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的計策一出,沒明白的直呼妙計,明白的卻噤若寒蟬。
豫州易主這件事在賈詡的謀劃下其實已經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了,反而成了袁家兩兄弟之間的矛盾。
賈詡將袁家的遺產拆分成了兩份,一份名為“名分”,送給了最缺名分和影響力的袁譚;一份名為“名望”,送給了想要證明自己比嫡子強的袁尚。
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會對呂布抱有極大的好感。
袁譚會默認將豫州送給呂布,繼而獲得一個戰略緩衝和屏障。
而在袁尚的信中,賈詡點出了兩人共同的敵人。
不不不,不是王弋,而是袁譚。
他相信袁譚能看明白,因為豫州在二人眼中已經不重要了,兩人手裡都掌握著他們雙方迫切想要擁有的東西,兄弟鬩牆是必然事件。
眾人不明白呂布是從什麼地方弄回來這麼一個怪物,想著自己剛剛跟個棒槌一樣還在幫呂布爭搶兵權,一時間懊惱不已,十分擔心自己以後無法掌控呂布。
有人想要反駁,但是呂布根本不理,認準了賈詡的計策。
既然已經定下了,那就一定要做。
袁尚那麵還好說,派些兵保護一下直接過去就行。
袁譚可就有些麻煩了,按照禮數至少要派人過去一趟。
沒人願意接這個任務,因為很難確定袁譚的態度,搞不好直接就被砍了。
孫乾舉薦了胡綜,他想給胡綜一個機會,這件事如果成了,他就舉薦胡綜升職。
胡綜想了想,倒是沒有拒絕,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和蠢人以後在一起過擔驚受怕的日子太恐怖了,新來的這個倒是很聰明,但是心思過於陰毒。
這樣的勢力能有什麼發展?
呂奉先,回見吧!
胡綜打定主意不準備在這裡乾了,他要借著這個機會投靠袁譚,至少能安穩些不是麼!
話說胡綜可不是一般人,他在曆史上是孫權最器重的情報長官之一,機要事務上做事滴水不漏。(最要命的是這貨酗酒還能將所有事都做得仔細,文采還好。)
有這麼一個人投靠袁譚,袁譚將補齊所有的短板。
當然,此時袁譚還不清楚自己已經有成就大業的征兆了,他還在為彭城那些要命的農莊頭疼不已。
能和張遼打得有來有回的周泰算是一流武將了吧?可有誰見過能將周泰射得抱頭鼠竄的農莊?
以袁譚的軍事素養,根本不理解這些農莊的設計思路是什麼。
青石打造的塢堡結構就不說什麼了,這些人還進行了極致的防禦優化,有些甚至進行了陣法布局,形成各個院落互相支援之勢。
袁譚真就不明白,有這個本事乾點什麼不好?非要在這麼一個破地方窩著?出去當官鎮守一方不香嗎?
而且最讓他頭疼的還是林莊,那個破地方呂蒙幾人久攻不下,他特地去看了一下,最終確定除非他們能一下子將山推倒,否則想要攻下來難如登天。
之前認為最大的困難、那條上山的小路都是小意思了。林莊看到岌岌可危乾脆裝都不裝了,直接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化作恐怖的吞噬之怪,收割著袁軍的生命。
真的是獠牙,數百年間林家人將這座山改造到了極致。
和通向山下那條小路相鄰的兩麵其實是有幾條非常隱秘的小徑的,一聲令下,兩側就能冒出幾十名弓箭手對小路上的袁軍進行阻擊。
想要通過那些小徑殺過去也不行,小徑臨山那麵的山體上被鑿出了很多孔洞,敵軍可以依靠這些孔洞向外射擊,還可以用長矛將路過的人戳死或者推下去。
不要想著依靠武功,武功沒有任何意義。
那些小徑都是經過細心挑選的,小徑和上山小路之間的地形非常陡峭,蔣欽憑借速度優勢嘗試過一次,差一點就死在那裡。
而且山下的弓箭手還夠不著這裡,即便是擅射的人射箭,羽箭飛到這個高度也沒什麼殺傷力了。
這還不算完,那條看起來彎彎曲曲的上山小路其實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林家人精心設計的。
隻要從上麵推下來一塊大石頭,石頭就會精準無比的沿著小路一路滾到山腳下,都不帶絲毫偏差的。
而且在上山小路旁林家人還特意安排了一些從山體內向外放光源的地方,到了晚上將點燃的火盆推出去,將被夜襲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這些還隻是林家人拿出來的,肯定還有沒拿出來的。
呂蒙曾在山頂小路的儘頭看到過兩個奇怪的木頭架子,雖然不知道有什麼作用,但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