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章 雅音正宗_東晉烽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武俠修真 > 東晉烽火 > 029章 雅音正宗

029章 雅音正宗(1 / 1)

東晉烽火!

周撫剛強有毅力,有其父之風,但統領軍隊能力卻不及其父。曾任丞相掾。太興三年(320年)周訪去世後,周撫在服喪後承襲其父尋陽縣開國侯爵位,並官拜鷹揚將軍、武昌太守。及後,駐鎮武昌的大將軍王敦任命周撫為自己的從事中郎,與鄧嶽同為其爪牙。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舉兵進攻建康,王敦之亂爆發。同年王敦攻陷建康,把持朝政,並命襄陽太守周慮(周訪的族人)殺死不支持自己舉兵的梁州刺史甘卓。周撫則被王敦任命為南中郎將、督沔北諸軍事,代甘卓鎮守沔中地區。

這次鄧嶽前來襄陽,是想打聽劉家村的事情,畢竟劉家竄起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是福是禍還說必定,這次就是想看看劉家村能否為自己所用。

周撫非常高興鄧嶽的到來,大家都是王敦郡公府上的少壯派,彼此之間的關係不錯,特彆是聽說鄧嶽不久即將高升,由衷地為鄧嶽高興。周撫把鄧嶽請到自己府內,讓夫人和孩子和鄧嶽見麵,寒暄過後,大家坐下來談事。

鄧嶽發現外麵寒冷,屋內卻溫暖如春,卻不見火盆,奇道“道和(周撫字道和),沒見你燒炭,屋裡怎麼這麼暖和?”

鄧嶽指著牆壁邊的一排鐵器,笑道“那東西叫暖氣片,裡麵通熱水,把熱量散發出來,屋裡又暖和又乾淨,還沒有煤炭中毒的危險,真是不錯。”

鄧嶽興趣大增,仔細詢問暖氣片的工作原理,又到屋外看了看鍋爐,道“真是奇思妙想,郡公年紀大了,要有這個這個暖氣就好了。這是誰想出來的?”

“還有誰!劉家村的九郎啊!”

九郎?早該想到是他了。現在劉家的新物品越來越多,讓人眼花繚亂,難道這天底下真有神授技法?都是獨門生意,劉家現在賺大錢了,就連遠在姑墩的郡公也動心了。

對於鄧嶽的疑慮,周撫解釋道“劉家花樣百出,我也有所關注。劉家是因為有一個少年劉丹今年大病一場,差點早夭,病愈後智慧大開,通曉百工,劉家的這些新鮮玩意兒都是此小子鼓搗出來的。現在劉家村開辦學校,編練童子軍,我也有所耳聞,我這裡還有學校的教材,你可以拿去看看。學校現在招收了一千多人,都是七歲以上的娃娃,童子軍是十五歲的本地農家子弟,大概不到一千人。學校可以開啟民智,童子軍的目的也是守護一方鄉土。”

周撫說道這裡,停頓了一會,繼續道“至於主公考慮的把劉家的產業全部吞下,這可不容易,現在劉家能賺錢,大家都眼紅,隻是劉家修築了幾個塢堡,有一千部曲,新招收了幾千青壯做工,待遇優厚,隨時可以武裝成軍,要拿下來可不容易。襄陽這些土豪大都修築塢堡,守望相助,牽一發而動全身,光靠武力解決不了。再說這個劉家以商賈起家,從不拖欠稅款,隻想著悶聲發財,不足為慮。”

鄧嶽看著手中的教材,拚音,算數,地理,曆史……,這些都是新版書,用毛邊紙印刷的,紙質細膩,薄而鬆軟,呈淡黃色,比原來的蔡倫紙的質量好多了。劉家村不但出版了教材,還有《三字經》、《弟子規》等一些蒙學教材,影響極大。劉家提倡的律詩,對聯在建康掀起了一股旋風,受到大家的追捧。特彆是那首律詩《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儘長江滾滾來。”被認為是律

詩第一,難以超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竟然做出這等好詩,讓人汗顏啊。

最近劉家的幾個小子開始倡議編寫《新新字典》,在建康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即使是最為矜持的深潛水底的幾個老甲魚被炸出來了,紛紛出動,要在其中占一席之地。這是名垂千古的盛事,誰也不會客氣,而且據說劉家還會編寫一本《世說新語》,會把所有編輯家中的典故軼事都寫錄進去,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呀!

後世的《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後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彆,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世說新語》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曆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和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儘符合史實。

一個人想要流傳千古,當然需要載入史冊,問題是一般人沒有這個資格在國史立傳呀,於是屬於野史的《世說》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你要不能在裡麵露臉,百年之後誰還記得起你?比如習鑿齒寫得《襄陽耆舊記》,如果不是這本書,當年襄陽所發生的那些人那些事有誰知道?這等於給他們立傳了。於是京城裡為爭奪一個編輯的名額,可謂打出了腦漿,南方顧、陸、朱、張等家族也毫不示弱,爭先恐後。至於發起人劉氏兄弟和習嘏,早被人涼在一旁。

一個多月過去,大家通過角逐,好不容易弄出一份名單,王導為主編,副主編為庾亮、紀瞻,其他編輯被南北士族瓜分殫儘。回頭一看,劉氏兄弟不見了,還有習嘏也不見蹤影。這可不好辦,沒有他們誰給出版呀?於是一路追到襄陽來。

到了襄陽,劉氏兄弟的態度特彆強硬要不你們讓出名額,要不你們自個兒玩去,咱不陪你們玩了,想要出版?等下輩子吧!於是一夥文人開始在劉家嘰嘰喳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示之以威,劉氏兄弟油鹽不進,根本不鳥他們。最後還是建康的一幫人讓步,副主編改為三人,增習嘏為副編輯,劉家兄弟四人太多,最多兩個名額,劉昊、劉江上版任編輯,《新新字典》改名叫《雅音正宗》。

這些讀書人煥發出從未有過的熱情,編輯名額不夠,不是還有審核嗎、還有校對嗎?建康一幫人也說動劉家,《世說新語》增加名額,把所有參與編輯審核的人員都寫錄進去。於是皆大歡喜,大家都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編寫中來,都恨不得明天就能看到自己的大名流傳大江南北各個角落。

這個時候大家開始重視印刷術這個新生事物,聽說劉家用的是活字印刷,有人就開始動腦筋了,自家是不是也弄一套活字?大家都看到了印刷術這個利器,你看劉家就是一個土鱉,因為有這個東西,家族能和各大世家相提並論,這是出名的捷徑啊!

因為《雅音正宗》這本字典卷起的風浪,劉家在各地書店的書籍被橫掃一空,供不應求。《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不用仔細琢磨就知道這是好東西,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隻是這百家姓“劉錢孫李,周吳鄭王。”怎麼第一姓是“劉”姓呢?也難怪,這劉家不是姓劉嗎?再說大漢帝國是劉邦開創的,劉家占第一位也是有道理的,雖然漢朝已經滅亡,但是在大家的心裡還是有分量的。而且這魏氏和司馬氏得位

不正,現在大家也不認為司馬氏繼承了漢朝的正統。

隻是這“錢”姓是什麼鬼,竟然據第二位?就連京城的皇家也提出抗議,這司馬複姓和其他複姓都放在後麵,沒這樣糟蹋人的,竟然不把皇家放在眼裡。

除了百家姓引起爭執,很多的士族和讀書人拿著自己的或者自己家人寫得筆記、著作要求出版。其中寺廟裡的僧人也極其敏感,派出弟子到劉家村要求印佛經。

以前有一個說法,就是抄寫佛經有多少功德,就是因為當年沒有印刷術,大家手上的佛經非常難得。特彆是佛經,動輒幾萬幾十萬字。根據經典記載。龍樹菩薩從龍宮取回的《華嚴經》,是十萬偈。四句為一偈,大家想一想那得多少萬字。

除了廟裡的僧人,天師道也派人過來洽談,要求印刷天師道的經典,被劉家以業務繁忙拒絕。劉丹打壓他們還來不及,怎麼會助紂為虐?

現在劉丹的老媽新招收了一千多的童工,開始教他們讀書寫字,因為排版工人不識字可不行,這個舉措把襄陽的流浪兒童幾乎橫掃一空。夫人同時招聘了一百名教書先生,除了教書,這些人還要排字,當然拿兩份工資,很多南來的讀書人終於找到一個不錯的地方可以養家糊口。雖然這個職業沒有地位,但是形勢比人強啊,饑寒交迫、生死存亡之際,也隻好放下架子當起了教書匠。劉丹開辦的學校的一些教師和學生也到排字車間賺外快,這樣極大地緩解了印刷廠的民工荒,這個時候孫氏才發現自己這個兒子當初堅持辦學是多麼的英明。

這次鄧嶽到襄陽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王敦想給自己弄一個副主編的名額,主編就不用想了,自己弟弟王導的名額撼動不了。因為王敦沒有兒子,他想把自己的弟弟王含的兒子王應過繼到自己膝下,所以他還想給王應一個編輯的名額。因為王敦兵犯建康、誅殺大臣、威逼皇帝,名聲太臭,所以大家都有意無意把他排斥在外。王敦給王導寫信提這個要求,卻碰了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這個時候王敦不好來蠻的,因為這是一件民間文化盛事,吃相不能太難看,所以他想讓劉家在書籍排版的時候把自己的名字排上去,這樣既成事實,木已成舟,大家無可奈何,最多痛罵幾句,隻是這劉家就要擔負起罵名來了。除此之外,王敦還想出一本書,把王家的先輩和自己的詩賦、文章和趣事都整理出來,流傳百世。

“你知道這劉家還出售刀劍這些武器嗎?”鄧嶽問道。

“當然知道。”周撫說完,讓侍者從屋內拿出一把寶劍。寶劍的劍鞘及劍柄都是用花梨木製作。這種花梨木,質地堅韌,紋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飾以銀、銅,更使龍泉寶劍錦上添花。周撫抽出劍身,劍身有七星標誌和飛龍圖案。侍者拿出五枚銅板放在桌上,周撫不費力地將疊在一起的六個銅板劈成兩片,而劍刃不卷,可謂削鐵如泥。鄧嶽接過寶劍一看,隻見劍身青光耀眼,流光溢彩,渾渾如水之溢於溏,有著百煉鋼特有的花紋。

百煉鋼一般都有花紋,有的的花紋形態有如流水,有似彩雲,或象菊花,或類似木紋等等,花紋鋼就是最原始形態的複合鋼,是通過半熔化形式,利用疊打,熱鍛或熱軋,冷軋,加工成形工藝,控製材料內部密度與結合處碳量,達到鋼材內部不同大小顆粒的結晶體的熔合。


最新小说: 穿書七零小嬌媚,絕嗣京少寵上天 綜穿偶像劇,從花非花霧非霧開始 我的心路與腳步 婚夜正濃 重生八零:我靠預知發家了 軍王教官之貪財女相師 開掛了吧?在國運戰場裡養老 回到初二時 星際真千金養崽日常 救了被女配虐待的小可憐後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