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是一刀比一刀狠!
朝廷所有人都知道了,西北其實早就已經想好要反,隻是之前精兵去了突厥王都,才一直表現得曖昧不清,這人一回來,就立馬翻臉,是要將大昊皇帝的臉麵以及朝廷的臉麵都扔到地上踩啊!
這種時候,皇帝要出兵攻打西北,朝廷大臣們都默認了。
皇帝做的那些缺德事他們可以以後慢慢再算,但西北這樣堂而皇之的起兵造反搞獨立,要是不鎮壓下去,以後朝廷還有什麼威信?
可大家夥萬萬沒想到的是,號稱軍備精良的二十萬京軍,竟然在西北栽了狠狠的一個大跟頭,非但沒能鎮壓對方,還被對方弄走了五六萬人,隻剩下六七萬人灰溜溜的回來了。
這消息傳回來,彆說皇帝生氣了,就是刑部尚書私底下也要罵一聲無能之輩。
但現在這火竟然燒到了自己頭上,刑部尚書就覺得很不美妙了。
他當然不能直說是皇帝之前一直壓著才導致這個案子沒能了結,更何況,之前是想拉攏林家人,所以要給林國公平反,現在林家都反了,他們要是再給林國公平反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刑部尚書立馬說道“微臣剛剛翻閱案卷,發現有幾處可疑,那牧稷隻怕並非是故意陷害鎮國公府,而是鎮國公府的同謀,微臣請皇上再給微臣一點時間,微臣定會徹查此案。”
皇帝聞言這才稍稍緩了臉色“既是如此,那就趕緊把這件事調查清楚,朕再給你一天的時間,務必結案。”
刑部尚書心裡暗罵皇帝殘害忠臣的心思簡直是連遮掩都不遮掩了,但眼下也無法,他們隻能夠死死的將罪名扣在鎮國公府頭上,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夠始終站在大義。
至於以後,自然是要等以後再說。
反正不管如何,眼下皇帝是不能出事的,要不然的話豈不是坐實了皇帝勾結突厥陷害忠臣的罪名?那他們這些大臣呢?又能好到哪裡去?
倒還不如先將那些叛軍鎮壓下去,而後暗中籌謀,趁機發動宮變,逼迫皇帝退位,重新換個皇帝上來,如此皇室和朝廷也就都有了顏麵。
刑部尚書從禦書房出來,出宮的路上遇到丞相,兩人對視了一眼,都有了模切。
焉知皇帝也不是蠢的,他自然也清楚那些朝臣們在打什麼主意,他臉色陰沉的吩咐新指揮使“給朕盯著那些皇子和朝臣,誰要是敢動歪心思,就彆怪真不客氣!”
皇帝殺氣騰騰。
想將他從皇位上拉下來,是絕對不可能的。
“臣遵命。”新指揮使領命下去。
皇帝吩咐小太監“傳丞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等。”
西北那邊骨頭硬,他啃不了,寧王這個小癟三也敢造反,弄不死他!
皇帝決定了,就拿寧王開刀。
朝廷這邊很快就又跟寧王乾了起來。
對此西北是樂見其成的。
雖然京軍很水,但若他們真的就這麼去攻打京城,那最後肯定是要被摔個大跟頭的。
就跟之前的突厥人一樣,突厥王帶領的突厥精騎兵不厲害嗎?
厲害!
但厲害又怎麼樣呢?
京城到底是大昊的都城,城牆高聳入雲,還有駐守的精兵,易守難攻,就是最精良的突厥精騎兵也沒有辦法。
畢竟他們是遠途而來,人乏馬困不說,糧草供應不充足,隻適合打突擊戰,不適合打持久戰,要不是大昊皇帝慫,最後竟然還給突厥王賠錢,要不然一邊耗著突厥王一邊調兵入京,前後夾擊,突厥王也隻能夠狼狽而走。
所以這會兒朝廷跟寧王打起來好啊,他們打起來了,就沒有時間和精力放在西北上了,西北正好可以趁此發展。
隻不過另一個消息就真的是將人給惡心壞了。
之前皇帝派曹公公帶聖旨來,還口口聲聲說是冤枉了鎮國公府,要給他們平反,現在西北獨立的消息一傳出去,立馬又變成牧稷跟鎮國公是一夥的,俱都是通敵賣國之徒。
受鎮國公府和平陽侯府的牽連,林氏和牧氏兩族族人都被牽連,滿門抄斬!
牧氏一族就不說了,牧稷依舊是他們的族人,他們受牧稷的牽連,沒辦法,至於林氏一族之前都已經將鎮國公府一脈給逐出族了,為何又被牽連了呢?
原來之前林晚收複西北,重創突厥精騎兵,生擒突厥王,瞬間成了大昊的英雄,不僅備受老百姓們的擁戴,就是皇帝和朝臣們也都欣喜萬分,張羅著要給鎮國公翻案,恢複鎮國公的名譽,不難想象,西北那位林將軍一進京城,必定會被皇帝歸還爵位以及府邸,也會給予高官厚祿,鎮國公府一脈的榮光將會一如既往。
林氏現任族長見狀就坐不住,找來幾個族老一商議,都覺得要趁著那位林將軍進城之前,將鎮國公府一脈重新寫回到族譜才行,要不然的話,以後他們跟鎮國公府一脈就是兩族的人,他們可就沾不到國公府的光了。
之前沾著國公府的光,他們都活得有滋有味的,以後要是不能繼續巴著國公府吸血,如何能行?
於是這一拍即合,當即開祠堂,重新將國公府這一支給寫回去了。
你說族譜的事情怎麼能這麼兒戲?
唉,其實他們之前也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的,可鎮國公的罪名太大了,一個不慎整個宗族就要填進去了,是以族內不得不忍痛割舍,如今既然洗脫罪名了,那當然是要一家團聚啦。
國公府一脈向來仁義,肯定不會計較這點兒小事的是不是?
啊呸!
林晚要是知道,絕對要唾他們一臉。
林晚倒也不覺得之前他們跟國公府一脈撇清有什麼不對,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能讓他們避開一場滅族危機,也是好事。
可你做人不能太勢利。
我有難的時候你跑得遠遠的,嫌棄我驅逐我,眼見我又恢複榮光了,就上來勾肩搭背哥倆好,想得太美。
正是因為林氏一族的勢利眼,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重新將鎮國公一脈寫了回去,被滿腔怒火的皇帝抓住了把柄,直接當做鎮國公府的族人全都拉去抄斬了。
消息傳到西北,林世子和林晚都無語了。
林世子歎息“這都是什麼事兒啊!”
當初林氏將他們逐出宗族,林世子心寒,卻能接受,也正是因為如此,林晚對外發討伐皇帝的檄文以及宣布西北獨立前,林世子也沒派人去京城將林氏一族先接出來。
這古代就是這樣,都已經不在一個族譜了,你就牽連不到人家頭上,要不然這規矩可就亂了。
可誰能想到,這林氏一族,竟然又將他們給寫回去了呢?
也不想想,你在人家危難時刻將人逐出宗族,人家就算是能夠理解,也肯定會心寒,不會輕易願意回去的,所以林氏重寫回去,若是林世子肯承認也就罷了,若是林世子不承認,那就是一個笑話了。
而林世子會承認嗎?
那肯定是不承認的。
林晚倒是一點兒都不同情林氏那些人“都是自找的。”
林晚望向林世子“不過大哥,怎麼說也曾經是咱們的族人,總不能讓人白白的死了,您就替他們寫個檄文,討伐一下狗皇帝吧。”
林氏被抓的時候,肯定會將原委說明的,哪怕會被罵,但也不至於就丟了性命,但狗皇帝置之不理,那就是殘暴不仁了,正好以此來批判他一頓,也好讓天下豪族看看這皇帝到底是個什麼人才,連最起碼的綱常都不守了。
小心謹慎點罷了。
林世子明白林晚的意思“行,我回頭就寫。”
“不過,你之前提議的,簡化文字,重訂度衡量,是不是再商議商議?”林世子想起林晚之前的提議,皺起了眉頭“現在我們使用的文字乃是老祖宗傳承下來,豈能隨意更改?更何況那度衡量,自從秦統一六國,重訂度衡量之後,便一直沿用下來,千百年來老百姓都已經習慣了,你再更改,豈不是多此一舉?”
西北城要重建,城牆以及城市都要重新修建,屯田也要種植,商業要恢複,這些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可即使如此,還是困難重重,說到底,是因為他們人太少了。
不僅僅是人口稀缺,人才也極度稀缺。
林晚因此在軍中開設了識字班,讓人專門去教那些大字不識的武將認字,這樣以後也能夠慢慢的從中抽調一部分人到各個文職崗位去,被全都擠在武職崗位,造成文武嚴重的不調,可是很多武將說到上課就頭疼,能夠堅持下來的根本就不多。
針對這種情況,林晚便趁勢提出要將文字簡化,重訂度衡量。
那些武官倒是讚成得很,畢竟現在的那些文字實在是太複雜了,他們真的是看著頭疼,如果能夠去掉一些筆畫,精簡下來,說不定他們學起來就容易多了呢?
但此舉遭到了以林世子為首的文官反對。
哦,現在林世子主要從事的是文職工作。
“怎麼會多此一舉呢?”林晚笑道“咱們現在使用的文字的確是祖宗流傳下來的,好是好,唯一一點不好,筆畫實在是太多了,實在是不利於傳播。大哥你沒發現嗎?即使咱們在軍中開辦了認字班,但是願意學認字以及能夠堅持下去的人都不多,這其中固然有資質以及毅力的問題,但文字太過於複雜讓他們很難記憶也是一個問題。”
林世子當然知道,但是不以為然“那又如何?若是連這樣的困難都克服不了,又如何能承托重任?”
“但是大哥,我們需要人才!”林晚攤手“我們西北城目前認字的人不多,許多文職工作都找不到人來做,我們固然可以讓大嫂她們頂替上去,但就算是這樣,我們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儘快培養起我們需要的人才。”
“還有一點便是,大哥,統一的文字,能夠凝聚人心!”林晚道“如果我們西北有我們自己的簡化文字,以後更多西北的大人以及孩子能夠接受教育,認字讀書給我們添加更多的人才不說,我們擁有同一種文字,可以將整個西北的人心都凝結成一塊,無人可以打破。”
“可以後我們還是要走出西北的。”林世子可不會被她忽悠的。
“那就帶著我們西北的文字,卻替代覆蓋之前的文字。”林晚說“到時候我們可以開設更多的識字班,不僅僅是小孩子,甚至還有大人,等到更多老百姓都能夠輕易的學會認字之後,他們便會對我們有更大的認同之心。”
“最為重要的是,大哥,此舉是我們林家提出的,這將會是我們林家的功績,足以讓我們林家名垂千古。”林晚道。
“也有可能是遺臭萬年。”
林晚拍桌子“總而言之,這件事我是一定要去做的。大哥,你就給一句話,你支不支持我?!”
林世子看著瞬間凶起來的妹妹,無奈“我能說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