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的日子,蠻枯燥的。
太安寧了。
安寧得有種**帝國的味道。
江南的舒適,當真讓人提不起半點精神來。
就連曲兒,咿咿呀呀的唱的讓人昏昏欲睡。
這裡。
隻適合極致的享受。
根本沒有開朝之後的銳進氣象,怪不得慶皇想要遷都。
若長久下去,朝廷官員難免被腐化,最終徹底失去了進取心。
也許熬著熬著。
就成了第二個南朝。
京都怕並非是龍脈不足撐起大朝氣運,而是這種穩定的環境下,很容易失去進取心。
一旦朝廷整體都沒了進取心。
那麼就表明這個朝代危險了。
“王爺,您在秦王、寧王那聽曲兒多了,已經有人在走秦王、寧王門路了,想要以此親近王爺您。”
當紅鸞將消息傳給秦風後,秦風有些驚訝。
“就二哥那名聲,還有人敢跟二哥走得近?”
“江南士子太多了,隻要能上位,他們並不在乎借用誰的關係。”
秦風頓時沉默。
天下儒學興盛上千年,已經相當內卷。
前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高位,無限打壓後來者,更改儒學的真意,讓許多後來學習的文人,走了諸多彎路。
也讓原本的好東西裡麵,充滿了糟粕。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這群當了官的,吃完飯後就砸鍋!
隻為了鎖死後來者的上升空間。
晉升無望,江南士子依舊眾多,自然內卷到各處奔走。
為了往上爬,各種難以置信的手段都層出不窮。
這才開朝多少年,就成這樣子了?
“王爺,這些江南士子們,不乏有真才實學者,要不物色些?”
隻是秦風堅決搖頭。
“本王不需要滿腹經綸之人。”
“學儒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到了遼地,便會迅速將遼地變成儒學治理的樣子。”
“那麼一來,遼地就會徹底成為大慶的領土之一,而非本王內心中期盼的樣子。”
秦風清楚。
這些累積了上千年,甚至從周朝就流傳的傳統習俗,擁有著強大的滲透性。
無論是怎樣的當權者,無論製定怎樣的開國政策。
隻要被這些人滲透進來。
最終就又會變成了那個樣子。
哪怕異族人來統治,初期或許強盛無邊,但根本用不了三代,就會被全麵滲透腐化,最終滅亡。
這群大慶文人。
無論走到哪裡,偽裝成什麼樣子,可骨子裡的東西,是永遠不變的。
這似乎也是文明延續數千年不滅的真諦。
可秦風目前並不想過早接觸。
遼地的體量還不夠大,沒有形成穩定的工業文明之前,秦風根本不想用大慶文人!
很有可能一顆老鼠屎,最終壞了一鍋粥。
讓變革進行了一半,最終恢複了封建帝國的樣子。
那不是秦風想看見的。
“遼地未來的執政者,隻能是廣寧城學校裡的那些孩子們。”
秦風無比明確。
遼地的那些孩子,才是真正的種子。
“可很多文人,已經踏上了前往遼地的路程,規模不下數萬。”
江南的文人,著實太多太多了。
而這些文人。
基本都有家族出身,或大或小,往往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背後的家族。
秦風入京,名望正隆。
除了京都士子千方百計用秦風養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