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轉身看向了司馬懿、法正、徐庶,詢問道:“敵軍拿下陽平關,我軍該如何應對?”
司馬懿早就有腹稿了,說道:“主公,我軍在漢中現有雄兵五萬,上下一心,此番理應主動出兵,迎戰諸葛亮。”
劉備臉色陰沉,說道:“仲達,你確認是諸葛亮帶兵?”
這一點,不僅是司馬懿,法正和徐庶都這麼認為。
“除了諸葛亮,我等想不到馬超一個武將能夠有這麼高的眼光。”
成為了漢中王,劉備也有了自信。
在司馬懿提議要正麵對抗諸葛亮,劉備立即同意,說道:“就如此安排!寡人要生擒諸葛亮!”
“仲達,你需要多少兵馬?”劉備臉色嚴肅地詢問道。
在劉備的眼裡,此時此刻,最能夠信任的人就是司馬懿。徐庶那廝,劉備現在是失望了。而法正,劉備覺得他的實力還不夠。
全軍之中,唯有司馬懿在能力上可以和諸葛亮對碰一下。
司馬懿尋思了一下,最後臉色嚴峻地說道:“諸葛亮來勢洶洶,南鄭已經十分危險。卑職以為,主公留守南鄭,一萬兵馬鎮守。其餘四萬兵馬,以迅雷之勢,撲滅諸葛亮。”
法正和徐庶兩人的神色都是一變。
司馬懿這是要將劉備現有兵馬的統兵權。
若是被司馬懿成功擊敗諸葛亮,從此司馬懿將成為劉備之下第一人。
徐庶不願意開口阻止。因為他相信諸葛亮能夠擊敗司馬懿。
法正就有點無語了。
他也想要全軍的統兵之權。可法正發現劉備對司馬懿十分的信任,他心中感到一陣悲哀。
為劉備的付出,法正自認為不比司馬懿少。
為何劉備問的是劉備,而不是他法正呢。
在這個時候,法正對司馬懿產生了巨大的嫉妒。
“有司馬懿在,吾永遠無法成為主公的謀主!”法正看司馬懿的眼神開始不對勁了。
司馬懿完全不知道自己無緣無故被法正這個小氣吧啦的小人給惦記上了。
劉備嚴肅地看著司馬懿,問道:“有幾成把握!?”
要說有多少的把握,司馬懿是不敢保證,他隻能向劉備保證道:“卑職必定傾儘全力,剿滅諸葛亮。”
劉備當然明白司馬懿的意思是什麼,他現在能夠依仗和相信的就是司馬懿。
“好!寡人任命你為全軍主帥!全軍聽你號令!誰敢不從,準你便宜行事。”
劉備答應給了司馬懿最大的權力。
司馬懿激動地說道:“卑職一定不會讓主公失望。”
劉備將兵馬全部交給司馬懿,所有的應對都聽從司馬懿的。
司馬懿也不含糊,馬上調動兵馬。
直到天亮時分,四萬兵馬聚集完畢。
張飛、魏延、張任等將領都被司馬懿給調動了起來。
魏延為先鋒,率兵八千出擊。
張飛率領一萬兵馬,緊跟其後。
司馬懿帶領中軍,快速推進。
三股兵馬如品字形向陽平關推進。
而諸葛亮這邊帶領兵在官道上行進,諸葛亮、馬超、關平、馬岱走在最前頭。
大軍的最前頭,一杆大旗,上書“報仇雪恨”!
諸葛亮打出了為張魯報仇雪恨的旗號,出兵南鄭。
張魯兄弟死在了劉備的手中,張魯更是被劉備親自斬殺。
這件事情乃是漢中百姓心中永遠的痛。
張魯在漢中推行“五鬥米道”,教民誠信不欺,設義舍供行人免費食宿。多年來,張魯順從朝廷,沒有太多的戰事,漢中屬於亂世之中最難得的一片祥和之地。
漢中百姓一直安居樂業,生活富足。
可劉備來了之後,一切都變了。
劉備在漢中執行了和益州差不多的政策,漢中百姓遭到了不小的剝削。
畏懼於劉備的淫威,漢中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百姓的怨恨就是最好的武器。
諸葛亮怎麼可能會放棄這個巨大的力量呢。
打出旗號,派出士兵到沿途的城鎮、村莊進行宣傳。
諸葛亮正是看中這一點,才打出“為張魯報仇雪恨”的旗號,誓要推翻劉備在漢中的統治,還百姓“昔日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