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為皇上立生祠一事,卻是從無先例!
一則是因為,立生祠是為了讓祈禱者禳禍,祈福,報恩,而對於被供奉者,則是享用祭祀與香火。
正因如此,古來立生祠也隨之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那便是,被供奉的官員,必須是在卸任之後,方可以由百姓請願,繼而由地方官員上報,再由皇上審批允準,最後才可以落建。
可是,誰敢讓皇上卸任?
再者,其二是因為,立生祠是為了歌頌、彰顯官員的政績與功德。
而九五之尊的政績,需放眼全天下,並非拘泥於一州一府,更何況,帝王的政績,又豈是那些平頭百姓可以評說的?
帝王是九五之尊、是天子,其權力來自於上天。
是以,所有的功德與表彰,也隻能來自於上天。
於是,又有人牽頭,要三州之地的百姓齊齊上萬民書請願,懇求皇上順應民意,於泰山封禪,以告天下太平!
兗州的奏折,很快便六百裡加急,不過幾日的工夫,就送到了皇上的禦書案上。
彼時,吏部尚書楊峰正好拿著九品中正製的評選人名單,交由皇上做最後決斷。
皇上看完兗州呈送上來的奏折時,嘴上雖然說著“不像話、胡鬨”之言,可是,任誰都看得出來,皇上的心中與臉上,皆是毫不掩飾的欣喜。
“喏,楊愛卿,你也看一看吧。”
“是。”
楊峰上前一步,雙手接過皇上遞來的奏折,小心翼翼展開後,仔細閱覽。
奏折上全是對皇上的褒譽與敬服!
三州之地從民生凋敝、民怨沸騰,到如今的欣欣向榮、安居樂業,奏折之上字字不提秦修寅與楊冉冉,可這前後的巨大變化,卻全部得益於他們二人。
一個潛下心來踏實辦差、為國為民,不爭不搶的兒子,皇上如何能不偏寵偏愛?
更何況,秦修寅在前麵衝鋒陷陣、兢兢業業,皇上則穩居廟堂,得享美名,加之,還有一個不成器的秦飛宇在跟前礙眼、做對比。
二者,優勝劣汰,高下立見。
楊峰將奏折放回皇上麵前,退回原位後,深鞠一躬,由衷慨歎。
“聖上仁德賢明,百姓感恩擁戴,我朝必定河清海晏,四海升平!臣覺得,皇上不妨順應民意,著手準備泰山封禪,以彰顯天恩浩蕩、功德無量。”
皇上麵露喜色,卻並沒有應下此事。
即便真的要泰山封禪,也不能隻有三州之地的百姓上萬民書。
緊接著,皇上出其不意,忽然朗聲笑了起來,聽似彆有深意,但又莫名其妙地說道。
“楊愛卿,你養了好女兒呀!”
“皇上……此言何意?小女傷重未愈,現如今仍舊癡傻瘋癲。不知……她可是又犯病了,給九皇子添了什麼麻煩?”
“楊愛卿莫急,朕的意思是……冉冉是個有福氣的!想來,老九也是沾了她的福氣呢!”
可不是嘛!
從前,楊冉冉與太子在一起的時候,太子因為她的舍生忘死,才得以死裡逃生。
現下,楊冉冉與秦修寅在一起,又能助秦修寅直上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