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地的夏日並不炎熱。
或者說,整個大慶的夏日,都並不算太炎熱。
而廣寧城的這個夏日,似乎並沒有怎麼好好過。
隻是打了幾場仗,夏日便悄無聲息的過去了。
七月的風,確實有些喧囂。
秦風乘坐在寬敞的馬車內,身後過千騎。
除了寧王的五十人,秦王的五十人外。
剩下的一千多,都是有功的遼騎。
此行入京都,便是為了給這千人,在大慶謀求一些好的職位。
寧王望著後方的開始加速的騎兵,不免有些遲疑。
“此行入關兩千裡,這麼晚出發,八月初真的能到嗎?”
按照慶人的行路速度,騎馬日行七十裡,大概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京都。
可距離八月初,隻有半個月。
秦風倒是平靜。
“路修了好走,到京都能走直線,不到兩千裡。”
阻礙古人通行效率的,就是道路。
兩千裡的道路,總會遇到坑窪難走的地方。
而且一旦遇上下雨大風天啥的,有些地方更是積水難行。
甚至有時候為了過去,還得順手將前麵的路給簡單修一遍。
可廣寧城到京都,就絲毫沒有這個問題。
太子派來送信的使者,基本都快把路跑出來了。
而且保證是直線。
秦樉聽秦風如此說,則重重點頭。
“來遼地時,還真就遼地以及範陽周邊的路,好走的有些邪乎。”
秦樉無比感慨。
大慶最不缺少的,就是爛路。
從秦地出發,最好走的路,竟然是一千六百年前始皇帝修建的道。
現在依舊好用。
隻是出了秦地之後,那道路……
簡直難走的要命!
也就帶六萬秦兵走到秦風治下的範陽城周圍後,道路又平坦的不行。
“當初見到範陽路那麼好走,我與秦兵一度以為迷了路,為此急的不行。”
說到此處,秦樉也不免苦笑。
在秦人的認知中,越往北是越窮的。
可到了範陽,完全顛覆了秦兵的認知。
那裡絲毫沒有半年前打過仗的樣子,反而無比的繁榮。
周邊的道路更是好的不行。
最關鍵的,是秦兵到了後,範陽人夾道歡迎,道路兩邊全是隨便秦兵用的食物與水。
範陽城人的熱情,讓老秦人們十分感動。
當然,範陽人清楚,這支秦兵是為了支援遼地而去的。
唯有遼王在,範陽城的日子才會好過。
甚至範陽人一度不解。
廣寧城那麼危險,為何遼王就不能來範陽城坐鎮呢?
若失去了遼王,範陽甚至輻射出去的整個北方,都無法承受住這個代價。
故而範陽人可謂是打破了腦袋,玩命似的給廣寧城各種物資輸送。
就是害怕遼王出現半點問題。
而任何支援遼地的隊伍,都得到了範陽人的熱情招待。
隻不過。
等遼地都打完了,趕到遼地的隻有兩支隊伍。
一支是禦林鐵騎。
另外一支就是秦樉的秦兵。
其餘各地衛所兵,在缺少補給的情況下,剛剛走了一多半的路,就被告知遼地打完了。
白調了!
“遼地的路確實好走順暢,跑起來沒有任何阻礙。”
寧王感受著馬車內的平穩,不免如此感慨。
他從未坐過如此舒適的馬車。
除了馬車擁有減震效果外。
最根源的地方,就在於行進的道路了。
這也是寧王秦棣,第一次體驗遼地的道路。
秦王則癱坐在馬車上。
“近兩千裡的路,若都這般好走,那就好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