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人不帶臟字也行,但是陌安的人嫌麻煩,罵出來不暢快。
從這以後,很多來招兵的都來陌安招,然而戰爭結束後,各地人才輩出,陌安世外桃源般的風景人家沒看到,就看到每次打戰自己的戰友隻要是來自陌安的就喜歡爆粗口,特彆是看見我方死了或者傷了人,罵一路,對著空氣都罵,而他們又聽不太懂陌安話。
就看見陌安人一臉憤憤不平,表情很凶猛,但嘴裡,“嘰裡呱啦,咕嘟咕嘟……”
然後勸道,“兄弟,彆氣,彆氣,氣大傷身。”
然後陌安人,“我!怎麼會不氣!他的!就是個!我就沒見過!不要臉的東西!畜生都不如!個!”
然後勸的人就聽見,“!¥¥!(!(()!…………!……!”
說實話,聽不懂的人聽這個有助於分散注意力,怒氣也沒那麼重了。
在慢慢太平下來的時候,就需要更高的要求了。
陌安人有些選擇了留下,平時注意收一收粗口就行,有些人懶得收,見不用打戰沒自己什麼事了,又特彆不喜歡束縛,於是選擇回家種田或者去工廠裡乾活,想讀書的就繼續讀書。
陌安人有不少乾的不錯的,當上將軍的也不少,其中有一個大將軍本以為他會成為變革後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或者隨便第幾,實際上以實權來說,他也差不多是了。
總之就是個在多次大戰中帶領人們取得勝利的開國大功臣,過程也是九死一生,很是艱辛。
然而,經曆這麼多大戰,眼看就要取得全國性的勝利時,這位大將軍在一個小戰役中壯烈犧牲了。
世事無常。
很多人在黎明就要破曉之際,都是這樣說死就死了。
這是後話。
陌安的人出去戰鬥了,主戰場在彆的地方,留下的人在戰亂中雖苦,但也沒有經曆那些變態一般惡心的事。
為什麼生活的好好的要出去呢?
當然是因為陌安的人是個膽大心細的暴脾氣了。
他們知道自己不出去,終有一天陌安也會淪陷,自己的家人也不會幸免於難,他們也怕,但控製不住自己想宰了那幫的暴脾氣,更怕待下去坐以待斃會害了自己的家人,於是就說走就走了。
這是為國,也是為家。
如今國安了,能讓家裡人過得好,自然是值得高興的。
陌安算不上富裕,但基本上每個人的心裡都很富裕。
環境優美,人也挺好,隻要不生病,不餓肚子就基本沒什麼煩惱。
所以有人會開雲英的玩笑,有人會羨慕一下,但很快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彆的事上。
後來雲英家的土地被充公了,重新分配。
又有人開玩笑,“唉,我聽說彆的地方像你們家這種都很慘呢。”
“土地被收了,你說呢?”
“我覺得還行吧,我們不是早就捐了地嗎?還在乎這點兒?”
當初打戰的時候,陌安的人糧食啊,地啊,衣服啊,一個勁兒地送,還生怕彆人不要。
但當時人家還真不要,打了欠條。
“那現在這些打了欠條打土地算誰的?”
“不知道,管他呢,我本來就沒打算要,給了我就再捐出去,家裡分的地也夠我們耕的了。”
“我還聽說那些地很多的都被綁了遊街呢。”
“你管他們呢?要麼是他們有彆的恩怨,要麼就是跟風唄,怎麼,你也想把我們綁了?”
“你瞎說什麼呢?誰有這破功夫綁你們?哪涼快哪呆著去。”
“不過你們聽說了嗎?”
“又聽說什麼?你怎麼那麼多聽說?”
“我們村裡來了個彆的地方的人,也是個當兵的。”
“真的?在哪兒?我們過去看看。”
土地的事在陌安沒有掀起多大風浪,陌安也沒有什麼極端的行為出現。
至此,雲英的生活也沒什麼改變,照樣讀書跳繩,唱唱蘭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