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朝廷封鎖了我們,我們就先苟在遼藩,也未嘗不可”楊競想了想,接著說道,“現在遼藩登記在冊的百姓是182萬人,加上12萬的士兵,及1萬王府人員及各級官員,正德手裡還有1萬多流民,遼藩總人口將近200萬。這些人口,堪堪可以維持自保”
一個政權人口太少是不行了,遼藩現在吃官飯的是13萬人左右,總人口是200萬,也就是遼藩每16個人之間,就有一個財政供養人員,這個比例不低了。楊競心目中遼藩理想的人口數是500萬,吃財政飯的是15萬,供養人口和百姓的比例是1比35,也就是35個百姓供養1個吃財政飯的人員,這才是楊競貧民擴大人口的原因。
“鼎誠,你和晉王府取得聯係,咱們的食鹽換流民的計劃,改走北線,原來10斤鹽一個流民,換成15斤鹽一個流民。取消每個月5萬斤食鹽的上限,就是晉王給孤多少流民,咱們就給他們多少食鹽”楊競發了狠心,就是砸錢,也就是食鹽,來換取種地的農民。
北線就是從雁門關出關,走燕山山脈北麓草原,到赤峰縣和龍城縣的線路,這條線路是原來路線的兩倍,還有一定的風險,主要是突厥襲擊的風險,好處是可以繞過朝廷的封鎖。
“上次交易的時候,晉王府就表達過這樣的意願,執行起來問題不大”趙石接口說道
“那就好,傳令平東伯辛無忌做好配合工作,這項工作還是由承恩伯、刑部尚書、鬆江、遼西安撫使王顯負責”楊競做了決斷。
“臣等遵旨”
“另外,遼西邊軍和新義軍撤回山海關,做好防守。神策軍騎兵旅繼續負責出關騷擾朝廷,曾大人返回山海關,繼續督師,三個月後,長平接替”楊競現在的策略就是,死死守住山海關這個遼藩的大門,然後用各種手段挖朝廷的牆角。
其實關於人口,楊競還有一個終極的解決方案,就是南下攻打高句麗和百濟,高句麗有人口300萬,百濟有人口100萬,如果吞滅這兩個國家,遼藩的人口一下會增加到600,那樣就是大梁人口的六分之一,足夠楊競用來對抗朝廷了,隻是楊競現在事情比較多,還沒有騰出手來,也是沒有下定決心。
“另外,軍情司和政保司加強對高句麗國和百濟國的滲透,儘可能摸清這兩個國家內部的情況。樞密院要製定幾份全麵討伐高句麗國的預案,以備不時之需”曾泰、江水、秋華等人立即答應下來。
“如果沒有彆的事情,今天就到這,夏天到了,鼎誠注意安排好防汛的事”楊競最後有叮囑趙石一下。
“殿下放心就是”
隨即眾臣都去忙碌了,隻有新升任禮部右侍郎的周明欲言又止。、
“周卿可是有話說?”楊競看見周明這個樣子,就知道周明肯定是有事,當下也停下腳步,笑著問
“回殿下,是有個事,臣有些拿不準”周明有些猶豫的說
“何事?”
“這幾天不是王太後下葬嗎?有幾個外邦的人,找到禮部,說是百濟國的使者。臣見她們無法拿出國書,就認定她們是假的。可是臣又怕她們是真的,耽誤殿下的大事”周明把自己的困擾說了出來。
“哦?還有這麼巧的事情?”楊競剛開始琢磨高句麗和百濟的事情,就有百濟使者上門了,“見一麵吧,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
“臣這就去安排”
周明的工作效率很高,一個時辰後,楊競就在承運殿見到了所謂的百濟使者,兩女一男三個人。“外臣見過遼王殿下”,幾個人用標準的大梁禮儀向楊競行禮。
“幾位何來?”楊競和煦的問道
“回大王的話,臣是百濟女王的妹妹,李淑,這位是百濟王宮的掌宮王春羽”領頭的女子介紹道,“這位是百濟的禦林軍指揮副使崔哲”
“原來是百濟的王族,可是孤怎麼聽有司官員說,你們沒有證明自己使者身份的國書呢?”楊競問道
“回殿下,外臣等是穿越高句麗國領土才到達大梁的,由於我百濟和高句麗國敵對,所以高句麗對我國百姓過境排查很嚴。在一處高句麗士兵檢查站,為了確保安全,我們主動銷毀了國書”李淑解釋道
高句麗和百濟是世仇了,兩者互相攻伐了幾十年,總體上來說,高句麗國占上風,畢竟人口、底盤都顯著的大於百濟國。百濟國不過是苦苦支撐而已。特彆是前年,要不是楊競狠狠的打擊了一下高句麗國,百濟能不能撐到現在都不好說。
“那貴使所來何事?”
“不瞞殿下說,我們是來求援的。高句麗對我國的攻伐日盛,我們難以抵擋,故我等奉我家大王之命,前來求助”李淑老老實實的說
“貴國找錯了對象了吧?你們不應該向大梁朝廷求助嗎?孤隻是一個藩王”楊競笑著說
“外臣等雖然是小國,但也知道一些天下大事。殿下以天人之姿,入駐遼藩,並在當年就狠狠打擊了高句麗,甚至大王的遼軍都渡過了霸江。反觀大梁朝廷,二十年對高句麗束手無策,故向大王來求援了”李淑很會說話,但是也很實際的把話說出來了。
“哈哈”楊競笑了笑,但是沒說話,隻是用眼睛看著那個王宮的掌事王春羽。那個掌宮也看著楊競。
“你們需要孤怎麼支援?”楊競笑著問
“鄙國需要大王立即出兵5萬,渡過霸江攻打高句麗”李淑立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