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好幾個月的發酵,水泥和玻璃早已經傳至江南,江南富商早就對玻璃垂涎三尺,見得她前來投資,便是江南布政使也親自抽時間與她見麵,給予各種方便,最終林晚選定了新廠址,在江南開設了水泥以及玻璃分廠等分廠。
林晚忙完江南分廠的事情,還未回京,便接到西北統帥的書信,邀請她前去西北見水泥分廠。
東北分廠早就已經建成並且投入生產,所出水泥儘皆賣給了東北軍,用以修建城牆,西北統帥聽聞此事並沒有盲目向林晚訂購,而是先派了人去東北打聽,親眼見過水泥的神效,這才徹底心動,便也想請林晚來西北建立分廠。
林晚跟永靖侯商議,永靖侯自是支持她的,皆因為他當初鎮守東北,很是知曉邊關的困苦,也知曉城牆的重要性,若是邊關有了水泥,城牆穩固,則更可禦敵於關外。
這些情況林晚自是知曉,她隻是擔心永靖侯會有意見,因為這一次她去西北,永靖侯便不好再隨著她一道過去了。
“無事,我在京城等你。”永靖侯自是支持她的。
林晚便給皇帝修書一封,便轉道去了西北,西北統帥親自接待她,而後皇帝給她回信,允她在西北建廠,林晚便很快定下了建廠各項事宜,完事後便將事情交付下麵的人,自己回京去了。
此後一整年幾乎都在擴張中,玻璃因為太過昂貴,並不是所有州府都用得起,是以林晚隻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州府開設分廠,除了繼續生產普通玻璃之外,林晚也在次年推出了玻璃的其餘產品,如一些藝術品,還有瓶瓶罐罐等,俱都很受歡迎,訂單再次激增,產量一提再提,利潤自然也是步步高漲。
水泥廠他們走的其實是薄利多銷路子,因為水泥主要是用於基礎建設,就是它再便宜,相對於普通人家來說依舊是昂貴的,因此訂單主要是來自朝廷,如此林晚自是不能殺雞取卵,且她本身也希望大林朝的基礎建設能夠搞得更好一些,但即便如此,利潤也是極大的。
除了水泥廠和玻璃廠,林晚還開設了磚廠和石灰膏廠,甚至還著人研製瓷磚,三個月研製成功,增設瓷磚廠。
年底盤賬,利潤高達幾十萬,上交國庫的稅款都十幾萬,可謂是驚人。
不過賺得多也花得多,賺回來的錢幾乎全都投入新的建設中了。
接下來三年,林晚繼續擴張,他們的建築材料幾乎占領了百分之八十的市場份額,因而第三年,林晚實現了此前對皇帝的承諾,年入百萬。
幾十萬入庫,皇帝從來都沒這般富裕過,晚上睡覺都笑醒幾回。
內庫有錢,他也不必花點錢便看戶部尚書的臉色,做些什麼都好辦。
林晚也開心,分紅了,她可以投入更多的財力到孤兒院。
因為她要建造的福利院,並不僅僅隻是將孩子們撫養長大便可,而是儘可能的給他們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最起碼也要讓他們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說白了,這福利院不僅僅是做慈善,同時林晚也是在為自己挑選培養人才。
畢竟她的攤子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才隻會越來越多,從外麵招聘是一種渠道,但忠心程度肯定是不夠的,從小培養的自然是要更好一些。
這樣做雖然顯得有些功利,但孩子們卻也實實在在的從中得了好處,他們算是互惠互利的關係吧。
正是因為她建設福利院是真心實意的想幫到那些孩子,她推行的步伐便放得很慢,以免因為急於擴張反而把事情弄得很糟糕。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三年來她隻在三個地方開辦了長樂福利院。
一個是京城,這不用說,第一家便是在京城開設的。
第二家則是在東北,東北因為時有敵寇犯邊,因而多有戰鬥,一有戰鬥便免不了留下孤兒,因此林晚哪裡都不去開,先去東北開了,便是想幫幫這些孤兒。
當然,這其中自然也是有永靖侯的原因。
永靖侯曾為東北統帥,心裡自是也最牽掛東北子民,林晚此舉讓他深受感動,對林晚的事業也越發的支持。
第三家則是開設在西北。
西北的情況跟東北差不多,因此林晚將第三家福利院開在西北。
這兩處的福利院也是最大的,每年耗費都極大,因此林晚目前暫時還沒有繼續對外擴張的打算。
不過對人販子的打擊她卻是一直都有做的,皇帝也深知她的心結,因此也一次次下旨打擊人販子,如此令得大林朝的人販子深受重創,民間安定了許多。
分紅後,由林晚宣布,以商會名義成立大林學科大獎,專門獎勵那些為學科做出大貢獻之人,暫分為文學獎,算學獎,格物獎,建築獎,農學獎,三年評定一次,獲獎者皆可活得黃金千兩。若有開山立派者,不但將其學派納入獎項,並將獎勵黃金萬兩給創始人,助其將學科發揚光大。
當然,如果某學科當年並無出色足以獲獎者,則當年取消該獎項,如若連續三屆無人獲獎,則會召開會議商討是否取消該學科獎項。
流程為頒獎典禮在六月舉行,而上一年正月則可投稿,至十二月止。當年三月會宣布通過第一輪的參與者名單,而後將作品公示,並發送請帖,邀請參與者前往京城參加頒獎大典,六月頒獎大典召開。
前後一年半時間。
此事一出,大林朝上下一片嘩然。
黃金千兩,那就是白銀一萬兩!
這對於世家大族來說不算什麼,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一萬兩的誘惑力是足足的。
那些文采斐然者頓時蠢蠢欲動起來。
獎金誘人不必說,最重要是作品公示啊!
這可是成名的好機會!
大林學科大獎不僅僅是讓那些讀書人看到成名的機會,也讓那些癡迷於算學建築學以及格物等的人看到曙光——若是能夠獲獎,必能大大的提升學科的名氣,吸引更多的人對學科進入深入研究,便是如今那些愛好者也能更多幾分希望,甘願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裡麵。
再者,若是能得這一萬兩,確確實實能讓很多人解決後顧之憂。
因為大林學科獎項中的還有農學科,但大多數對農業深有研究的都是胥吏,亦或者是老農,學識有限,便是有那本領也未必能將之書寫出來,如此豈不是他們的機會?因此便有許多文采一般,心思靈活的讀書人便把主意打到農學科,企圖能夠一炮而紅。
這些都是在大林學科獎項能夠順利舉辦的情況下,現下他們更為關心的是,這個獎項光獎金便要耗費好幾萬,期間還有各種費用,舉辦下來怕不得好幾萬兩,如此錢從哪裡來?是否能夠保證每一次舉辦都能夠發得出獎金?
大家有此疑問也是正常,林晚便正式召開了一個類似新聞發布會的會議,邀請各界人員參與。
在會議上,她正式公布,將以簽訂契約的形式,正式將商會每年一成的利潤劃歸獎項,以保證獎項能夠順利舉辦。
而這一成的利潤,將會成立專門的委員會進行管理,就目前構想,這部分利潤將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將用在舉行獎項,另一部分則是用來投資,以此來保證獎項始終擁有充足的資金舉辦下去。
這個契約將會由朝廷進行公證並且監督,以保證它的有效性。
所以大家完全不必擔心這個獎項會沒有錢舉辦下去。
林晚笑道“我的願望是,希望這個獎項能夠舉辦到一百屆,甚至一千屆,我希望不管曆史如何發展,它都能夠成為所有人的信仰,能夠永遠傳承下去。”
朝廷這一次派出的官員是禮部尚書,他來佐證林晚所說的話的真實性,並且在會議上他們在大家的見證下簽訂了協議。
至此,再無人起疑。
隨即林晚公布第一屆大林學科獎項頒獎典禮舉行時間,為承平九年六月。
承平是當今的年號。
今年是承平七年,承平九年舉行的話,那就是說,承平八年的正月,大林學科獎委員會將會正式成立,並且接受投稿,稿件可是新作也可以是舊作,但作者必須的活著,且必須要有推薦人。
具體規則此後會發布,總而言之,距離第一屆頒獎典禮舉行還有兩年的時間,距離投稿截止的時間還有一年半的時間,足夠大家準備參與作品了。
會議結束後,朝廷很快又傳出新消息,朝廷準備討論關於專利相關的法律,以保證創作者的利益。
也就是說,以後大家創作的詩詞歌賦,如果沒有作者的授權,是不能夠私自刻印售賣謀取利益的。
這個其實還好,畢竟結集出版本來就少,因為書籍真的是太貴了,大家也並不能靠著這個暴富。
但其他的就不一樣了。
比如說,某人發現了一個定律,或者什麼原理,商人想要運用到實際工具中,那就要付人家專利費,且如果人家有授權獨家專利的話,便隻有得到獨家專利的人才可以使用,其餘人都不得使用。
不過眼下專利帶來的效益並不高,是以大家也還不知道專利保護的好處有多大,因而大家反應大部分人都是平平的。
如此一直到第一屆大林學科獎頒獎典禮開辦,文學獎的就不用說了,主要是格物獎,那是位大佬,他的獲獎作品正好解決了水泥廠眼下一個難題,因此獎項一頒布完,林晚便約上那位大佬,以一個很不錯的價格將專利買了下來,而後用來改進水泥的生產技術,從而大大的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成本,讓水泥廠大賺一筆。
後來她還將這個專利轉讓給其他商人,又從中撈了一筆。
那位大佬沒想到自己不但能拿到一萬兩的獎金,還得了一筆不小的專利費,簡直是意外極了。
此事後來被宣揚了出去,大家這才發現,我去,原來專利這麼值錢的。
如此大家都開始重視起專利來,若是有了新的突破,都會去專利局進行注冊,以免被人搶占,而如果有人想要使用該項專利,便要去找人購買。
當然也有一些商人不想走正規途徑,盜用人家的專利,但林晚當初之所以會成立大林學科獎,而後又購買了那位大佬的專利,本來就是為了激發大家搞科學研究的熱情,從而促進學科發展進程,提高科研水平,如若不然以她的水平,又怎麼可能會需要找彆人購買專利?她是早就已經知曉了那位大佬手裡有這一門專利,故意拿他來作秀的,自然是不容許彆人破壞,因此大林學科獎很快就成立了一個部門,但凡有人發現自己的技術被盜用,想要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又不得其所的,都可以去大林學科求助,大林學科會幫忙解決。
如此自然會碰觸到一些人的利益,但林晚從來都不怕事,而大林學科做這件事也代表了很多研究者的利益,也很得這些人的用戶,再加上又有皇帝在她背後撐腰,那些人自然也拿她沒有辦法。
如此林晚一邊不斷的發展她的建材商會,一邊搞她的慈善基金,同時也利用大林學科獎促進學科的發展,引導人們將那些學科理論運用到工業發展中,很快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大林朝由此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後世所言的承平盛世也慢慢的拉開了畫卷。
(完)
林晚才剛剛恢複意識,睜開眼睛便看到一把閃爍著寒光的大刀正朝自己當頭砍來,已然逼近她的麵孔,她便是有萬般手段,此時也已經來不及了,心下不由得一沉,莫不是她真的要開局領飯盒?
作者有話要說完結紅包。
我以為六千字會容易很多,結果該卡文它還是照卡不誤!
氣死了!
下個故事約莫篇幅還是會比較長。
是個病嬌男主,沒寫過這一類的,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