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爾所願!
“在空桶裡接一點溪裡的冷水,再倒一點熱水桶裡的熱水,這樣就不會把缸裡的水用完了。”
“欸,所以說你聰明嗎。”
阿公笑道。
容依遇到的大人很多都是這樣,特彆不吝嗇對孩子們讚美,然後誇著誇著,小孩子們就不知不覺照著他們讚美走。
比如,“你真厲害啊,吃了兩碗飯呢!”
然後孩子就不好意思或者就笑,各種反應,最後大都大口大口地吃,一副“我真的很厲害”的樣子。
快看!
我很厲害吧!
又比如,“這孩子就是聽話。”
然後調皮的孩子就乖乖坐好了。
“我是不是很聽話?”
“是啊,你最聽話了。”
雙贏。
當然,也有喜歡擺著臉,冷著聲,指責,甚至打罵的。
也不是他們對孩子不好,陌安這個地方原本有著仙境般的景致,神仙般的日子。
哪來的什麼窮凶極惡的人,隻是各人有各人的脾氣秉性罷了。
這種情況大都是比較激烈的,等孩子長大後有些就聽話回歸平靜了,但其中也不乏平靜也疏遠了的。
彼時長輩們還在笑談這孩子小時候怎麼那麼皮,現在長大了多聽話,多孝順雲雲。
而那長大了的孩子跟彆人訴說心事時,如果真有人可說的話,就隻覺得偶爾有些遺憾,有些虛無,有些空洞,有些……
他們甚至想,要是當時能怎樣就好了,有些甚至潛意識裡連想都不敢,或者不允許自己想。
隻往好處看,就像一個人的情緒,喜怒哀樂都有,但那些特彆不好的情緒都被壓抑住了,表達不出來,人怎麼能真的健康?
有的生生折磨自己,還不自知。
等終於意識到,就隻剩幾行清淚,然後再回歸平常的生活。
有些是知道的,曾經跟容依說,彆看自己那麼愛笑,看著那麼樂觀,其實隻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開心,還有就是想讓彆人開心。
容依聽了,除了表示理解什麼也做不了。
她向來不會安慰人,但拙劣地安慰也是有點用的。
說的人也隻是想有一個不會說出去的,能理解的人聽一聽。
還在有些會說自己本來就不懂事,還要感激這種打罵的方式,要不還不知自己會成什麼樣子。
但不可否認,這些有的是飯桌上七八十歲的老人,有的是借著酒勁說這些的三四十的中青年,大人說話也不避著小孩,以為小孩聽不懂,然後容依就聽了許多他們一生的遺憾和過往。
他們有的即便感激,也會玩笑說,“要是換個更好的方式就好了。”
“換個更好的你會聽嗎?”
這是他們的長輩。
“就是說啊,確實不會。”
也許有可能呢?
他們沒說,然後自己將玩笑一筆帶過。
就這樣了。
真的就這樣了嗎?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隻是無可奈何罷了。
容依親眼看著他們一把年紀都有激動到臉紅,說著說著就哭起來,哽咽的,捶桌子的,為的不是些什麼殺人放火的大事,對他們而言,卻是沒有傷在身上卻痛到無話可說的事。
是了,容依善於傾聽,但又絕不會把答應彆人不說的事情說出去,然後從“咿咿呀呀”,到一起讀書下棋釣魚,或者喝酒泡茶談古論今,各個年齡愛乾的事她都有興趣去了解,所以她年紀不大,聽過的故事心事天下事倒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