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榮,一個來自大名府的漢人,在阿合馬專權時代,憑借賄賂的手段爬上了江西榷茶運使的位置,貪婪斂財幾年後,終因貪汙醜聞暴露而丟了烏紗帽。
阿合馬倒台後,元廷上下對涉及財政之事閉口不談,導致國庫收入劇減,這讓忽必烈大帝深感焦慮。此時,畏兀兒人桑哥,時任總製院使,趁機向忽必烈舉薦盧世榮,稱其“既能挽救鈔法頹勢,又能增加稅收,上可充實國庫,下不損害民生”。
忽必烈親自召見盧世榮,交談中發現其應對得體,深合心意。然而謹慎的老皇帝並未就此罷休,他特意安排盧世榮與現任右丞相和禮霍孫進行廷辯,討論財經事宜。盧世榮曾是阿合馬的黨羽,不僅舌燦蓮花,精通蒙古語,更在辯論中滔滔不絕,使得和禮霍孫及右丞麥術丁等一眾官員啞口無言,尷尬萬分。這一切都被忽必烈看在眼裡,對盧世榮讚賞有加,當即提拔他為尚書右丞,並解除了和禮霍孫的右丞相職務,同時召回先前因阿合馬排擠而流放在外的安童,任命他為新的右丞相。安童曾因蒙古貴族內部鬥爭被當作俘虜送到叛王海都那裡,此時剛剛獲釋歸來。
安童回歸朝堂後,作為真金太子的儒臣一派,儘管心知肚明忽必烈對財富的迫切需求,仍然選擇與盧世榮攜手,共同推行經濟改革。他們整治鈔法,嚴禁私人非法貿易,同時對金銀進行重新估價,試圖扭轉元朝的經濟困局。
盧世榮初掌權柄時,所推行的一係列政策確實頗受民間好評,比如減免江南佃農的賦稅,提高朝廷內外官員的俸祿,贖回因貧窮而出賣妻兒的江南失業百姓,還有宣布三年內免除百姓們的包銀負擔。此外,針對日漸疲敝的鈔法,盧世榮借鑒漢唐經驗,提議在全國範圍內收集銅材鑄造至元銅錢,並推出新款綾券與紙鈔並行流通。當忽必烈親眼目睹盧世榮呈上的綾券樣品時,他滿心歡喜,連連讚歎“這項便民政策,一定要儘快實施!”
得到了忽必烈如此堅定的支持,盧世榮愈發大膽創新,腦筋飛速運轉,旋即又拋出了一份全新的經濟改革計劃
在泉州和杭州設立市舶都轉運司,船隻和本金,鼓勵民間商人從事海外貿易,利潤官府得七成,商人得三成,同時嚴禁私自出海貿易,查獲者沒收其攜帶的財物,官府買入;隱瞞者允許舉報,查實後沒收其財產,一半獎勵給舉報人。目前國家雖然設有常平倉,但實際上儲備匱乏。盧世榮提出無需額外花費一分錢,隻要充分利用權勢者占有的鐵礦資源,由官府設立冶鐵工坊鑄造成器皿售賣,所得利潤與常平鹽課合並,用來購糧存儲,待市場糧價上漲時出售,這樣既能保證物價平穩,又能獲取豐厚收益。儘管國家設立了平準機構,但由於缺少專業運營人才,導致鈔法漏洞百出,物價飆升。他建議各路設立平準周急庫,降低貸款利息,以幫助貧困百姓,這樣一來借貸人數增多,本金也能得到保障。同時,朝廷已增加了在京官員的俸祿,但地方州郡還未跟上,盧世榮主張在各大都市設立市易司,統一管理集市經紀人,按照貨物價值抽取4的手續費,其中40支付給經紀人,60作為官吏俸祿。蒙古帝國以騎兵得天下,依賴羊馬而非糧食補給,盧世榮提議在上都、隆興等地,用官款換取絲綢布帛,再到北方交換羊馬,雇傭蒙古人進行飼養,產出的皮毛、筋骨、酥酪等產品,政府提取其中80,剩餘101novel.com歸牧者所有。這樣,馬匹可用於備戰,羊群可供賞賜。
忽必烈聽到盧世榮的陳詞,不斷點頭讚同,對於盧世榮提出的動用國庫資金購買馬匹交由蒙古族人飼養,政府坐享收益的策略尤為讚許,他深沉地回應“這項提案甚好,連太祖時期也曾考慮卻未能實行,朕定會好好斟酌。”
盧世榮見忽必烈如此表態,內心欣喜若狂,但他也深知樹大招風,遂俯首稟告“陛下,微臣行事難免觸動他人利益,恐怕日後會有不少人在陛下麵前詆毀微臣,臣實在惶恐不安,懇請陛下庇護。”
忽必烈一聽,立即給予盧世榮極大的安慰“你無需擔憂朕會對你有何不利,倒是你要小心自身的安全。正如勇猛的獵犬總會惹來狐狸的嫉恨,朕怎會因此而不喜愛呢?你所做的一切正是朕的心願。現在朕就命安童給你增派侍衛加強保護。”不僅如此,忽必烈還親自下令提升盧世榮身邊的侍從人數,足見此時這位財政大臣在忽必烈心中的分量之重。
盧世榮借機進一步鞏固勢力,奏請將六部晉升為二品官階,忽必烈聽從了他的建議,並采納了撤銷行台、改設提刑轉運司,使之兼管財務稅收的舉措。緊接著,盧世榮創立了一個名為“規措所”的全新五品機構,挑選的官員都是精明乾練的商人。忽必烈對此不解,盧世榮迅速解釋道“規措所就是專門規劃管理財政的部門。”老皇帝聽後,即刻批準建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盧世榮再接再厲,又向忽必烈進言“天下有才能理財的人士,早年多在阿合馬麾下效力,如今這些人卻被打入冷宮,豈能因為一人之過而浪費全部人才。臣想從中選拔部分人才重用,卻又擔心有人指責我啟用罪犯。”
忽必烈細思之下認為盧世榮說得頗有道理,便答複“隻要是可用之才,不妨予以任用。”
就這樣,過去曾圍繞在阿合馬身邊的一些人脈關係網成員,經盧世榮提議,逐漸得以重新啟用,再度活躍於權力舞台。
盧世榮推行的財政革新措施,在實際操作中猶如一團亂麻,許多設想根本無法落實。皇太子真金一針見血地表達了異議“財富並非天賜,如何能年複一年地榨取利潤?隻怕這樣下去,百姓的血汗都將耗儘在這無底洞裡。這不隻是禍害民眾,盧世榮實際上已成了國家的一大蛀蟲!”
曾經力薦盧世榮的桑哥,在得知真金太子這般犀利批判後,頓時感到事態嚴重,趕忙與盧世榮劃清界限,不再與其保持緊密聯係。
與此同時,忽必烈對盧世榮的信任一如既往,堅持著“你辦事,我安心”的態度,因而繼續他的例行巡遊至上都。在元朝忽必烈統治時期,朝廷實行的是獨特的兩都製度每年春暖花開的三月至秋高氣爽的九月,忽必烈常駐上都(即開平),而在其餘季節則轉回大都處理政務。這一製度借鑒了更早的遼朝皇帝的“五都捺缽”傳統,鑒於蒙古與契丹同屬遊牧文化,蒙古人將契丹的四季捺缽巡幸體係進行了簡化,將其轉變為專屬的“兩都製”。後來清朝在承德建造避暑山莊,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均體現了類似的皇家遷移辦公的體製。
盧世榮出任中書省要職不過短短數日,便倚仗著皇帝的特彆信任,膽大妄為,無視丞相的地位,儼然一副中書省的實際操控者模樣。若有朝臣與他意見相左,哪怕隻是細微分歧,也會被他栽贓為“違抗聖旨”,進而遭到無情殺害。如此高壓之下,朝廷上下人人自危,連丞相安童等人也無法忍受這位漢人官員如此專橫跋扈,逾越職權。
幾個月過去了,盧世榮主導的“經濟改革”非但沒有起到預期效果,反而弊端重重。安童等人察覺到改革措施實為無稽之談,深恐將來會對自身帶來牽連,於是他們組織禦史們起草了一份奏疏,列舉盧世榮的累累罪行
盧世榮以苛捐雜稅榨取民脂民膏,使國家積累了深深的民怨,預計未來民間財力將日益枯竭,天下財力也將隨之耗儘。細究其言行,早已背離初衷起初他聲稱能恢複鈔法正常運作,如今卻讓鈔法弊端更加嚴重;起初他保證物價會自然下降,現今各類物品價格反而更高;當初他說能增加國庫收入至三百萬錠,且不加重民間負擔,而今卻強迫各地官員虛報數字以達成目標;他曾揚言要讓百姓安居樂業,現如今所做的全是擾民傷財之舉。如果不早日改變他的政策,等到事情敗露,屆時即便是剪除了蛀蟲,國家的肌體也已病入膏肓。
在上都的忽必烈收到禦史大夫轉呈的這份奏章後,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右丞相安童召集朝廷重臣研討對盧世榮的彈劾事宜。緊接著,他又派人將盧世榮押解至上都,準備親自審理此案。
經過一番嚴密審訊,盧世榮的重大罪行逐一揭露一是未經丞相安童許可,擅自挪用了二十萬錠鈔票;二是擅自將六部官階提升至二品;三是繞過樞密院,擅自調派行省一萬兩千人前往濟州;四是提拔了一批阿合馬的餘黨,為害公義,擾亂民生。
不久,在一次忽必烈與眾臣的廷議中,淪為階下囚的盧世榮“痛哭流涕,一一坦白”,他這樣做其實是企圖以承認錯誤的方式替老皇帝忽必烈掩飾一部分過失,畢竟他所犯的第二項和第四項罪行都有忽必烈的默許。一開始,這招還真起到了作用,忽必烈並未立刻下令處決盧世榮,隻是將其打入了大牢。
然而,當得知真金太子對盧世榮深惡痛絕,原本推薦盧世榮上台的桑哥也不敢再替他說話,沒有勇氣站出來救援。
到了年終,忽必烈眼見斂財計劃失敗,對盧世榮的憤慨之情愈發強烈,於是詢問身邊的蒙古大臣對盧世榮的看法。這些大臣早就厭惡盧世榮的斂財惡行,連忙稟報“最近新晉中書省的漢官議論紛紛,都說盧世榮已經認罪服法,每一條指控都證據確鑿,然而他至今仍在獄中享受‘特殊待遇’,白白耗費糧食。”
這席話點燃了年邁且肥胖的忽必烈的怒火,他當下下令將盧世榮押往鬨市斬首示眾,並讓人將盧世榮一百多斤的肥膘割下,送去禦花園喂食那些珍稀的飛禽和水獺。
阿合馬的屍首便宜了野狗,盧世榮的肥肉滋養了鳥獸,這兩位“斂財鬼才”的結局竟然是異曲同工地慘烈。阿合馬風光了十九年,而盧世榮從上位到垮台僅僅一年光景,真是天壤之彆。
盧世榮被捕治罪,進一步激發了元廷中儒臣與財臣兩大陣營間的矛盾,雙方鬥爭愈演愈烈,不料真金太子卻在這場漩渦中成為犧牲品。1281年,真金太子的母親察必病逝,兩年後忽必烈立弘吉剌氏的南必為皇後。隨著年事漸高,忽必烈逐漸減少接見群臣,南必皇後則開始頻繁處理朝政。為此,江南行台監察禦史中有官員上書諫言“皇上年事已高,應當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皇後不應過多插手朝政。”這類儒家式的觀點,在以往漢族朝代或許尚能接受,但在崇尚強權的蒙古帝王看來,無疑是極為冒犯且難以容忍的行為。
阿合馬餘黨的塔即古等人抓住這個機會,以理算為由,迅速查封了禦史台的奏章,並將此事報告給了忽必烈。
得知有人欲迫使自己退位給太子真金,忽必烈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前往禦史台審查相關奏章。麵對無法掩蓋的事實,禦史大夫月律魯慌忙求助於丞相安童,兩人一同覲見忽必烈,詳細陳述了整件事的經過,並指出塔即古本就是阿合馬的餘孽,試圖利用此事陷害皇太子。在心腹大臣的勸解下,忽必烈的怒火稍有平息。然而,真金太子因數日內的恐懼憂慮,身體狀況急劇下滑,不久便因病去世,享年僅四十三歲。元成宗即位後,追封其父真金太子為文惠明孝皇帝,廟號裕宗。因此,儘管儒臣派在朝廷內部暫時取得了優勢,但他們失去了核心領袖皇太子真金,損失之大,不可估量。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