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和的計劃成功了,不是袁家兄弟對玉璽真的有多敬畏,而是袁紹有些遭不住了。
袁紹在政爭廟算上非常厲害,奈何武略實在不怎麼行。
正麵陣地站袁紹自信自己絕對沒問題,可青州的黃巾跟他打遊擊。
軍隊一去平叛,黃巾就躲進山裡。軍隊走了再出來劫掠攻占城池。
徐州就徐州吧,也不是不行,至少徐州富庶。
借著聖旨正好順坡下驢,也沒丟什麼麵子。
不過在走之前袁紹給曹操來了個狠的,組織了一場大遷徙,拐走了幾十萬青壯勞力不說,一個兵都沒給他留,所有郡縣的士卒全部帶走,守門的都沒剩下。
曹操哪能想到發小這麼狠,看到袁紹撤往徐州後屁顛顛的就去上任了,他覺得再怎麼樣青州也比東郡好,畢竟是一個州。
可到了以後就傻眼了,庫房裡除了老鼠在撒歡兒以外什麼也沒有。
更要命的是除了北海郡哪都不太平,濟南、齊國、樂安正在鬨黃巾,東萊正在鬨海賊和黃巾,平原郡他還管不著。平原縣在河北,挨著王芬的地盤,王芬順勢就接管了,和他劃河而治。
這一刻曹操想回家,他不想玩兒了。什麼狗屁振興漢室,打個鬼的袁家反賊?兩手空空拿什麼打?
好在鮑信夠意思,出兵出糧幫曹操平叛。
河東衛氏的人也在往外掏家底兒,青州這種狀況在他們看來非常好,有足夠多的機會能占據大片土地,所以他們投資的一點兒也不小氣。
關鍵時刻曹操想起了王弋,那位在幽州可是個大戶,自己上了賊船還是被王弋拉上去的,沒道理他不出一份力。
於是曹操派曹仁帶著自己弟弟曹純去幽州找王弋幫忙,他是真沒辦法了,堂堂一州州牧到達任上的第一頓飯居然是老鄉接濟的,這誰受得了?
王弋這段時間過得還不錯,年初的招募信有了回音,很多人都比較給他麵子……吧?就當是給他麵子吧,反正大多數都是荀彧領去的。
荀彧幫王弋找來了不少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戲誌才和杜畿了。由於知道了王氏那點兒破事兒的原因,他沒有舉薦陳群。
滿寵舉薦了曾經的同僚毛玠,這兩位一個清廉公正,一個刑罰嚴厲,堪稱絕配。
其實王弋有些天真了,他的招募信能找到的非常有限,大多都石沉大海了無音訊,收到的並不多,給他回信的也隻有兩個。
一個是少年魯肅,回信說有時間會去幽州看看。
另一個就是孔融,他給王弋推薦了一個很能打的神棍——虞翻。
王弋一直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絕對天才,所謂能文能武說的大概是文韜武略而不是武藝,虞翻算是給王弋上了一課。
虞家是會稽大族,王弋的人想要找到他很容易。
虞翻已經收到了孔融的信,見過來找他的人之後,身為家主的虞翻一個人拎著一杆大槍就和王弋的人去幽州了。
到了幽州之後虞翻沒有先去見王弋,而是去找了蔡邕。
姍姍來遲的王弋被兩人辯論經學的場麵都給看傻了,蔡邕跳著腳指著虞翻一頓輸出,虞翻也不尊老愛幼,諷刺的話刀子一般紮在蔡邕心尖上。
辯論完之後虞翻又用槍術放翻了暫時充當護衛的王正和王奇。
最後跟王弋侃了一下午星相卜算……
王弋覺得這位就是個神人,當代需要掌握的知識就沒有他不會的,甚至連醫術都會。
聽完王弋的一些基礎防疫理念和縫合處清洗理傷口的猜想之後,虞翻向王弋舉薦了華佗,並且答應留下來任職。
王弋也想找華佗,問題是老人家神龍見首不見尾,根本找不到……
王弋其實並不缺人支持,特彆是士人。
有盧植遺言的加成很多士人都想去投王弋,但卻被一個人壓住了,那個人就是鄭玄。
鄭玄和盧植的想法不同,盧植大概想不到天下會因為自己變成這幅模樣,鄭玄卻親眼見到了。
他知道現在王弋很缺人才,卻不缺擅長經史子集的人才,或者說不需要這種人才。
鄭玄早早就看穿了王弋的行事本質,所以一直在幫他篩選,選出王弋真正需要的人。
原本鄭玄還想在等等,等到多湊出幾個人來一起給王弋送去,可一個偶然間聽聞的消息卻讓他等不了了,王允似乎對幽州有想法。
鄭玄派出自己的弟子崔琰去輔佐王弋。
這個人選是有講究的,首先崔琰出身冀州大族崔氏,這個崔氏就是後世有名的清河崔氏的前身,對世家內部爭鬥的門道一清二楚。
其次崔琰這個人劍術很好,關鍵時刻能幫助王弋抵擋刺殺。
最關鍵的是崔琰剛正不阿,是非對錯分的很清楚,敢於冒死勸諫。
選中崔琰是鄭玄最後的一點兒私心,師兄盧植慘死,這算是他為盧植做的最後一件事吧。
而且選中崔琰還是鄭玄和孔融討論過的結果,舉薦的人要能文能武、人品過硬、敢於勸諫以及家世顯赫,虞翻也不是孔融隨意想到的人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看完崔琰交給自己的信之後王弋一時無言,不愧是弟子數千的大教育家嗎?這份洞察世事的本領真的無人能及。
崔琰也給王弋舉薦了人才,他舉薦了常林。常林舉薦了一位王弋很需要的人才——梁習,農政的大佬。
隻是讓王弋沒想到這位大佬居然很快就派上用場了,有人告訴他外麵有個叫曹仁的帶著曹操的信前來求援。
王弋不認識曹仁,卻認識他的弟弟曹純。
王弋親自迎了出來,看到當年那個被甄道揍得滿頭包的少年如今居然有了些氣度,於是笑著問“怎麼?這回練好武藝來找場子了?”
曹純有些尷尬,行了一禮說道“王幽州莫要嘲笑我了,當年年輕氣盛……這是我長兄,姓曹名仁字子孝,我們是來求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