他更巧妙地將凶器——那把沾染鮮血的佩刀悄無聲息地插回楊真的刀鞘中,隨後趁夜色深重,消失在黑暗之中。
之所以整個過程中,那三位士兵都沒有察覺任何異樣,一是由於他們長途跋涉早已疲憊不堪;二是酒意濃烈,使得他們在醉夢中渾然不覺自己的佩刀曾被人動過手腳。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五更時分,三位士兵按約定時間醒來,因公務在身,匆匆洗漱完畢便離開了客棧繼續行程。
待到日頭升高,已然是上午時分,店裡的夥計胡為然按照慣例做好了早餐並打理好店內事務,卻發現老板張荻的房間依然靜悄悄的,這讓他大感詫異。因為平日裡,老板總是早早起床料理生意,如今太陽已經高掛天空,卻絲毫不見老板的動靜,一股不祥之感逐漸籠罩在板橋客棧上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胡為然心頭焦急,眼見客棧就要開門迎客,他意識到必須喚醒老板張荻。然而,當他推開臥室的門,一股寒氣瞬間從腳底直衝頭頂——隻見床上的老張滿身是血,早已沒了氣息。驚恐萬分的胡為然強壓住內心的恐慌,決定立即奔赴縣衙報案。
縣令劉安威聞訊後,帶著一隊衙役和仵作火速趕往板橋客棧。消息不脛而走,當他們抵達時,客棧門前已經圍滿了前來圍觀的群眾,好奇心驅使著大家擠得水泄不通。劉安威迅速命令衙役疏散人群,隨後與仵作一同進入客棧勘查現場。
在初步了解情況後,劉安威指示衙役們分頭調查周邊居民,很快得知昨晚有三位士兵在此投宿,天未亮就離開了客棧。這位看似有些冒進的縣令,在聽到這一線索後,未經深思熟慮,便斷定凶手很可能就是那三個早早就離去的士兵,於是馬上下令衙役沿著他們的離開路線追蹤追捕。
當衙役們風馳電掣般追上了那三名士兵,並將他們強行帶回縣衙,劉安威縣令立刻命人拔出三人腰間的佩刀。隻見楊真的刀上赫然留有新鮮血跡,這給了劉縣令“鐵證如山”的感覺。他下令嚴刑拷打,三個士兵在皮開肉綻的酷刑下無法忍受,最終被迫承認了罪行。劉縣令欣喜若狂,自以為破案神速,迅速結案並擬好了公文,準備上報朝廷等待秋後處斬。
在唐朝那個對死刑處理極為審慎的時代,根據大唐律法規定,任何涉及死罪的案件,必須經過三次嚴密的審查流程,即先由地方層層上報至刑部,再由刑部連同相關證據和理由向皇帝稟報三次,經由皇上親自朱筆批閱三次無誤後,方能執行死刑,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命案三重奏”製度。
當此案文書遞到唐太宗李世民禦案之前時,這位英明睿智的君主眉頭緊鎖,覺得事有蹊蹺“這三個外地士兵與客棧老板素不相識,又沒有財物衝突,何故痛下殺手?若是真凶,為何殺人之後不僅不逃離現場,反而留在客棧直至天亮才走?更令人費解的是,凶手怎會在殺人工具上留下明顯的血跡,這顯然不符合精心預謀殺人的邏輯!”
顯然,這是一樁冤情錯案!唐太宗李世民當機立斷,派遣禦史蔣恒火速前往衛州徹查此案。蔣恒抵達板橋客棧後,首先將客棧中的十數名幫工一一傳喚問話,但審訊完畢後並未讓他們一同離去,而是讓其他人都回家,隻留下一個負責漿洗衣物的老婆婆,直至深夜才放她歸家。
待老婆婆走後,蔣恒私下授意隨行人員,接下來幾天務必密切注意與這位老婆婆交往密切、交談頻繁的人物,要求他們悄無聲息地進行監視,不可打草驚蛇。仆役們領命而去,自第二天起便暗中跟蹤觀察這個老婆婆的一舉一動。
經過連續三天的秘密跟梢,仆役向蔣恒彙報了情況在這段時間裡,隻有一個村民每日主動接近並和老婆婆長談,其他人並無明顯異常舉動。聽聞此言,蔣禦史微微一笑,語帶深意“時候到了,該收網了,把這個人抓回來。”
被帶回的這個人並非旁人,正是老張妻子蔣毓蘭的情夫王有慶。在蔣禦史犀利審訊之下,早已心虛如鼠的王有慶無法再抵賴,很快就坦白了自己利用士兵佩刀嫁禍他人,以及企圖借助謀害老張來光明正大占有客棧並與蔣毓蘭共度餘生的罪惡陰謀。
王有慶心中盤算,那三個外地士兵與本地人無甚交集,他趁夜偷取其中一人的佩刀殺害了老張,打算待第二天三人遠離衛州後,官府既找不到直接物證,也無人能證明他們行凶。原本以為自己的如意算盤天衣無縫,不料客棧夥計胡為然清晨便報了案,而衙役更是迅速將那三名士兵抓回。
這個懸案的真相最終得以揭開,關鍵在於唐太宗李世民對案件的密切關注和親自指派禦史蔣恒深入調查。若非李世民治國嚴謹,倘若他在審閱刑部上報的卷宗時輕率批閱同意,那麼這三個無辜的士兵恐怕就要成為王有慶罪行的犧牲品,背上殺人的黑鍋而遭冤斬了。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