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應戰(十三)_三國:征戰漢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三國:征戰漢末 > 第559章 應戰(十三)

第559章 應戰(十三)(1 / 2)

萬事開頭難,王弋的第一步終於走出去了。

不過他這一記掄圓了照臉上扇的一棒子過後,補個甜棗是少不了的,有些利益該給還是要給。

於是他便說道“諸位,陳留已建造多時,三城合並,日後必是天下中心。屆時引得各地商賈百姓齊聚,魚龍混雜,管理乃是重中之重。諸位回去後可以仔細考慮,向孤舉薦一些人才。隻要通過考核,孤必定重用。”

此話一出,大臣們有些發愣,一時間竟不知道說些什麼好。

倒不是他們不想要那些官職,而是王弋的話他們怎麼聽怎麼覺得好像是要結束大朝?

這怎麼可以!

他們才開始進攻,王弋怎麼可以不應戰呢?

“殿下,臣有事奏。”這次依舊是孔圭,他是打定主意不作個大死誓不罷休了。

“講。”

“殿下,太學院學子鬨事一案臣略有耳聞。”孔圭行了一禮,義正辭嚴地說,“雖說學子們受了賊人蠱惑,但他們的本心並不壞。臣以為就算沒有學子們的義舉,諸位公子也到了該念書的年紀。殿下應該覓得一良師,切不可讓諸位公子玩物喪誌才好。”

說實話,王弋真的有些累了,他實在是不想繼續扯皮了。

奈何這些人根本不想放過他,上來又是一個一箭雙雕的計策,隻要他敢答應,既要將兒子搭進去,又給學子正了名,從鬨事變成義舉,那些還沒有浮出水麵的人也就不好定罪了。

可王弋怎麼能答應,他立即拉下了臉,冷聲道“你們知不知道,他們逼死了孤的一位忠勇將士。”

“殿下,學子此舉確實不妥,但誰還沒個年輕氣盛的時候呢?隻因學子說話心直口快,將士們長期在戰場上廝殺,性子有執拗了一些,方才釀成此次悲劇。

臣願意為那位壯士寫一篇祭文,聊表臣的敬仰之意。

不過殿下,臣還是覺得各位公子是時候拜師讀書了。”

嗯?

王弋的眼中閃過一絲詫異,他萬萬沒想到高傲的文人竟然會向一個大頭兵低頭,這可比抽他們的臉狠太多了。

隨後轉念一想,他便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這孔圭真是雞賊,他以個人名義寫祭文有個屁用?反而還能讓他賺個好名聲。

真要寫,也是禦史台集體寫才行。

而且他總覺得這件事有些不對勁,和他想象的有點不一樣,或許不止是一石二鳥那麼簡單,若他真的讓禦史台聯名寫祭文,禦史台說不定真能答應下來。

沉思之中,餘光忽然發現荀攸正在對他打眼色,順著荀攸的眼神看過去,發現荀攸是讓他看周瑜。

周瑜?

這件事和周瑜有關?

死的是右軍士卒啊,跟周瑜這個管水軍的有什麼關係?

不明所以的王弋一腦門的疑惑,就在準備放棄思考,直接拒絕的時候,腦中忽然靈光一閃,終於理解了荀攸想要表達的意思。

荀攸看的並不是周瑜,而是因為角度問題看不到了劉曄,也就是說孔圭的最終目的是兵部,荀攸提醒不了王弋兵部,隻能提示和士兵有關。

王弋感覺自己的腦袋瞬間大了一圈,禦史集團就算是腦子冒煙也不可能打兵部的主意,這麼做的原因隻有一個,就是挑起王弋麾下文武之爭。

若做為文人脊梁的禦史台都低頭了,相對粗鄙的武將必然大為暢快,找機會就會對文人進行侮辱。

到了那時,典軍府和兵部必定會產生矛盾,禦史們的機會也就來了,畢竟隻要朝臣有矛盾,禦史就不愁沒活乾。

可真的是這樣嗎?王弋有些不敢相信。

禦史集團這麼做的回報率實在是太低了,向莽夫低頭會讓禦史失去大量威信,成本可能都收不回來。

要麼是自己想錯了,要麼禦史集團一定有什麼方法補救回來。

有荀攸的提示,自己絕對不會看錯,可沒有自己點頭,百官之首的丞相也不可能設立,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了。

王弋忽然想起了一封奏章,就是那封舉薦荀表的奏章,似乎正是出自禦史台的手筆。

想到這裡王弋忽然冷笑道“不知孔大夫想要舉薦何人啊?”

果不其然,孔圭行了一禮說道“臣舉薦潁川荀氏荀表……”

“住口!”荀彧豁然轉身,死死盯著孔圭。

荀攸也動了動身子,眼中滿是殺機。

家裡麵有人在朝堂上任高官是好事,人要是太多可就是要命的事了。

荀彧怎麼也沒想到有人竟然將主意打到了他頭上,他都不明白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憑什麼以為他會和這些人聯合?

到了荀彧這個等級,誰還會談論利益啊,他荀氏又不缺利益,人家講究的是誌向,真當大家族的大指的是人多嗎?

“孔大夫,可惜了,你晚了一步。”王弋一副看好戲的樣子,悠然道,“孤覺得學識靠死記硬背,不如靠耳濡目染,有袁美人在,孤還是很放心的。

不過你這麼一說,孤倒是想起了一些事情。

孤的箭法還算小有成就,可惜年幼時孤想要吃飽飯都是一個問題,耽誤了很多時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好在孤的幾個兒子倒是能夠吃飽,身體比較強壯,想必也能繼承孤的一些天分。

奈何孤不擅長教育,又想趁著孩兒們年幼,讓他們好好學習射箭,不知孔大夫可有人選?

也用不著箭術太厲害的人,和孤差不多就行了。”

孔圭差點被荀氏叔侄嚇死,他還沒見過王弋射箭,心想反正是君子六藝之一,既然搞不了荀氏,那就換一條路走,立即舉薦道“殿下,馬尚書乃是當世君子,君子六藝自然熟練。而且不日父子即將同殿為官,雖是一樁佳話,卻很容易招到閒言碎語,為了馬尚書的名聲著想,也為了諸位公子的未來,臣以為應當由馬尚書單人諸位公子的老師。”

“殿下,萬萬使不得。”馬日磾立即起身反對。

孔圭一聽就來勁了,立即說道“怎麼?馬尚書彆怪本官說話直,是舍不得禮部尚書這個高官嗎?”

“朝堂官員任免都是由吏部舉薦,殿下欽點,用得著你多嘴?”荀彧立即展開了反擊,“本官看來,孔大夫不如去禮部任職,好好學一學《禮》吧。殿下,禦史大夫都是這種水平,臣以為三年一次的官員考核,不如改成一年一次吧”

不得不說,孔圭是真的將荀彧惹毛了,對禦史台來了一發地圖炮,無差彆攻擊朝堂上每一位官員。

獲得的效果也十分顯著,所有官員都眼神不善地看向禦史們的位置,畢竟一二號人物做的決定,他們無力反抗,隻能怪罪那個誘發這個決定的目標。

雖說官員考核歸禮部管,最終還是要送到吏部的,誰也不想因為這點兒破事挨王弋的罵。

好在王弋並沒有同意荀彧的建議,他的注意力全在禦史台是不是真的想要挑起文武之爭上麵,如果是真的,那就很麻煩了。

禦史不像彆的官員,他們本身擁有非常高的豁免權,很多禦史家中並不富有,即便有錢的也不經商,而是依靠土地過活。

對於這些人,王弋很難從自身財富上下手,要不然得罪的人可太多了,就算是他也扛不住。

淡定……淡定……一步一步來,不能著急。

王弋不停地在心中提醒著自己,讓自己時時刻刻明白目前禦史集團還不是他的敵人,沒必要現在出手。

況且禦史們做得越多,露出的破綻也就越多,他手上不是就有一個禦史們送上來的把柄嗎?

隻要頂住禦史這一次的攻勢,日後他可以隨意拿捏他們。

“孔大夫,孤的箭術怎麼說也能在百步之內十箭射中十次靶心,不是孤小瞧了馬尚書,但孤的孩兒不求馳騁於萬軍之中,也不能和孤這個當爹的差得太遠吧?”王弋笑眯眯地給出了解釋。

孔圭聞言雙眼差點瞪出來,半天憋出一個字“呃?”

說到武藝,武將們可就不困了,周瑜根本沒給禦史台留麵子,直言道“殿下,禦史台諸位同僚文采斐然,想必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麵,對武藝一竅不通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術業有專攻嘛。

君子六藝是約束君子的,禦史台中的同僚們不通六藝也沒什麼大不了,他們的時間都用在了練習一手好文筆,將好事變小、小事變大、大事做壞、壞事做絕上麵了,沒時間學習六藝實屬正常。”

周瑜的話一出,其他在一旁嘲諷的武將都閉了嘴,他們除了幾句臟話也罵不出什麼花兒來,根本沒有周瑜這般攻擊力。

而禦史們本就是玩嘴皮子的高手,見到周瑜如此羞辱他們,當然不高興了,立即有人出言反駁“周將軍好狂妄的言論,我們禦史台不是君子,你們典軍府就是了?周將軍不會覺得君子六藝中隻有禦和射吧?就算比禦和射,典軍府也未必能勝過禦史台,諸位將軍騎馬確實是一把好手,可又有幾個人會駕車呢?哼,出身寒微不是你們的錯,但是口出狂言也要分場合。”

禦史的言論一下子點燃了武將們的情緒,立即有人挽起袖子就要在物理上和禦史們一較高下,卻迎來了禦史們更加犀利的嘲諷。

王弋在上麵看的有些無奈,所謂大朝菜市場,有嘴你就來。

大朝終究不是能夠決策朝政的地方,這才是大朝的日常,能夠做出決策的事情除非鬨得非常大,否則基本上沒什麼指望。

瞪了周瑜一眼,王弋示意他趕緊結束這場鬨劇,有這工夫爭吵,不如讓自己趕緊回去休息。


最新小说: 重生:清純轉校生表白我,校花哭慘了 強扭的校草酸又澀,重生她不追了 誰讓他塌房的!又騷又強還變態 頂級橫練天賦,你讓我玩大狙? 斬妖吞孽,北極驅邪! 穿越後,我隻能痛揍國足 苟命魔門:我靠氪命成大佬! 快穿:我,黑心蓮,專治白眼狼 大明國醫:從九族危機到洪武獨相 同時穿越:俺尋思這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