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王瀟的眼光來看,這部片子比起原時空的版本有了很大的進步,特效更加精致逼真,畫風也是偏向於東方審美,而不是那種類似於《怪獸電力公司》的西式怪獸,劇情結構也更加緊湊...
現場的觀影氣氛也很好,基本上每隔幾分鐘,影廳裡就會爆發出一陣陣笑聲,對於這種低幼向的喜劇電影來說,觀眾笑了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了。
《捉妖記》稱不上是一部經典電影,但絕對是合格的商業電影,當天晚上,不少觀眾就在微博上貼出了好評:
“一部很成熟的娛樂電影,各種商業元素都有,幾個客串的配角也都非常有特點,而且都很出彩。整體借鑒好萊塢的東西還是很成功的,那些小把戲,歌舞,動作戲,童話式的人物和劇情,都很用心,3d的妖怪也很細致,聽說是取材自《山海經》...”
“畫風雖然是東方風格,但故事劇情還是有點西式奇幻的味道,顯得有點老套,但節奏一氣嗬成,情節跌宕起伏,充滿娛樂元素,特效做的也好,場麵雖不大但細節入神,之前還覺得胡巴醜,現在覺得超級萌...”
當然,也不是沒有罵得難聽的差評,但在頭幾天,大部分用戶基本上是見不到的,作為合作方,微博不會給差評推流...
至於那些影評網站,流量太小,影響不了大局...
第二天,各大媒體登出喜報:“《捉妖記》戰勝《煎餅俠》,首日票房為1.71億元,再次刷新華語片首映票房紀錄!”
昨晚是國產電影保護月的第三個周五,王瀟的名頭再大,也不可能讓同行們乖乖讓路,更何況,這片子還不是他拍的...
因此,有不少片子都在這一天上映,其中最大的對手就是搜狐,萬達和新麗傳媒合作投資的《煎餅俠》。
昨天,《捉妖記》的首映主持人不是一直以來的柳岩,而是主動請纓的春泥,就是因為柳岩是大鵬的多年好友,在《煎餅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提前請假去了隔壁“資敵”了。
《煎餅俠》雖然敗給了《捉妖記》,但首日票房也有1.4億,隻能算是小敗,在觀眾口碑上的崩盤才是真正的大敗...
“所以,這部電影的英文名是jan嗎?”
“這幾年出現一大堆又當導演又當編劇又想立牌坊的人,術業有專攻,連個故事都講不好,也敢來湊熱鬨。這電影就是為無厘頭而無厘頭的段子網絡劇,還要扯情懷!一堆明星貢獻了沒有必要的演出,根本笑不出來,或許是我笑點過高,但笑不出來的喜劇就是爛片...”
“也沒那麼爛,除了偷拍這招有創意,以及片子本身挺接地氣之外,70都在抄襲電影《包芬格計劃》,看完了電影才發現,驚喜都在預告片裡,作為喜劇,隻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動作戲跟過家家似的...”
這部電影是大鵬作為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在商業上,他背後有搜狐和萬達的支持,在人情上,他背後是東北圈的趙本山老師,起點太高了。
在眾多推手的發力下,《煎餅俠》的票房和熱度被抬的太高了,並不是電影本身的之戀能夠承載的...
也許,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一名新人導演明白了,電影最重要的就是,真誠的去講一個故事,後來成長起來的大鵬,也做到了這一點。
當然,未來是未來,現在是現在,現在的形勢就是,大批買票進場的觀眾覺得買票買虧了,電影不值這個價,憤怒的在網上大罵垃圾電影,大鵬原本因為拍短劇刷出來的名聲一落千丈...
這也導致了觀眾對他的不信任,就如同對趙燕子,按住了嗶嗶,快樂家族,黃小鳴等演員的不信任一樣,隻要他們的名字出現在電影海報上,就會勸退一批曾經被坑過的觀眾...
王瀟還是很看好大鵬的,他的作品風格很獨特,雖然打著小人物喜劇的旗號,但跟周星池的作品完全不是一回事。
周星池的很多經典電影,可以稱為現實主義題材悲喜劇,展現了真正底層老百姓的喜怒哀樂,用喜劇來解構悲劇。
而大鵬片中的主角其實都不能算底層人物,出現在他電影中的街舞,樂隊,搖滾,拍電影這些元素,是底層老百姓接觸不到這些東西,他的大部分電影更類似於那種“成人童話”的路子。
從影片上映第三天開始,口碑效應就逐漸顯現了,《煎餅俠》的上座率有明顯的下跌,把上座率當命根子的院線第一時間砍掉了一部分排片,補給了其他新上映的片子...
一周過去,《煎餅俠》的票房累計到了4億多,此時《捉妖記》的票房是前者的兩倍,已經接近十億了...
這個數字已經很高了,但比原時空的《捉妖記》還是差了不少,原因很簡單,王瀟沒像原時空一樣去偷票房...
原時空《捉妖記》上映期間,就有不少網友曝光電影票房有水分疑作假,人家不是空口白牙的說,人家有證據的:
安樂影業旗下的百老彙院線,給《捉妖記》進行了異常大規模的排片,時間基本都是早場或午夜場,但上座率卻達到了100,甚至有部分影廳上座率達到了108,合著大早上或者淩晨,影廳不僅爆滿,還特麼有十幾個人原價買票進場站著看是吧?
這還不算什麼,最離譜的是,時長120分鐘的《捉妖記》,有時候在同一影廳每隔十五分鐘就有新的一批觀眾進場,這影廳是十倍速放映的嗎?
買票房這個事兒吧,在業內其實是公開的秘密,算是潛規則的一種。
片方為了名聲,偶爾會出錢刷一點票房,就跟未來直播間裡那些看似是大哥,其實是托兒的人一樣,把氛圍搞上去,賺路人的錢...
至於刷票房的錢,那自然是院線的“內部團購價”,大家好商量...
上麵主要打擊的是“偷票房”的事兒,這種真金白銀刷票房的行為,屬於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所以上麵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逼近票房數據上去了,也算政績嘛...
在互聯網時代到來後,票房信息的透明度高了,但這種刷票房的“生意”反而更加火爆了,原因也很簡單,互聯網思維嘛...做數據嘛...
隻要數據好看,就能在市場上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就能讓上市公司的股價節節攀升,刷票房那點錢,跟股市上賺的錢一比,那真的是,就值一根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