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導半懂不懂的看完了這篇影評,發現網友下麵的留言基本都是一片問號:
“我們看的是同一部電影?”
“你彆說,還真彆說!本來就覺得《讓子彈飛》還有很多弄不清楚的地方,看了這篇影評,更迷糊了...”
“不行!我得去電影院再看一遍!”
“同去同去!”
王瀟的這篇影評不僅在網絡水軍的傳播下灑滿了各大論壇,也出現在線下各大紙媒,隨著它的傳播,第二天,《讓子彈飛》的票房再次上漲了一截。
這會兒,王瀟又發了第二篇影評——“為什麼師爺抱著的夫人是假的?”
“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鴻門宴回來的當天晚上,縣長夫人被黃四郎的槍手射殺在床上,師爺抱著屍體哭訴,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半張臉——那不是縣長夫人的臉...”
微博下麵又是一串問號:“我真沒注意!!!哪位吊大的說一下,死去的縣長夫人真的是替身嗎?”
“細節太多了吧?我還想去看一遍!”
“不是,你彆再說我們是細心的觀眾了!”
“嚴重懷疑王瀟偷看了江文的劇本!”
次日,《讓子彈飛》的排片再次上漲,王瀟再接再厲,繼續發出影評——“老七去哪兒了?”
“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注意到了,《讓子彈飛》片尾,老三和花姐帶著所有人背叛張麻子,自立門戶,前往魔都,鏡頭一轉,可以發現,之前一直跟著老三的老七卻不見了...”
微博下的觀眾已經習慣了:
“有這段?”
“記不清!”
“電影院?”
“去!”
自此,王瀟每天都會發出一篇影評:
“黃四郎的丫頭為什麼叫黛玉晴雯?”
“《讓子彈飛》中最大的贏家——花姐!”
“鴻門宴上的對話背後,到底是什麼意思?”
“師爺臨死前說的兩檔子事兒到底是什麼事兒?”
“鵝城通緝令上,為什麼把張麻子畫得像朱元璋?”
“決戰之夜,張麻子為什麼在鐵門上打出問號和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