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初九,也就是常言道的一九第九天,孩子們正在與紛紛飛舞雪花,在風中嬉戲追逐著,口中還齊聲說著眾人耳熟能詳的《數九歌》。
一九二九,懷胸抱手;三九二十七,簷前雨不滴;
四九三十六,茅草吊蠟燭;五九四十五,咬牙像打鼓;
六九五十四,風吹如炸刺;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
八九七十二,娃兒玩泥捏;九九八十一,安排蓑衣和鬥笠。
在現代,也隻有老一輩的人,才會記得數九這一事,年輕人,知道數九交九,那是少數中的少數。
而葉繁星確是這個少數中的一員,原因當然還要拜他的哪個東北師兄所賜。
他從小生活在偏南且居中的山西、河南一帶,對北方的好奇心要勝於南方,北方師兄就投其所好,給他科普了超多他從未涉獵過的知識。
其中就包括數九,當時他教給他一首北方人耳熟能詳的《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嘿嘿嘿,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葉繁星不由歎了一口氣,他從沒想過,會在南方的冬天,切身實地的體會了一番北方寒冬的景象。
想到這,他恍然想起來明天或者後天,就應該是現代的跨年了,接著就是新的一年——元旦。
他要不要如同在現代一般用公曆來重新記錄下日期呢?
就在他思緒萬千的時候,大祠堂的銅鑼之聲緊密相連的響了起來。
這樣的鑼聲一般都是通知大家,有官差下來公乾,無非征糧、征稅、征兵三種情況。
這三種可都是關係到每家每戶的自身利益,不用響鑼二遍,村民片刻之間全部夠聚集到了大祠堂外。
下來派發公函的衙役,同錢裡正客套幾句後,便讓人將公文分彆粘貼在了大祠堂的外牆之上,以供村民閱讀。
葉繁星見宋皓明看完兩張公告後,頓時眉頭緊鎖,便連忙問,“說說,這上麵寫了什麼?”
沒等送皓明開口,就聽錢裡正為了讓村民不再喧嘩,隻能高聲喊了兩聲“肅靜!”
之後那衙役,輕咳一下,簡單說了下自己的來意,還有這兩則公文主要表達了官府對民眾的重視等等。
待他說完,守在公文告示前的衙役,便抑揚頓挫的將告示上的內容一一給給村民們宣讀著。
“天災至農田顆粒無收,江東郡府衙特批準,其管轄之內,凡受災土地,均免三年糧賦。”
宋皓明見村民都差要快跪地叩謝這個青天大老爺之時,他從小夫郎手中接過小楠,想了下,他又在那看熱鬨看到津津有味的小夫郎耳邊低語了一句。
“夫郎,你彆看他們現在這副模樣,等另一個公告讀了後,他們估計就得恨不能那發布施令之人不得好好死了!”
“啊!?”
在葉繁星被宋皓明這句話話,弄的摸不到頭腦之時,就聽那衙役開始宣讀著另一個告示上的公文。
“因天災,導致眾多百姓流離失所,為了更好的將其等安置,經朝廷批準,江東郡從即日起,重新啟用廢棄的人頭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