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見場麵略微尷尬,急忙打圓場,道“周王克複南都,屢破虜軍,幾無敗績,以曹丞相類比,確有不妥,以在下觀之,當可比擬昔日之汾陽王,中興大明,必周王也!”
柏永馥怎麼聽都感覺不對,想反駁又找不到問題所在,氣的小聲的嘟囔了兩句。
而孟浚仔細的看了一眼陳永華,此人姓陳,又在鄭成功帳下,難道是“平生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的天地會總舵主?
在這個時代待了這麼久,勇壯者有,悍不畏死的也有,就是沒聽過也沒見過可以萬軍之中飛簷走壁,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武林高手,孟浚看這陳永華一副謙謙君子的模樣,怎麼也不像是武俠中那絕頂高手的樣子。
這事隻在孟浚的腦中過了一下,隨後看向鄭成功,舉辦宴會為其接風洗塵是一方麵,最主要的還是要談一下兩軍指揮的問題。
孟浚與鄭成功兩人的目光交彙,鄭成功的眼神閃爍了一下,這時孟浚緩緩開口,道“國姓,你我皆軍伍之人,深知令出多門,乃是軍戰之大忌,如今清廷舉國之軍,傾力南下,我提議,兩軍成立統一指揮部,軍令一下,無論何方,皆依令而行,不知國姓意下如何?”
鄭成功拱手而禮,道“周王之意,統一指揮,令出一門,吾甚為讚同,然若是意見相左時,又當如何?”
顧炎武這時淡淡的說道“勒克德渾,耿仲明,一個是虜王新晉之郡王,一個是昔日黃台吉所封三順王之一,非大功清廷豈能封王,可如今此二者,早已身首異處,大王之戰績,世所皆知。”
此話一出,鄭成功有些啞口無言,是啊,雖然說自己的水師強悍,到步軍確實沒什麼拿的出手的戰績,拿下台灣,可在世人的眼中,不過是驅逐了千把人的海夷罷了,當不成什麼軍功,和孟浚這耀眼的光芒相比,確實有些拿不出手。
孟浚微笑頷首,言辭溫和的說道“吾並非攬權之徒,兩軍對決,瞬息萬變,若令出多人,將士不明,恐為虜所乘,吾逢戰必與國姓相商,吾亦非坐觀友軍成敗之人,國姓萬勿有此憂慮。”
鄭成功聞之,沉思片刻,點頭而應“周王東征西討,戰場宿將,吾心悅誠服。”
孟浚聞之,臉上露出笑意,讚道“國姓為國之心,吾深感敬佩,我等並肩作戰,為天下,為百姓,為衣冠,共赴時難。”
“願吾等,同舟共濟,戮力同心,一舉而破韃虜,掃清胡塵!複我河山!”
…………
曲終人散,宴會舉辦的毫無問題,沒有發生什麼刺客,下毒的劇目,中途除了談了一句孟浚像曹操的莫名其妙的話外,一切順利。
鄭成功也安穩的回到自己的軍帳中,此時帳中僅有陳永華和鄭成功兩人。
陳永華略有不安的問道“將軍,若是屆時周王命我等強攻堅城,亦或是為其前驅,以耗清軍之力,又當如何處之?”
鄭成功對這話並不驚訝,此想乃人之常情,他淡淡的說道“周王以閩地為酬,吾軍安能不損而得之,況以吾觀之,周王非小人。”
陳永華欲言又止,似乎是想提醒鄭成功用君子小人比擬有些不妥,但還未開口,鄭成功接著說道“況且吾軍長於水師,步軍亦皆控於部將之手,但有差池,有戰船火炮掩護,後路無憂,何懼之有。”
陳永華轉念一想,也是此理,孟浚以閩地為籌碼,換得鄭家出兵,還供應鄭軍糧食,自然不可能又出地盤,又出糧還要聽鄭家指揮。
在陳永華走後,鄭成功盯著燭火,眼神隨著火光的跳動而忽明忽暗,其實現在的鄭成功內心舉棋不定,他也不知道他的偉業將在哪裡,是成為大明的中興之臣,還是要窺視天下之主的位置,但可以肯定的是,強大自己,以待時變。
曆史上的鄭成功或許人生軌跡和現在的他有所不同,他的母親沒有死在清軍手上,他也比曆史上更早的拿下台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雄心壯誌依然沒有改變,退則為名臣,進則為天子。
孟浚以閩地為酬邀鄭成功出兵,鄭家的水師強悍是一方麵,增加己方的軍力用以應對清軍又是另一方麵,但孟浚心中也有隱憂。
在曆史上,鄭成功屢次攻打友軍的行為,也令孟浚心中不安,若是自己主力儘在湖廣,鄭家出兵攻打福建,以周軍在閩地的實力,不僅難以守住,還會腹背受敵,屆時局勢更為難過,恐怕到時會不敗而敗。
九江城外的大營中,成千上萬的營帳簇擁著孟浚的帥帳,帳中的燭火在一明一暗的閃爍著,帳中除孟浚以外,還有顧炎武和柏永馥二人。
柏永馥上前說道“大王,鄭家雖同意以大王為主,但其若是臨陣不聽指揮,亦或是敷衍巡梭不前,又該如何?”
孟浚手指輕動,此時此刻他很想來根煙草,來緩解一下心中的沉悶,對鄭成功,孟浚的內心感受到了鄭成功的自負,今晚雖然對孟浚為主並無異議,但其眉宇間總是不自覺的透露出一絲不服氣的神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而鄭軍剛剛下船,尚需休養兩日,對鄭家的軍隊,孟浚隻對其水師有信心,而對鄭家的步軍,孟浚覺得肯定是不太行,若行的話,自己怎麼沒聽過鄭家在陸上有什麼傲人的戰績。
不論怎麼說,鄭軍抵達,還是讓孟浚稍微的鬆了點氣,無他,清廷舉國之兵,傾力南下,還是多鐸這個戰功彪悍的清廷親王親征,這給孟浚極大的心理壓力。
軍事上,孟浚安心了一些,隻是後方幕府傳來的文書,又讓孟浚憂慮不止,軍糧消耗太大,在長沙方向,李定國在孫可望停止供應軍前後,糧餉不足,雖有長沙數地產糧之處供應,尚且不足,孟浚已經從南昌運送了兩批軍糧至長沙,用做晉軍補充。
孟浚以一己之力,供應李定國,鄭成功,自己十餘萬大軍,及數萬輔兵,饒是江南富庶,供應軍前也是日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