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一篇篇仔細翻閱著鄴城送過來的情報,認真分析著每一個可能性。
鄴城的五軍軍務府給出了匈奴人進攻遼西目的的猜想,徐榮認真看了一遍又一遍。
匈奴人為什麼想要進攻遼西郡徐榮並不在意,已經失敗了的計劃,胡人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再發動一次。
徐榮真正關心的是胡人的動向,如果胡人沒有能力向幽州方麵進軍,那麼他們就該打陰山的主意了。
對於陰山山脈徐榮簡直是又愛又恨,做為並州對塞外的屏障,這些年這條山脈立下了汗馬功勞,許多胡人部落就是因為有這條山脈在,才放棄了入侵中原的想法。
可是陰山也有讓人詬病的地方,這條山脈防大不防小,雖然對大部隊非常不友好,但是山口極多,小型部隊進出非常方便,簡直就是為一兩千人這種規模的軍隊量身定做的通路。
徐榮是防不過來,也不可能去防,他現在必須想個辦法讓胡人不去注意這裡。
可是思考了許久,哪怕集合眾人之力也沒有任何辦法。
諸位將領能夠想出來的方法隻有吸引胡人的注意力,想要讓胡人不從陰山入侵,那他們就必須和胡人打仗。
問題是無論勝負,徐榮都承受不起。
輸了自不必說,他們這座孤城退無可退。
勝了更是麻煩,不能一戰而定反而會讓胡人更加在意陰山。
其實徐榮不在乎胡人會不會穿過陰山襲擾,陰山背後是武原、雲中、朔方這些邊郡,邊郡百姓死不死他毫不在意。
但是許多人都在乎,梁習在乎、荀彧在乎,特彆是王弋也在乎。
無奈之下,徐榮將自己所有的計劃都寫了下來送往鄴城,其中還包括一封求援信,
徐榮需要一些能夠幫他解決問題的人,陰山的防務一直靠斥候撐著,如今想要勝利需要一些他不擅長的計謀。
徐榮對於陰山的擔憂非常正確,休息好了的托羅又開始作妖了。
為了彌補自己沒能成功奇襲幽州,托羅獻策分批次清剿陰山山脈中潛藏的漢軍斥候,再以小股兵力從山口潛入,彙聚成大軍對並州進行壓製。迫使幽州兵馬馳援並州,找機會翻越長城攻占並州。
這是一個不錯的計策,王弋手上已經沒什麼可以迅速調動的兵力了。
可惜步度根沒法和托羅研究可行性,也研究不了。
這還要從趙雲突襲後軍輜重營說起,趙雲那次襲擊獲得的成果要比他想象中大得多。
步度根為了保護後營,調去的都是些精銳士卒。精銳自然需要精銳率領,那些士卒的統帥都是鮮卑的貴族出身。
那一戰趙雲殺爽了,斬殺了不知多少胡人統帥。
胡人貴族卻十分不爽,執掌兵權的都是家中精英,忽然死了怎麼能讓他們開心?
而且精英死了之後兵權怎麼分配?
不能不給了吧?
支持你步度根成為鮮卑的王不是白支持的,你也要有所表示。
拖家帶口孤注一擲的麻煩終於顯現出來,鮮卑貴族在步度根麵前鬨得非常凶,他根本就沒有心情研究托羅的計策可不可行。
一麵是著急恢複自家權勢的貴族,另一麵是希望通過這次機會吞並其他家族的貴族。年輕的步度根第一次感受到了統治者的壓力,權勢也不總能帶來好處。
不過儘管步度根沒有仔細研究,他還是同意了托羅的計劃。他將自己麵臨的破事兒和托羅說了,暗示托羅想要行動沒問題,隻能匈奴人自己行動。
一瞬間托羅差點兒氣死,原本追擊趙雲他就不同意,可是步度根迫於貴族的壓力還是派出騎兵為死亡的將士複仇。
現在沒打出什麼成績又開始爭權奪利,這誰受得了?
托羅很想說一句這麼喜歡爭,怎麼不去蒸餅?
奈何這種諷刺隻有他明白,其他人根本聽不懂托羅在說些什麼。
最終托羅和提湖律商議,他準備讓提湖律帶著五百弓手進山清剿漢軍的斥候,他自己則帶著匈奴所剩無幾的騎兵隨時準備支援。
提湖律一口答應,跨上寶馬、提上大弓、點齊兵馬便出了大營,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起初徐榮對於這件事是不知道的,在陰山中遊弋的斥候完全屬於自生自滅那種。
陰山山脈中猛獸眾多,保不齊什麼時候就給吃了,徐榮也沒有給斥候做出硬性規定,隻是吩咐發現重要情報後送回來就行。
或許是運氣使然,幾天之後有一隊斥候在一處懸崖之下發現了一頭摔死的野豬,這頭野豬並不是自己不慎摔死的,它身上還插著一枚極長的羽箭。
斥候們都是玩兒弓箭的好手,很清楚想要將這麼長的羽箭射出去需要多麼大一張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