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生行伍出身,對上買賣人段玉堂肯定露怯。
不過,各有所長,段玉堂不是來和顧長生做買賣的,而是尋求保護的,所以段玉堂不敢行差踏錯,反而放棄了商人那一套交際策略,開門見山的說道:“王爺,段某家裡的買賣是糧食,有道是民以食為天,百姓富足才能讓段家長遠發展,所以這糧食的買賣段某想要交出來。”
顧長生笑了:“段公深明大義,本王十分佩服,不過本王並不是生意人,做買賣不擅長。”
段玉堂心裡暗喜,果然如母親所料那般,要的不足,讓的有餘,自己要讓出來買賣,顧長生也真不含糊,直接說不擅長做買賣,意思不是不要,而是不做。不做沒關係,剛好自己來啊。
果然,顧長生又說:“糧食是根本,段公是這一道的行家,本王想要請教請教。”
段玉堂趕緊謙恭的低頭:“不敢,不敢,王爺儘管問,段某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顧長生點了點頭,問道:“燕地的糧食都有什麼?什麼最好賣呢?”
提到這個,段玉堂可就太有話說了,從糧食種類到產地,再到糧食的加工,一年四季根據百姓的飯鍋相應的販賣,利潤不用說,穩賺不賠是絕對的。
比如,冬日裡隻能依靠糧食和一些乾菜活命,比不起春夏秋三季都有野菜可以充饑,所以這個時候糙米價格就高很多,再就是麥子,帶著麩皮的麵粉價格雖然看著低廉,可窮人家就隻能靠這些活命,銷量是很大的,賺的錢也不少。
細化之下,米也分好多種,大米依靠遠途運輸而來,段家的路子在大明,這些大米都是從大明運過來的,價格可以說昂貴了,尋常百姓除了吃帶麩皮的麵粉之外,還有大豆和小米可以果脯。
也就是說燕地吃的主食就大米、小米、大豆和麵粉,至於其他的青菜到冬天是看不到的,百姓都是用野乾菜摻到主食中果腹的。
當然,貴族不同了,因為貴族這個階層裡還有許多肉類可以吃。
顧長生聽完,又問:“段公這些糧食都是從何而來?大明?”
段玉堂趕緊搖頭:“那可不成,咱們燕地到大明來回路途遙遠,就是這米在大明收上來,運送回到燕地要一年時間,可是不容易的,彆的都是咱們燕地產出,大戶手裡的糧食我收購上來就可以了。”
“原來如此。”顧長生的任務完成了,段玉堂開誠布公,顧長生也不會遮遮掩掩,提出來了讓段玉堂掌管燕地糧庫,並且成為客卿,主管燕地糧食這一塊。
這不是朝廷,隻是封地,所以客卿就是最大的禮遇了。
段玉堂受寵若驚,猛然起身又不知道該如何行禮,跪拜禮顯然不合適,正猶豫的時候,顧長生笑著拍了拍段玉堂的肩膀:“不必多禮,燕地要長治久安,更要讓百姓安居樂業,糧食穩,民心安,以後還要多多仰仗段公啊。”
到說不上感激涕零,可段玉堂卻得到了以前從不曾得到過的尊重,是來自於上位者的尊重,他知道自己這一步走的簡直是太對了。
等段玉堂離開後,顧長生立刻去見了牧北宸幾個人,把段玉堂的話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