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十四歲的年齡,終於依依不舍告彆戰場。
趙禥除去前麵夭折的四個兒子,還有三個兒子。
嫡長子趙?,即德佑皇帝,就是臨安開門請降的那位。後來雖然遁入佛門,但終究還是難逃一死。
(前麵四個哥哥夭折了,所以排行老六的趙?就成了嫡長子。)
趙昰,宋度宗的庶長子,其生母便是楊太後。
(趙昰比趙?大兩歲,但不是嫡出。)
趙昺為第七子。
宋末三帝,宋恭帝趙?投降,宋端宗趙昰落海而死,最後一位皇帝宋末帝趙昺則死於崖山海戰。
排行老七,故而在生人麵前,武壘等人稱呼趙昺為“七少爺”。
客棧門口,上書“天涯第一棧”的旗幟隨風飄動。
“這位客官,您裡麵請。”
頭上戴著一頂小二帽,肩上搭著一條白抹布的店小二,正站在門外招攬著生意。
“少爺,您看?”武壘問道。
“本少爺又不挑食,你自己看著辦吧。”趙昺對武壘說道。
店小二一看對麵來了二十多人,各個騎著良馬。
領頭的雖然是個少年,但衣著不凡,一看就是非富即貴的主兒。
店小二不敢怠慢,連忙迎上去:“眾位好漢,裡麵請,快裡麵請。敢問各位好漢是打火呢,還是住店?”
古裝劇經常看到店小二在那吆喝,打尖還是住店?
至少在明朝以前是沒有打尖這個說法的。
宋元時期隻有“打火”這種說法。
所謂打火,就是用火石點火做飯的意思。
南北朝時期,當時的軍隊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十人為一火。
久而久之,吃飯就被稱為“打火”。
《木蘭辭》中,有一句:“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這個“火伴”指的就是吃一個灶的戰友。
《紅樓夢》第十五回:“忽見寶玉的小廝跑來,請他去打尖。”
人民文學出版社82年3月版的《紅樓夢》一書,注解為:“在旅途或勞作中間休息、飲食,俗稱‘打尖’。”
“先把你們上好的酒菜準備三桌。”趙昺開口說道。
“得嘞。”
“三桌上好的酒菜。”店小二一看大生意來了,滿臉笑容,拉著長腔說道。
說話間,趕緊取下肩膀上的抹布,在三張桌子上使勁地擦拭著。
“少爺,您請坐。”
“都坐下吧。”趙昺說道。
“小二,你們這有冰粥麼?”
“有,有,客官您需要多少份?”
“先給我家少爺來一份上好的,其他人一人一碗。”
“得嘞,上好奶酪冰粥一碗。上好冰粥二十八碗。”店小二對著後堂吆喝道。
時間不長,一盤盤紅燒肉、炙雞、鵝鴨排蒸、燉羊、青龍蝦,蓴菜筍、鹽芥、拌生菜等素菜也被端了上來。
飯食極為豐盛。
臨近午時,來吃飯的人逐漸多了起來,一時間客棧變得吵吵嚷嚷。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多情自古傷離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一名年輕而又婀娜多姿的擦坐抱著琵琶,坐在角落裡的椅子上,輕聲彈唱著。
優美的歌聲傳來,如翠鳥彈水,又如黃鶯吟鳴。
給食客們帶來了無儘地遐想,讓人甘願在她美妙的歌聲裡流連、沉淪。
“擦坐”指的是宋朝時期在酒樓、客棧裡麵賣唱的歌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