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內閣製度_苟在邊疆當藩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9章 內閣製度(1 / 2)

“長平你好好說話,大過年的彆嚇著大家”楊競先是玩笑著說了一句,聽見楊競這麼說,群臣鬆了一口氣,這也太刺激了,大過年的,殿下帶著咱們造反玩?

“不過長平說得也有一定的道理。現在遼藩人口240餘萬,帶甲12萬,方圓三千裡,有九郡之多。把中樞框架梳理順暢,也是方便為民造福”楊競先抑後揚,還是表明了要設立中央機構的意思。

楊競倒不是要公開稱帝,公開和朝廷對抗。他隻是想把帝國的框架建立起來,真有一日,和朝廷大規模開戰,體係和人員都是現成的,直接可以投入高效運轉。亦可以培養一批行政人才,真有一日,自己君臨天下,不至於還得依靠那些舊官僚。這些都是設立遼藩中樞的好處。

壞處也很明顯:一是大梁朝廷會更加認為楊競有不臣之心,日後討伐,又多了一個借口。二是在輿論上對楊競可能有些不利,影響楊競對朝廷忠誠形象。

和好處比起來,這兩個負麵因素根本不算什麼,楊競培養那麼多公知,隻要大把的狗糧撒下去,定然會有人幫助楊競洗白的,所以楊競一點都不擔心,堅持設置遼藩的中樞機構。

“殿下,咱們遼藩已經有九個郡了,臣以為,似乎應該設置中樞機構”趙石接話了,“現在遼藩下達全境性的命令,都以王府的名義。這樣容易造成家國不分。如果設置中樞機構,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楊競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趙石,沒想到他能想到這個借口,趙石的理由非常簡單:就是以遼王府下行政命令,有種把遼藩百姓都當成楊競奴仆的感覺,以中樞機構發布命令,遼藩百姓在感覺上就是居民,地位上高了不少。雖然實質上都一樣。

楊競不禁想到一些事情,一個地區,養1000名環衛工人,每個環衛工人需要2000元,一年需要200萬元,也就是說,為了保證這個地區清潔,每年需要200萬元。

後來有聰明人說了,養1000名環衛工人財政負擔太重了,還得管到環衛工人退休。不如把整個地區的環衛工作承包給一家企業,公家就擺脫了養1000環衛工人的負擔。

於是,公家把整個地區的清潔工作,以每年500萬元的價格,承包給了某家公司。某家公司,以每個月1500元的價格,繼續雇傭那1000名環衛工人工作。(這個話題懂的都懂,不能再寫了)

趙石的意思和這個事情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遼王府把管理遼藩的職責承包給中樞機構,大概就是這麼意思吧。

“鼎誠說的不錯,那你說說,中樞該如何確立?”楊競鼓勵著問道。

“殿下,臣以為,遼藩中樞應該設置三省六部”趙石恭敬行禮道。眾臣現在還能不明白什麼意思嗎?也都紛紛附和趙石。有些人還懊惱,為什麼自己不早說?

眾人的發言都沒有跳出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的框架,這個框架其實非常成熟,三省六部製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機構的權力。把相權“一分為三”,形成了三省相互牽製的局麵;同時,又將尚書省權分六部,一定程度上也製約了皇權。

不過楊競來的那個世界,三省六部製已經是玩剩下的製度了,楊競當然不會繼續采用,他又沒有毛病,怎麼會設置製約自己的機構呢?所以楊競想采取明代的內閣製度。

“孤有些想法,你們議一議”楊競開口了,“遼藩設置內閣,內閣在六部之上,為遼藩的最高行政機構;凡涉及遼藩全境的綜合性政令,必須以內閣的名義下達。”

“設置內閣大學士三名,都是宰輔;內閣大學士分管六部;六部尚書在內閣大學士的領導下工作”

“樞密院、禦史台和大理寺獨立於內閣,不受內閣管理;翰林院歸內閣管理”樞密院是遼藩的軍事指揮部門,楊競自然不能讓文官染指,樞密院自然直接向楊競負責。禦史台是遼藩的檢察部門,檢察權也不能被行政權製約,所以也向楊競直接負責;至於大理寺,那是遼藩的審判機關,同樣也是向楊競直接負責。

楊競的計劃就是:內閣負責行政、樞密院負責軍事、禦史台負責檢察、大理寺負責審判,相互配合又相互製約。這也是楊競穿越之前的那個世界,非常成熟的製度。

“實行票擬製度,通政司收到的奏折,分發六部,六部處理後,報內閣。如內閣能處理,即行批準;如內閣無法決定,則在奏折上寫上擬辦意見,報孤批準。”這樣一來,楊競基本上就收了內閣的大事決定權,隻給內閣留下處理日常**務的權力。


最新小说: 真命太子:這個皇位是我的 破產總裁在武俠世界當卷王 鍵盤俠客ESC鍵叩開的武俠時空 暮光之翼 仇富 亮劍:開局重炮師,爽就完了 高武:沒有感情,精神突破限製器 八零老太拆家重組,棒打不孝子孫! 濤起微瀾 重生78,開局赤手乾掉一頭熊