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有風險,建功立業靠運氣,不能強求。
至少得活下來才能建功立業,一旦陣亡,隻是陣亡數字中的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
龍翊拎著那井下統帥的腦袋回來了,拎著腦袋在空中跑一圈,可惜視線不太好,沒有造成太大震撼。
事實上,困獸之鬥中的芽麥人也沒空震撼,硬生生從西昌人方向殺出了一條血路,往他們的後方潰逃。
清河郡城也棄了,肯定守不住,遲了跑都跑不了。
“追擊,一個不留。”
追殺敗兵是最劃算的事,己方幾乎不會有傷亡,隻要跑的比對方快,就能一一砍殺。
清河水軍這回也是拚了老命,和芽麥人的水戰中節節勝利,越戰士氣越高昂。
同樣一支軍隊,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天壤之彆。
不斷收複被芽麥人占據的失地,反攻進芽麥國。
這一場大戰結束的太快,芽麥國還有援兵不斷開拔過來,結果跟著潰逃。
西昌人也不得不老老實實讓出占據的城,跟隨武勝大軍反攻進芽麥國,去拿他們的那十個縣的地盤。
隻要能拿過來,這一次遠征也不算竹籃打水一場空。
武勝國內經過一段時間的紛亂後,又很快穩定了下來,外敵儘數被驅逐,改朝換代成功。
君王有如此之軍功武威,就算有人頗有微詞,也不敢說出來。
隻能歌功頌德。
敢說新王壞話的愣頭青,肯定是要入獄的,嚴重了斬首不為過。
在芽麥國的戰事,也是節節勝利。
雖說芽麥人善於水戰,國內地形湖泊縱橫,但這些湖泊太小,很難組織起大規模的水戰,反而很容易被包了餃子,困在湖泊中打轉,跑也跑不了。
人畢竟得在陸地上生活,芽麥人的城又連城牆都沒有,根本守不住。
武勝國和西昌聯軍步步推進,沒有遇上像樣的抵抗。
芽麥人吹牛很在行,偷襲彆人占點便宜時,能把自己吹上天,如今被彆人打了,也是隻能乾瞪眼。
步兵嘛,遇水搭橋,湖泊地形中也能不斷分割敵方,聚而殲之。龍翊對芽麥國地形有過探查,關鍵節點抓的很準,而且還有清河水軍配合,弓弩犀利,勢不可擋。
連著攻占了十幾座城,大致到了周小舟上回來買丹藥的那座大城附近,才遇上了芽麥國大規模的軍隊。
這裡的湖泊比較大,城也大,水陸兩軍才能有效配合作戰。
這座城好像叫做湖上城,猶如一座湖心的島,通往島裡也有路,但非常狹窄,不利於大軍通行。
隻有會飛的人,才能比較方便的進出。
如果在這裡能擊敗兩國聯軍,自然又能打回去,收複失地。
而西昌人已經脫離了龍翊的大軍,往南去占據靠近他們國家的地盤,把邊境線往前推,才能切實的把這一塊蛋糕吃進肚子裡。
武勝國和芽麥國最好兩敗俱傷,對他們才更有利,自然不願意參與其中了。
打到這裡,戰線其實已經拉的太長了,要不斷的分散隊伍占據各地,扼守關鍵位置,分兵已經比較嚴重。
武勝國這邊隻有清河水軍和十幾萬步兵,對方集結的兵力貌似更多。
前方一直節節勝利,芽麥人一直喜氣洋洋,忽然間大敗,有些反應不過來,一些小股的軍隊原本要去清河郡支援的,結果還被堵截了,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