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劉邦在漢中稱王,成為漢王。
隨後劉邦征戰天下,消滅項羽等諸侯,建立大漢,才有數百年的基業。
在劉備看來,如今的天下,就如同秦末,諸侯割據,群雄並起。
劉俊被人稱之為當世霸王,如同當年的項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而劉備遵循著高祖劉邦的腳步,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此時稱王,也算是最佳的時機。
可很快的,劉備就恢複了冷靜,拒絕道:“吾劉備從來未想過要稱王。此生所願乃匡扶漢室。孝直所言太過了,休要再談。回去吧,吾累了。”
司馬懿和法正告辭而去。
而劉備在他們走後,整個人都開始竊喜起來。
顛沛流離了這麼多年,終於到了收獲果實的時候了。
隻要稱王,劉備的名字絕對能夠在史書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至於剛才拒絕,乃是劉備謙虛的體現。
劉備覺得自己要再謙虛幾次,最好是整個益州的子民都勸說自己稱王才好。
司馬懿和法正兩人並肩走在了走廊上。
對於劉備的拒絕,司馬懿和法正兩人都是門清的。
不就是三次三讓麼?這樣的戲碼,非常符合劉備的人設。
“仲達,主公稱王之事,你覺得該如何操作?”法正詢問道。
司馬懿輕笑道:“這有何難啊?咱們現在就召集所有的文武商議一番。共同向主公懇求!”
法正覺得司馬懿說的有道理。
劉備剛才拒絕了,那就是第一次拒絕了。
接下來就多兩次就行了。
漢中城內大大小小的武將和官員都被司馬懿和法正給召集了過來。
連裝病的徐庶也被請了過來。
徐庶等人都不知道司馬懿和法正在搞什麼鬼。
司馬懿站在廳中,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沉穩有力,說道:“諸位同僚,今日召集大家,是有一事相商。如今主公光複漢中,手握益州,麾下兵馬十萬,百姓歸心。而劉俊挾天子以令諸侯,孫策、曹操割據江東,天下三分之勢初顯。我等懇請主公進位稱王,以安民心、振軍心,為興複漢室奠定根基!”
話音剛落,法正立刻上前一步,接過話頭,說道:“仲達所言極是!主公自涿郡起兵,曆經數十年征戰,顛沛流離卻始終心懷漢室。如今正是進位稱王的絕佳時機。稱王之後,主公便可名正言順地設置百官、統籌軍政,號令天下英雄共討劉俊,這不僅是我等的心願,更是天下百姓的期盼!”
眾人聽完司馬懿和法正的話,一個個都興奮異常。
劉備要是進位稱王,那他們也能夠隨之進步了。
除了徐庶和張任等反骨仔之外,其他人都願意劉備稱王。
廳內文武紛紛附和,魏延率先起身抱拳道:“末將讚同!主公若不稱王,我等將士雖願效死,卻名不正言不順。隻有主公進位漢中王,才能凝聚更多力量,早日平定亂世,恢複漢室榮光!”
孫乾也點頭道:“眼下劉俊勢力強大,孫策、曹操虎視眈眈,若主公不儘快確立名分,恐會讓天下英雄寒心。稱王之事,勢在必行!”
眾人紛紛點頭。
司馬懿看向了徐庶,微笑地說道:“元直,你怎麼看?”
眾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徐庶。
徐庶明白此乃大勢所趨,根本就不是他可以扭轉的。
“諸位之言,在下也深表認同。”徐庶給了眾人一個安心的答案。
司馬懿和法正的分量還是不夠的,徐庶不開口,其他人都不安心。
現在徐庶開了口,眾人就知道怎麼做了。
於是在司馬懿和法正的帶領下,眾多武將和官員湧到了劉備的府邸,求見劉備。
劉備自然知道他們來乾嘛,裝模作樣地接見了他們。
麵對這麼多人,劉備假惺惺地問道:“今日這麼人齊,是發生什麼大事麼?”
司馬懿和法正當即站出來。
“主公,當今天下黎民百姓苦劉俊久矣。劉俊竊據唐王,主公身為帝王貴胄,天下百姓無不期待主公。還請主公順天應民,進位稱王!”
“我等拳拳之心,請主公三思!進位稱王!”
司馬懿和法正恭恭敬敬的,恨不得五體投地。
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坐在主位上的劉備,眼中滿是期盼。
劉備就知道今天是怎麼一回事。
隻見劉備緩緩站起身,臉上帶著幾分凝重,擺了擺手,說道:“諸位的心意,我心領了。可稱王之事,萬萬不可。如今漢室雖衰,天子尚在洛陽,我若擅自稱王,與劉俊、曹操、孫權之流有何區彆?豈不是成了天下人眼中的亂臣賊子?”
這是劉備第二次拒絕。
司馬懿早有準備,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此言差矣!天子雖在洛陽,卻被劉俊軟禁,形同傀儡。主公稱王,並非背叛漢室,而是為了更好地興複漢室。當年高祖劉邦,也自封漢王,最終平定天下,建立大漢基業。主公如今正是效仿高祖之舉,何來亂臣賊子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