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四,玉堂值,五行爐中火。
宜安葬,忌結婚。
一晃十日過去,項稷回歸,便直接來到了中興閣內,正值學士教學之日,諸多學子俱在。
見到他現身,不少人都神色微動,似是收到了什麼風聲與消息般,麵露豔羨之色。
“聽說鯤兄受學院保舉,將任郎官,出任羽林郎了。”劉陽輕聲開口,感慨地位變換之快,這才一年啊,項稷便以書院為跳板直接要成羽林郎了。
荀衍摸了摸腰間掛著的玉竹佩環,不由頷首“以他的實力早已足夠,甚至羽林郎也低了些,但某些方麵卻比縣令等更有機遇。”
一旁的陳蛟閉口不言,眼底卻又有些異色,那可是有機會接近帝皇的位置,對於天下謀士而言,是一展抱負的好機會,但他們而今還未達五關,自然沒有從學院保舉畢業的資格。
項稷對負責講學的竹傘學士行了一禮便離去,轉到了諸子像所在,楊彪已在此地等候多時。
“師傅,事情已了,不曾有痕跡留下。”
他上前見過,道出了風雪山神廟之事,將攝魂無常等高手來馳援的消息也提了一嘴。
楊彪早已知曉,見狀卻提起了另一件事,轉過身來道“山河,此次宦官王萌等人被除,一些資源便空了出來,諸位學士已向朝廷舉薦,提你入廟堂,做郎官,今日便是詔令到的時候,你準備一番吧。”
羽林郎?
項稷心中一動,這是郎官,秩比三百石,無員,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補。
這就有些像是袁術的升遷之路了,不過對方是入職虎賁禁軍,與羽林齊平的存在,於出逃洛陽前做到了虎賁中郎將一職,秩比兩千石。
而對應的羽林中郎將掌宿衛侍從,武帝時期設置,統領羽林騎軍,是皇帝出行的侍從軍,羽林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亦取為王者羽翼之意,選的都是良家子弟與各州俊才。
其與虎賁軍的區彆便是一個算是內招,一個算是特招;而虎賁軍袁家安插了不少人手,楊氏自然不好涉足,便將項稷舉薦到了另一支羽林軍內。
“如此,我到涼州赴軍中也好有底子。”
項稷前去沐浴更衣,一路自朝歌奔波回來,也正可休息一二,但心中卻是思量起羽林軍一事來。
漢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營騎,亦掌從送次期門,後更名羽林騎,置令、丞。宣帝令中郎將騎都尉監羽林,謂之羽林中郎將,到了東漢,南軍名稱已不複存在,但是光祿勳和衛尉仍然存在;光祿勳下設七署,其中兩署羽林中郎將所屬羽林郎128人,為皇帝的宿衛侍從;羽林左、右監所屬羽林左騎800人、羽林右騎900人,擔任宿衛侍從和出充車騎。
這個職位對他而言,也隻是一個跳板,方便後續弘農楊氏的操作與升遷。
半個時辰後,便聞有車馬鑼鼓之聲響徹在長街上,喧囂直入中興閣內。
“這是朝廷的人手,領頭的那位似乎就是羽林中郎將啊,秩比兩千石,稱得上人物。”
“看樣子是書院內又有學子被舉薦升官了,不知是哪一位?”
長街上,看熱鬨的人越聚越多,皆是猜測起是哪一位學子升官。
“這般陣仗與來人,恐怕地位不會低,比較一番近來的人物便該知曉,除卻那位小霸王外,也再無彆人了,十五歲的五關武師,那可是光武中興以來都不曾有過的人物,不封賞可說不過去。”
很快便有人做出了判斷,覺得隻有拜了楊彪為師的項稷能有如此待遇了。
此話一出,頓時引起一片附和,畢竟其他學子可都還在四關層次爭渡,隻有他一騎絕塵,將眾人都遠遠甩在了身後。
而在中興閣內,眾學子自然也見到了這支隊伍,羽林中郎將到來,頒發詔令。
此刻,項稷也已換了一身紫袍,腰環百花爭豔玉帶,腳蹬青鱗踏雲長靴,金冠束發,眉眼銳利,整個人也多了幾分貴氣。
眼見眾人在此,羽林中郎將也不拖遝,直接宣讀詔令
【製詔內院學子楚稷:深執忠孝,明察天機。諸子雲:選賢任能、當泛而寬之,楚稷平涿縣之亂,察五溪蠻私通之信,挫叛軍解救諸家麟子,今以誌學之年功達五關,光武中興以來隻此一例,出在本朝以為吉兆,姿似昔年冠軍侯,受諸學士舉薦,禦尊五教在寬。今遣羽林中郎將授印綬,封為羽林郎,遷羽林右監,秩六百石。勉之勉之。】
不是羽林郎?而是羽林右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