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三請三辭也就成為了傳統。
頭兩次算是試探。
或者說是必要的流程。
至於第三次,才能最終確定。
似乎就跟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一樣。
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終於出山了。
隻不過在民間的話本中,戲劇成分太多,也就讓人記住了這些經典,而忘記了那些真正的事實。
也許當初的諸葛亮,打心眼裡瞧不起賣草鞋的劉備。
諸葛亮什麼人?
彆看他老婆不好看,然而他老婆的父親,卻是整個川蜀官僚集團的話事人。
劉備得到了諸葛亮。
基本就等同於得到了整個川蜀官員集團的支持!
而那時候的劉備呢?
當初還隻有一處地盤,還是四戰之地,朝不保夕。
等於一家剛剛建立的公司,除了產品夠硬外,傻傻都缺。
三次拜訪投資人。
這有毛病嗎?
完全沒有半點毛病!
故而從某種程度來說,是諸葛亮,成全了劉玄德。
是諸葛亮,讓劉玄德得到了川蜀之地,得以歇腳穩定,得以安穩的去發展壯大!
也是劉備。
最後成全了諸葛孔明。
這是兩個人結合之後,相互成全的事兒。
隻可惜。
他們的事業,終究未成。
但這三顧茅廬,也成為了萬人口中口口流傳的經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秦標三請,也終於讓慶皇收回了玉璽。
也代表著,奪回了秦標的監國之權。
或者說。
重新拿回了這天下大事的主導權。
畢竟秦標仍舊得參與到政務之中。
秦樉站在秦風的身邊,忍不住打了個哈欠,小聲解釋道。
“都是做給百官看的。”
“為了讓百官明白,未來究竟是聽大哥的,還是聽父皇的。”
對於朝廷裡的這些道道,秦樉與秦棣,明顯比秦風明白太多。
他們接觸政事兒的時間久,打得交道多,一些隱藏在暗中的規則,他們也都能明白,甚至加以利用。
反觀秦風,則顯得簡單直接了些。
遼人之所以有直爽的性格,跟秦風也有很大的關係。
至於慶人有人說遼人傻,也是這個原因。
因為遼人基本說啥是啥,吐口吐沫一個坑,做事兒直來直去的,不會像朝廷這群人這般繞來繞去的。
這也就是為何,張嘯在朝廷中展現的能力極強,但卻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朝廷裡麵的道道太多,太複雜。
複雜到不長時間呆在朝廷內,根本不明白朝廷中的這些事兒。
秦風望了望碧藍的天空。
如今都站在外麵,大家都得大太陽曬著。
而今日的太陽,更是格外的毒辣,烤著一會兒,秦風感覺整個身上都要被汗水給打濕了。
生活在遼地的秦風,著實不太適應京都這般悶熱的氣候。
此時隻覺得這儀式時間太長了,他恨不得找個有水的池子跳下去,好好的涼快涼快。
至於秦樉,倒隻是覺得無聊,但看起來已經習慣了京都的悶熱。
至於那群老臣們,也沒有見到有什麼不適的。
似乎早就久經考驗了。
“這大慶的官,看起來位高權重,但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秦風唯一能確定的是,若是沒有個好身板,就按照這些流程折騰,肯定都得累垮了。
甚至可能當場昏厥在這太陽底下中暑。
興許。
這也是最簡單自然的淘汰。
若你上了歲數,身體扛不住了,那就快點給後來人讓地方。
不過。
這對官員們是煎熬,對於上位者,也同樣好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